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德阳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  要:通过分析德阳人口老龄化程度、特点、形成原因和影响,提出了坚持积极老龄观、重视老龄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注意挖掘银发经济新动能、务实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努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孝老爱亲老年友好社会、规范管理养老服务员队伍、优化生育政策环境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德阳 人口老龄化 问题 对策建议
  
      人口既是经济增长的红利,也是社会共担的责任。本文通过分析德阳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因素,寻求德阳的应对策略。
      一、德阳市人口老龄化情况及特点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德阳全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89.22万人,占总人口的25.81%;分别比全国、全省高7.11、4.1个百分点。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69.99万人,占总人口的20.25%;分别比全国、高6.75、3.32个百分点。按国际通用老龄化标准来看,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社会。德阳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通用的老龄化标准,早已步入重度老龄化城市。
      德阳人口老龄化从结构上分析有以下特点:
      1.老龄化程度位居国家和省的前列
      在全国338个地级市中,德阳市老龄化程度位居第8名,四川第4位。老龄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11个百分点,人口总趋势是劳动力人口逐步减少,老年人口数逐年递增。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排位在全国靠后的城市,老龄人口却已经达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人口“未富先老”必然阻滞经济发展。
      2.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与2010年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数较上个人口普查年增加27.8万人,提高了8.6个百分点。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是:60至70年代未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高出生期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60岁老人行列,按现在正常死亡率计算,到2035年,全市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115万人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0%,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全市人口处于负增长态势,但老年人口比重逐年递增,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德阳人口老龄化问题已迫在眉睫。
      3、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
      据人口普查统计,德阳乡村的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镇、县城高于市区。乡村60周岁及以上、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30.52%、21.72%,比城镇60周岁及以上、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分别高出4.71个百分点、1.47个百分点。德阳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产业发展不足,承载新增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不足,形成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溢和输出。
德阳市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表        单位:万人
单 位 人口总数 60岁以上人口 占人口比 65岁以
上人口
占人口比 65岁以上人口占老人比
全市合计 345.6161 89.2209 25.81% 69.9883 20.25% 78.44%
广汉市 62.6132 15.3563 24.52% 12.0016 19.17% 78.15%
什邡市 40.6775 11.0704 27.22% 8.7602 21.54% 79.13%
绵竹市 43.9958 12.6804 28.82% 10.0629 22.87% 79.36%
旌阳区 82.8189 18.1475 21.91% 13.8438 16.72% 76.28%
罗江区 20.9088 5.5153 26.38% 4.3127 20.63% 78.20%
中江县 94.6019 26.4510 27.96% 21.0071 22.21% 79.42%
      4.空巢和独居老人现象十分普遍。在我们走访调查中发现,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绝大多数老年人经济独立,不再需要子女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帮助,无论是农村或城市都普遍存在空巢和独居老人的情况。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丘陵偏远地区,农村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多为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在田里劳作的只见老人身影。在城里也因为子女外出求学、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独守的老人,甚至一家只有上两代老人而没有年轻人的情况。
      二、德阳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
      老龄化是经济社会进步下人口再生产方式转变的结果,是低生育率少子化和寿命延长共同作用的结果,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推行,也是老龄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德阳老龄化主要有以下因素:
      1、三线建设企业发展萎缩。德阳是老三线建设城市,二重、东电、东汽、东电工、华西建筑、煤碳化工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三线建设企业代表了国家50、60年代国家工业发展的方向,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新兴产业兴起、国有企业改革、资源型企业资源枯竭、国家产业布局调整,我市大批老三线建设的中小企业纷纷改制解体,参与三线建设的职工和60、70年代参加工作的职工全部沉淀在德阳。
      2、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兴服务业、高新产业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创新型产业没有在德阳发展起来,机械、化工、食品、服装等德阳传统产业发展受阻,承载劳动力的能力有限。据社保信息系统统计,近20年,德阳主要传统产业几乎没有新增参保人数,有的还出现参保缴费的职工人数逐年递减,甚至只有退休人员,没有在职缴费人员的情况。
      3、平均寿命提高。随着医疗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德阳的人口平均年龄大幅提高,已从10年前的人均74岁提高到现在的人均78.6岁,10年内平均年龄净增4.6岁。
      4、劳动力净转移输出。由于德阳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和实体经济缺乏对劳动力的吸引,大量劳动力在全社会流动趋势下转移输出,形成德阳劳动力净流出,劳动年龄段人口逐年递减。
      三、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分析德阳人口老龄化对德阳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将受到不同程度制约。按照中央关于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为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无论是社区或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还是对各类养老机构、特困人群的补助补贴、社会保障福利性支付和医疗卫生服务支出等,都需要地方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在德阳“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地方财政面临较大的资金投入支付压力。
      2、人口红利将逐步丧失。人口是经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适龄劳动人口规模,使得经济建设中所需要的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年龄结构逐步提高,势必制约经济发展,同时降低企业竞争力,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3、高龄化和空巢独居老人问题将日益突出。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将严重弱化家庭养老的功能,祖辈和子代两地分居,子代对祖辈的照顾多来自于经济支持,而生活照护、情感支持等家庭养老保障减少,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同时高龄空巢和独居老人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健康问题,在经济独立的情况下,他们渴望社会给予关爱和照护,希望有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对养老机构的设施、环境条件要求和期望更高。对空巢、独居老人,除了保障其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样式改变,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将有所改变,社会养老的比重将逐步增多,政府和社会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财力支撑,这也是大趋势。
      4、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为迫切。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服务起步晚、基础差、投入少,发展滞后。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年轻人都到城市里发展,使得农村人口急剧流失,留下来的都是老人或者儿童。村里老人的基本生活没有依靠的对象,对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缺乏经济保障和养老服务保障,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农村养老服务将面临着比城镇更大的压力。
      5、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据调查,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以及对到养老机构养老的担心和排斥,目前大多数老人更愿意居家养老,或倾向于自家社区安享晚年,占比达90%以上。除非万不得已,绝大多数老人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适老化服务,建立健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尤其是对高龄和空巢独居老人还要提供更多上门到家的关爱和照护。
      6、为“银发经济”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在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带来影响的同时,老龄化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一是老龄化将引发“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适老化商品、适老化食品、适老化家俱改造将有巨大发展空间;二是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生活服务机器人、智能小区建设等智能产品将是居家养老的老人的企盼;三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养老金融和理财市场也将迎来大发展。
      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1、坚持积极老龄观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基于我国和德阳人口老龄化特点,充分考虑人口快速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社会都要树立积极老龄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看待老龄社会,正确看待老年人,正确看待老年生活”的指示精神,尊重人口发展规律,客观认识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及其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以德阳老年人口现状和发展态势作为基本要素,统筹协调推进各行业各领域规划设计、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老龄社会潜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努力健全居家及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我们应当确立的积极人口老龄观。
      2、重视老龄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老年人才资源开发,是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积极对策。老年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积累有丰富经验、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老科技工作者,他们有能力也乐于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建议积极挖掘这一资源,把低龄老年人(80岁以下)的经验、技能、知识等人力资本充分利用起来,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以智力开发为重点,采取各种形式,开拓老年人的就业市场,尽快建立起各个层面上的老年人才市场及有关信息库,积极探讨老年人才开发的措施和办法,为老年人继续就业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增强自立自强意识,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积极为老年人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探索推进“时间银行”,大力发展“老老互助”,培育老年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挥广大老年人的政治优势,加强思想引领,使其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倡导者、维护者、践行者。
      3、大力发展地方经济
      要按照市委关于“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返前三”的奋斗目标,“以更大的决心拼指标进位,以更实的举措拼项目投资,以更强的力度拼产业质效,以更高的标准拼城市建设,以更好的服务拼营商环境,以更强的作风拼工作绩效”,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同城化发展的机遇,努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只要德阳地方经济发展了,就必然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争取更多的劳动力流入,就能够改变德阳劳动力净流出状况,降低人口结构比例。
      4、注意挖掘银发经济新动能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要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制造,大力开发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老年生活用品。同时,鼓励国内外多方共建特色养老产业合作园区。优先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推动我市相关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老年群体规模的不断上升释放了大量养老需求,培育养老产业及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增长点。
      5、务实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对大部分农村和德阳这样的中小城市,现阶段家庭养老仍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选择,即使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的老年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社会养老(养老机构)。家庭养老不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众多老人的心愿,也符合当前德阳经济发展水平下的财政支撑能力。
      另外,就目前德阳的情况看,虽然社会养老的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受老人参与热情不高、政府投入能力有限、民间投资回报周期长等诸多因素制约,政府公办的130家敬老院只能满足托底保障城乡“五保”老人的需要(但空置率高),8家民办养老机构(除绵竹聚康嘉和颐养社区外)的服务水平和条件还仅限于主要接收失智、失能老人的条件,不能满足大多数老人对养老机构环境、设施和服务能力的企望。因此,机构养老的发展相对滞后,民间大资本投入德阳养老市场的积极性不高,能满足老人企盼的中高端(环境设施好、护理服务佳、老人分区分隔安置)养老机构几乎没有。
因此,社会养老的推动要视地方财力和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及可接受程度来决定,不能一窝蜂地搞社会养老。对社会养老项目,建议设置床位空置率上限,防止借养老项目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现象的发生。医养结合要有医有养,不能医养脱节、医养不分。建议加强对与养老相关的新生事物进行监管,如以房养老、康养公寓、高端养生等。
      6、努力推进居社区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相较于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投入少、见效快、更贴近民生。只要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家庭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到位、家政服务(媬姆)管理更加规范便利、家庭病房和家庭病床制度建立、社区帮扶和日间照料措施落实、再加上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居家养老就是众多老人的必然选择。有条件的城镇地区,也可视情况推进社区养老。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微观上影响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每个老人的晚年生活,宏观上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社会稳定的根基。不论是农村或是城市,对居家养老的的老人,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为补充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非常必要。
      建议积极推进老年人居住环境和互联网适老化改造,对家庭适老化改造有困难的,应制定政策提供帮扶。对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建立家庭病床制度,完善对困难老人的日间照料服务措施,积极争取长期护理保险在德阳落地实施;鉴于农村家庭之间联系密切,建议推动邻里互助型养老。
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要认真落实健康老龄化措施,建立起覆盖城乡、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医养结合、长期照护、安宁疗护“七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宣传健康老龄化理念,做好老年健康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健康照护等工作,提升老年人主动健康能力,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让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7、建设孝老爱亲的老年友好社会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积极倡导“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为养老事业提供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都要强化社会敬老,树立全社会的敬老爱老风气。表彰孝老爱亲先进典型,广泛开展社会助老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健康普及、权益维护、宣传倡导等形式,大力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建议进一步发展普惠性老年人优待服务项目,发挥社区居民和志愿者作用,爱心陪伴留守老年人,结对帮扶贫困老年人;深入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帮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消除“数字鸿沟”。
      8、规范管理养老服务员队伍
      养老服务员队伍包括医院护工、养老机构护理员和家政服务员(媬姆)。绝大多数老人在一生中都要接受养老服务人员的照顾服务,尤其是高龄独居或失能失智老人,更会依赖他们的精心帮助和爱心看护。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和职业门类。作为支撑养老服务业的基础,养老服务人才和养老服务员肩负着守护最美“夕阳红”的重要使命。
      当前,养老护理员队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需求大,从业者少,年龄偏大,供需矛盾突出。据测算,随着高龄独居及失能老人的增加,全市约需各类老年护理人员在5万人以上。但由于受社会地位低、职业不体面、劳动强度大、养老机构护理员工资待遇低的影响,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少之又少;二是缺乏专业技术培训和规范管理,全市几乎没有一家家政服务企业纳入规范管理,绝大多数家政服务员都是通过亲朋介绍,很难在市场上能直接找到合适的媬姆,媬姆市场亟待规范;三是职业道德和敬老爱心不足或缺失,影响了养老护理产业的发展。
      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员队伍,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要求。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从舆论上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受尊敬程度,使老年护理成为受社会尊敬的职业,以增强就业人员的择业热情与从业积极性。二是在大中专院校增设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加大社会职业培训力度,并给予政策支持,力争培养出更多技术合格、品质端正、富有爱心的养老护理人员;三是规范媬姆市场的合同签约,加强合同履行监管力度,为养老服务员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保护双方合法权益。四是在稳定现有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的基础上,扩大养老服务人才来源渠道,鼓励家政服务人员、医院护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护理、医疗护理等相关专业学校毕业生到养老行业就业,鼓励退休医务工作者、低龄老年人参与提供养老服务。
      9、优化生育政策环境
      提高生育率是增加未来劳动力人口的直接手段,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治本之策。允许二胎、三胎虽然是国家顶层政策设计,但要真正实现人口增长,打破低生育率困境,就必须树立“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孩子,还是国家的孩子”的意识。建议认真研究制定鼓励生育、支持生育的地方配套法规,减轻家庭生育负担,让育龄家庭愿意生、能够养。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快确定优化生育政策的宣传基调;对婚龄青年群体提供生活自理、人际关系、婚育观念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提高婚龄群体的结婚率和婚姻稳定率;建议合理控制房价上涨、遏制校外培训野蛮发展、降低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切实推动家庭内部的性别平等、鼓励丈夫更多承担家务,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大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探索男性产假制度、鼓励企业提供母婴场所,缓解女性家庭工作冲突;创新与生育相关的补贴政策和税收扣减政策,减少申请型的政策,增加自动满足型的政策等等。
 


  • 上一篇:助推中小微工业企业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 下一篇:关于小区物业开展养老服务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