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助推中小微工业企业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20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许多中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尤其是受疫情的影响,对中小微工业企业来说如雪上加霜,有的企业临频破产,中小微工业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压力明显上升。德阳市老科协党委对助力企业创新发展高度重视,成立德阳市老科协助力企业创新服务工作指导小组并组建办公室,老科协社科组积极响应党委号召,组建助力中小微工业企业纾困发展调研组,走访部分中小微工业企业和市级相关部门,与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经济发展专家组联合召开了助力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座谈会,了解中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助推中小微工业企业持续发展路径,提出了几点建议,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一、全市中小微工业企业运行特点
      中小微工业企业是指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中小微工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增长中重要的力量,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也是最脆弱的群体,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能够又好又快发展,其运行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微企业量大面广,从业人员多。小微企业要求低,创建相对容易,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据市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在2022年5月末1391户规上企业中,小微企业1276户,占91.7%,涉及工业的全部三大门类,共36个行业大类,占全市涉及工业大类(37个)的97.3%。小微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力量,在2月末规上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达10.3万人,占全部规上企业的49.0%。
    (二)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偏弱  2022年5月末全市小微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比重达91.7%,但小微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规上的比重仅30.2%,营业收入占全部规上的比重为50.6%;户均资产7827.7万元,户均营业收入6113.7万元,户均利润259.6万元,比大中型企业分别低187486.9万元、59507.4万元和6005.2万元,比全部规上企业分别低15623.9万元、4958.9万元和500.4万元。
    (三)区域分布散,资源优势弱  目前规上企业中仍有29.1%的小微企业没有进入园区或产业功能区,园区外的企业管理难,治理难,生产成本高,如园区内企业污水简单处理后就可以排到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到排放标准,而园区外的企业必须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处理成本增加。小微企业不能“抱团式和链条式发展”,缺乏有效的组织,各自为政,难于形成产业集中优势。如近年广汉市火锅产业发展迅速,有14家规上企业,散落在8个乡镇(园区),分布较散,集聚度低,其中虽有6户企业进入园区,但也是分散在两个园区。
    (四)坚持科技创新,发展环境逐渐改善  市级有关部门坚持科技创新,提升服务水平,营商环境改善明显。积极构建“标准化+政务服务”模式,德阳率先跨入4小时开办企业的领先行列,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市内六区市县行政审批局共同签订了《跨区域通办协议》,实现“多点可办、异地能办、全市通办”;将一个行业经营涉及的多个行政许可事项由原来的分类分项办理优化为“一窗办理”,实现“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标核准、一窗出证(照)”,“一件事、一次办”;建立中国(德阳)航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提升重装智能制造产业创新能力,出台《德阳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为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55亿元。
      二、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期盼
    (一)生产经营情况总体欠佳。我们走访的企业反映今年中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总体不佳,与市统计局提供的今年4月参加的四川省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中心组织开展的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专项调查情况基本吻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企业占11.4%;“生产经营情况一般”的占35.6%;“生产经营情况较差”的占33.3%;“生产经营情况很差”的占19.7%。2022年1—4月营业收入同比有降低的企业占到75.8%,同比增长的企业占10.9%;持平的企业占13.3%。从登记注册类型看,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同比有降低的比例较高,达76.6%,国有企业为43.8%。从企业规模看,规模越小的企业营业收入有降低的比例越高,微型企业为80.1%,小型企业为68.6%,中型企业为47.0%。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市中小微工业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2021年全市规上小微企业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仅84户,占小微企业的7.1%;2021年有研发投入的小微企业约440户,占比仅三成。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重引进、轻吸收,重模仿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较少,导致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产品。在后疫情时代,市内重装龙头企业也希望本地中小企业能提供配套产品,减少产品供应的不确定性,但由于我市“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体系和技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创新人才缺乏,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导致我市装备制造本地企业配套率仅有三分之一,大部分流向了外地企业。
    (三)新产品市场推广应用难度大。 中小微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关心支持,期望政府能提供新产品应用场景和本地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引起国内外市场的关注,使新产品能被客户认可,形成现实的生产能力。如玄武岩纤维制品的样品种类丰富,但应用场景数量却非常少,市场推广应用进展缓慢,新产品纳入设计难、应用难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
    (四)人才招引难留住更难。德阳距离成都太近,而成都实施的“蓉漂计划”和成都高新区实施的“金熊猫人才计划”,花费巨资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和国内顶尖人才,对成都周围高校应届毕业生可谓“一网打尽”,德阳中小微企业人才引进难,要留住更难。我市人才引进政策主要针对政府机关、国企,对民营企业人才招引的针对性、吸引力不强,民营企业职工很难申请政府的人才公寓,留不住人。德阳本地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愿意留在德阳,技工人才断代,虽然一线产业工人的收入比办公室人员收入高出50%,但年轻人仍然不愿意到车间一线当工人。
    (五)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老大难问题,银行贷款业务程序复杂,中小微企业缺抵押物等问题依然凸显。银行对国企和民企的贷款政策不同,对民企授信额度低、一年一签;有的银行承诺还款后续贷,但还款后银行就不再办理续贷,导致企业资金紧张,企业运行受阻。目前几大龙头企业希望搞部装配套,而不是单个零部件的工序加工配套。搞部装配套一个企业要硬件投入5000万、流动资金5000万,但本地中小企业经济实力普遍不够,无法满足龙头企业配套要求。
    (六)企业的期盼。一是在当前企业面临特别困难的时候普遍希望政府减免企业税费、减免社保费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供金融支持和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充分发挥我市的高端装备制造协会的作用,目前三大厂参加协会活动少,带动作用不明显,希望由三大厂的主要领导担任协会会长,切实发挥好高端装备制造协会的作用;三大厂新的订单很多,有70%的订单给了外省厂家,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梳理三大厂制造过程中需要的外协瓶颈清单及省外外扩业务类别及相关技术要求,并向我市装备配套企业发布,做好双方的对接和资源整合。商协会是一个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开拓眼界,做好外部资源和本地企业信息的沟通,希望政府积极支持商协会建设,组织开展多种考察学习活动,提升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纾困
      中小微企业是地方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保中小微企业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中小微企业好,地方经济才会好。当前市级有关部门应加快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培育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引导中小企业扬长避短,专注于细分领域,努力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更好地发挥中小微企业的作用。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助力市场主体尽快渡过难关、恢复发展,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二是持续破除隐性门槛,清理招投标领域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不合理限制,监督招标人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全面推广电子招标投标,积极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保证金,为中小微企业参与招投标提供便利条件。积极采购中小微企业优质产品和服务,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预警,帮助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发挥好德阳市企业家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定期召开联谊会,加强大企业与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中小微企业合作,积极通过投资合作、项目合作、产业共建、搭建联盟等方式,支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四是完善人才引进及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不仅要吸引高精尖人才还要吸引技工人才,同时加大本地职业教育学院与民营企业合作力度,实施订单式培养,破解人才招引难题。
    (二)引导督促大企业关心支持中小微企业。切实贯彻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做好德阳境内央企支持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工作,着力构建大中小微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不断增强国民经济发展韧性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一是大企业应及时足额支付账款,助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对中小微企业账款坚持“应付尽付、应付快付”,从制度、机制、流程和信息化管控上杜绝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恶意拖欠账款行为。二是切实加快减免房租,助力支持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认真落实《关于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应免尽免、应免快免”,切实加快减免房租政策落地。三是大力实施降费提质,助力降低中小微企业运行成本,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基础支撑作用,加强生产要素保障,积极落实降费提质要求,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服务和充足、可靠、优质的供给。
    (三)大力支持资金融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充分发挥德阳市境内中央企业市场资源优势,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推动以融促产,实现自身优质资信与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共享,畅通上下游资金循环。二是积极发挥产业链“核心”企业作用,支持配合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努力实现自身优质信用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共享。三是积极发挥供应链服务平台作用,基于真实业务数据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信用赋能,助力中小微企业拓展融资渠道、获取低成本资金、减少资金占用。四是加大对本地企业创新产品和技术的投资支持。目前企业贷款市场上的担保费在2%-3%,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很高,政府担保公司应进一步增强政府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切实解决企业担保费率过高的问题。
    (四)加大创新支持,着力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德阳市境内中央企业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作用,立足主责主业,吸引带动各类资本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符合国家战略、有技术优势、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二是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转制企业作用,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建立一批高水平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研发平台,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支持力度。三是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引导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着力突破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力争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培育一大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四是为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提供应用场景,如将城区河道、水库清洁作为应用场景向本地优势企业开放,同时新闻媒体应加大对企业新产品的报道宣传,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助力企业新产品开拓市场,扩大生产能力。五是建立民间智库,为德阳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由德阳市老科协和德阳市科协联手打造德阳民间智库,建立德阳三大厂退休(含内退)中高级管理、技术、工艺人员名录(年龄在75岁以下者),收集德阳东电、东汽、二重三大厂的退休中高级科技及管理人员信息,架起德阳退休科技、管理人员与德阳中小微企业之间供需联系桥梁,组织民间智库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到中小微企业专访调研,并免费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六是鼓励三大厂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含专业管理、工艺人员)利用星期天、星期六和节假日到市内中小微机械电气企业进行管理和技术咨询服务,除中小微企业给予适当的服务报酬外,市有关部门可按服务质量和效果适当补贴,以示鼓励。
    (五)加强监督,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方面,各地应设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专项资金,对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房屋租金、水电费、担保费、防疫支出、贷款贴息和社保补贴等方面,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在缓解融资难、回款难问题,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理采用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汇率避险服务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专项行动。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和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6个月内补缴;降低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四是推动产业链关键节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努力扩大市场需求。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工程、货物、服务所形成的账款拖欠,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完成全面排查,并建立台账,加大集中化解力度。对于无分歧欠款,要发现一起清偿一起,如果确有还款困难的,必须要提出明确的还款计划和还款方式。对于有分歧欠款,要推动协商解决或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市工信局应组织有关法律机构为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各有关行业部门和监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地方,积极做好本领域拖欠化解工作,加强对所监管对象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予以处理。


  •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支持四川金梓源农业公司 发展的建议
  • 下一篇:德阳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