德阳市老科协助力德阳乡村振兴 行动计划(2019—2023年)
发布时间:2019-12-12
德市老科协〔2019〕33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德阳市委、市政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战略规划、安排意见及重点工程、重点改革的实施方案,目前已全面启动,正在落地落实。老科协作为老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积极组织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献计出力,贡献余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德阳市第三届老科协根据《中国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及省老科协《深化老专家营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部署,结合德阳实际和老科协会员自身特点,现提出德阳市老科协助力德阳乡村振兴(2019—2023年)行动计划,要点如下: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决策和省、市党政的部署安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遵循老科协将资源下沉、人才下沉、服务下沉的思路,充分发挥老科协的科技和组织优势,以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水平为主要内容,动员和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基本原则。
1. 精准定位,发挥优势。按照“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做成什么”的思路,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在政府引导与市场行为之间找准关键科技着力点,拾遗补缺、量力而为。
2. 突出重点,科技引领。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科普教育为突破口,探索适合乡村振兴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引领产业升级与转型。
3.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针对各地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难题,充分利用老科协网络体系和人力资源,针对性解决区域性乡村振兴中的现实问题,力求取得实效。
4. 协同推进,服务创新。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发挥老科技工作者智力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形成跨学科、跨地域的协同互动科技队伍,构建项目任务带动、平台资源共享、专业优势互补的协同服务新机制。
(三)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市、县(市、区)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取得较大进展:决策咨询取得效果,服务体系趋于健全,服务模式初步形成,长效服务机制基本建立,帮扶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成效,村民科技素质有所提升,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奠定基础。
到2023年,市、县老科协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网络服务体系、服务品牌和服务模式,探索建立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争取中、省老科协来我市创建助力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园; 创建30个市县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村级示范点;50个市县老科协助力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科技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一支200名以上的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的老科技工作者队伍。
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
(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1、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的调研。保护耕地,是保护农业发展的基础,这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第一要务。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随着兴办工业、城市建设、交通水利的发展,德阳市的耕地已从1949年的362万亩减少到2017年的252万亩(农户承包耕地面积),减少30%。加上工业“三废”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地力下降。耕地减少,尤其是基本农田受到侵害,形势严峻。要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坚守耕地红线,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粮食生产能力。计划组织有关老专家,配合农业、环保、自然资源、经委等部门,对耕地保护项目进行调研,提出“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的调研报告,为市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开展优质水稻产加销一体化调研,加快推进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德阳地处川西平原及川中丘陵,农业基础很好,是全省和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常年种植水稻180万亩,从八十年代起亩产就稳定在550公斤左右,但进入各大超市的德阳产大米却很少,其原因是德阳的优质水稻产加销一体化搞得不够好。必须奋起直追,抓好优质水稻产业化,这涉及到良地、良种、良法、良工、良销及一体化运作模式等各个方面。从种植层面,要选择适宜种植优质水稻生态良好的良田。选择、引进近年来在德阳表现好的优质水稻良种,栽培技术坚持科学施用化肥,增施农家肥,生物防治病虫害,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生产方式。要加快推进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促进耕地合法有序流转承包,培育种粮大户,规模种植,批量生产,为产业化打好基础。支持和培育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引入先进加工装备,提高精米加工技术,通过电商、超市等多渠道销售精加工大米。要推行公司+基地或生产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优质水稻产业化。老科协要配合农业、粮食、供销等部门就上述问题开展调研,助力德阳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
3、开展“双低”油菜产加销一体化调研,推进优质油菜产业化发展。德阳是全省、全国的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常年种植油菜100万亩,90%以上是“低芥酸、低硫代”的双低油菜。亩产高,品质好,常年亩产稳定在180公斤左右,出油率达40%。但是,德阳还没有一家全国全省知名的油脂加工企业。原粮食部门、乡镇企业办的油脂加工企业,现保留的不多,留下来的企业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很难创建名优品牌。农民自食的菜油,都是到附近土榨油坊加工,出油率低,油品质量不好。建议市委、政府对此予以重视,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论证,拿出“德阳双低优质油菜产加销一体化”方案,扎实推进德阳优质油菜产业化发展。
4、继续抓好中江县继光镇藤椒扶贫产业,促进英雄故乡人民脱贫奔小康。中江继光藤椒扶贫是2015年开始的,是省、市、县三级老科协扶贫联系点。现已大量挂果,农民增收初见成效。今后工作,一是继续加强藤椒生产管理,争取多挂果、多产椒,二是协调有关部门企业,争取建立藤椒加工企业,引导带动藤椒生产,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藤椒产业链。
5、助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市政府要求制定蔬菜、水果、中药材、粮油、种子、蚕桑、生猪、水产品、花椒等德阳优势特色产业五年推进方案,实施德阳特色农产品优质生产基地建设行动。市县老科协要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经验优势,积极参与编制特色农产品名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划分评级活动。在粮油、蔬菜、水果、生猪、水产、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初加工提升行动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6、巩固和新建老专家科技服务营地,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我市已先后在绵竹、什邡创建了省、市老科协老专家科技服务营地,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培养基层技术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协助绵竹市老科协,继续抓好“老专家营地”和苏州援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运作,扩大沿山老梨树换种嫁接改造,指导万亩猕猴桃实现高产稳产。协助什邡市老科协,继续抓好省老科协农业科技创新基地联系点和市老科协老专家营地建设,抓好秸秆全量还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和十方虹彩色花油菜的育种及推广。近几年内,要协助中江、广汉和旌阳、罗江老科协把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联办的老专家科技服务营地建立起来,发挥产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在建立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创建农旅结合新业态、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等方面,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快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调研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发挥其在产业振兴中的作用。
7、积极推广十方虹彩色花油菜,助力农旅结合融合发展
什邡市老科协会员李孝楠潜心多年研发的十方虹彩色花油菜,经农业部批准十方虹、笑春风等五个彩色花油菜为油菜新品种,并进行专利保护。近年来,广汉西高镇、什邡皂角办事处等乡镇引种了十方虹等彩色花油菜,五彩缤纷的菜花吸引了不少游客。省外也有引种,反映都很好。市老科协已作出了在全市推广彩色花油菜助力农旅结合融合发展的决定。今后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把推广彩色花油菜与各地农产品特色节日结合起来,促进观光旅游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8、开展科学普及,促进产业振兴。继续坚持送科技下乡活动,针对蔬菜、水果、药材和粮油等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组织老专家深入乡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现场指导,提供良种、技术资料,促进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二)、助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1、开展保护森林资源、提升森林防火能力的调研。根据市政府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巩固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森林公园等保护地建设的部署,助力全市森林防火工作。我市森林资源相对短缺,绵竹、什邡的高山森林及其它县市区的丘区树林、田间林木,经过长期养护修复,长势繁茂,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我们应吸取2019年3月木里森林火灾的教训,计划与市自然资源局合作,对全市森林防火项目开展专题调研,摸清现状,制定目标对策,提高我市森林防火能力,确保青山长绿。
2、开展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调研。水利是农业和人类生活的命脉。我市水资源相对缺乏,保护水资源尤为重要。助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推进水源保护区划界设标和问题整改,落实河(湖)长制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17年,市老科协组织有关老专家,对中江丘陵区塘堰防渗及垮塌整治进行了调研,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但仍需跟踪调研,督促落实,确保农业生态良性发展。
3、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调研。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化肥、农药、农膜的大量施用及畜禽、水产的规模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渐突出。2000年以后,对农业面源污染给予了关注,并着手治理,但进展较缓慢,收效不大。我们将配合农业、环保等部门进行治理污染的调研,提出意见及建议,加快治理进度,取得更大成效。
(三)、深化农村改革,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1、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调研,促进农村承包地合法有序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开展农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调研,保障进城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促进德阳城镇化建设;三是搞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经营管理,推进合法交易,形成壮大集体经济。
2、开展农村人才培养、使用情况的调研,促进农村农民全面发展。一是开展职业农民的培养及务农问题调研,解决谁来务农谁来种田问题。建议在职业中学开设农学、畜牧、水产、农机、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并按农业院校政策免费培训未来农民。同时,农业、人事等部门,也要用好农民培训政策,对现有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进行骨干培训。市老科协将组织自愿参加的老专家承担相关专业的技术培训,前往讲课;二是对农村各类工匠、“土专家” 状况开展调研,进行人才发掘、保护,传承其特有技艺,以保障农村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继续配合市科协、关工委等部门,搞好文化下乡、文化进校园活动,向广大农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爱党、爱国、爱人民,提高精神文明素养。
2、开展文化传承的调研,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我市有三星堆、孔庙、白马关等众多古蜀文化遗址和黄继光故乡等红色文化纪念地,需要人们去发掘,去保护,去传承,与旅游结合融合发展。老科协将组织有关老专家,配合文化、旅游等部门开展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
3、开展群众文化的调研,巩固农村文化阵地。恢复过去行之有效的乡村文广站网建设,充分利用多种传媒工具和设施,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乡村政务、农业技术、好人好事,以及气象播报、农事提醒、市场信息、歌曲戏剧等,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五)、积极帮扶乡镇卫生院,助力乡村医疗卫生事业振兴
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乡村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市、县医院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及医护水平,保障乡村民众就医看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今年春夏,市老科协到各县市区老科协调研,将罗江的新盛卫生院、中江的龙台中心卫生院,列为市老科协助力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首批帮扶点,并以市科协、市卫健委、市老科协名义,挂牌建立了“德阳市老专家服务营地”。与此同时,还派出一些包括原市医院大外科主任陈玉祥在内的老医护专家,下科室,进病房,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及业务指导,受到了卫生院和当地百姓的欢迎。将在此基础上,拓展一些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目前,市老科协有104名市级医院退下来的中高级老医护专家,是助力德阳乡村医疗卫生事业,促进乡村振兴的一支骨干科技力量。建议市卫健委及市级各大医院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帮助。一是学习借鉴教育支教的作法,从有条件的市级医院中选派一些中青年医生,轮流对乡镇卫生院进“支医”,为乡村民众就医看病,通过传、帮、带提高乡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医护能力;二是选派乡镇卫生院的中青年医护人员到市级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帮助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理论素养和技术术水平。不管是下派 “支医”,还是上挂“进修”,市老科协的老医护专家都将大力协助,奉献余热,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继续作出贡献。同时,也离不开借助市级各大医院这个平台,需要市委、政府的支持和市卫健委的指导协调。
(六)、助力乡村教育,培育本土人才。
建市以来,我市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类人群接受教育的机遇大幅提升。但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中小学教育差距仍然很大,这不利于教育公平,也影响了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全市退休下来的中小学教师有数万人,其中有大量中高级教师,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能否把这些老教育工作者组织起来,助力乡村教育,是当前农村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市老科协有39名退休中高级教师,可组织一些健康状况好的老教育专家,配合市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农村中小学及学前教育的调研,摸清现状、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及建议,也可组织一些老教育专家去帮扶一、两个农村学校,进行探索和实践。
(七)、加强入组入户道路建设,实现村内道路互联互通。
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极大方便了乡村民众的生产生活。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入组入户道路不通的问题。市老科协将组织有关老专家,配合交通主管部门,对村道入组入户道路建设开展调研,提出具体延伸建设意见及建议。整合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推进入组入户道路建设,充分发挥乡村道路在乡村产业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2019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