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国内国外市场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23
德阳市老科协副秘书长江红颖
新冠疫情大流行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甚至引发衰退。但疫情过后,疫情重创的国家必然把重振经济摆上日程,从这个角度看,严重的疫情蕴藏着世界经济格局重构的契机,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丘吉尔曾说,我们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因此,化危为机,下好发展“先手棋",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国际疫情加剧、原油暴跌、股市暴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严重
1、疫情加剧,引发世界资本市场剧烈震荡
在疫情、石油需求锐减、沙特与俄罗斯不愿石油减产的合力作用下,3月18日布伦特原油跌破27美元/桶。原油暴跌,导致投资者对世界经济预期的悲观,引发主要经济体股市暴跌,美股短期四次熔断,道指从2月12日摸高29568点到3月23日一度跌到18341点。
2、石油价格暴跌沉重打击美元霸权
石油暴跌打击的不仅是美国石油产业,更是严重打击石油美元。3月16日 美联储推出“降息至零+量化宽松”对策,随后美国政府宣布考虑推出涉及超过1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为美国经济下滑风险踩“急刹车”,其核心目的在于-----维护建立在石油美元基础上的美元霸权地位。
3、世界经济格局或许面临转折关口
继美国之后,欧洲央行、日本等国相继推出巨额资金的刺激方案。主要经济体的罕见举动,警示世界经济下滑风险的严重程度,揭示世界经济格局的转折关口或许就在当下,我们需要高度关注。
二、疫情过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战疫胜利在望,中国经济进入疫后发展新阶段,出现若干新特点,需要科学认识,正确应对。
1、我国经济基本面向好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并存
新冠疫情虽然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但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
2、国际经济形势溢出风险,加大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从产业链看,新冠疫情加剧,世界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大,制造业放缓,供应链短期中断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产生很大冲击,国内产业链存在外移风险。
3、疫情持续,国际市场呈现结构性变化趋势
从需求端看,国际市场订单减少,毁约增多,不少国内企业困难加大甚至濒临破产。同时,与抗疫相关的医卫药械需求出现阶段性上升,又为相关产业带来发展机遇;疫情也为落后产能的淘汰构成外在压力,成为结构优化的契机。我们要努力减轻痛苦指数,实现平稳过渡。
4、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
从供给端看,中国已成为世界供应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疫情过后,中国制造业的恢复生产,可望对冲国际市场份额的部分损失,在客观上促使相关行业的价值链升级和创新,提升中国在世界价值链重构中的话语权。
5、内需的巨大潜力,强力推动中国制造业持续成长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已成为世界市场大国,大进大出+内需市场的经济格局,决定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绝不会因疫情而撼动,它将强力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持续成长。因疫情而积压的消费将在疫情过后强劲释放,甚至出现报复性增长。疫情还催生了新行业新业态的发展机遇,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加速发展。
6、中国率先结束疫情,赢得珍贵的发展时间差
从时间窗口看,疫情在我国发生在前,疫情得到控制和结束在前,生产秩序恢复在前。而世界主要经济体疫情发生时间在后,目前尚陷泥潭中,结束时日难料,其生产秩序恢复比我国至少晚几个月。兵贵神速,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时间差就是市场,就是机遇。我国率先启动恢复键抢得市场先机,这是中国经济损失回补和发展的关键,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用好。
三、对疫情过后恢复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我们建议:把刺激消费端放在恢复经济发展举措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此扩大内需,引导供给端企业发展。具体是:
1、实施消费减税试点,引导供给端企业发展
没有订单,企业生产就失去意义,更谈不上发展。为省内外不少地方试点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费券,这种刺激消费、扩大市场的办法相对容易操作。但实施消费减税,把刺激消费端放在恢复经济发展举措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作为在减免税收,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之外等直接扶持生产企业的另一种选择。
动态地阶段性实行消费减税试点,消费者发生消费行为即享受部分支付抵扣,将国家征收的消费税部分返还消费者。实施消费减税,可以减轻消费者负担,增强消费意愿,引导消费指向;对商贸企业来说,可以带动营业额度增长,增加经营利润;对生产企业来说,可以放大国内市场容量,消化企业产能;还可以提高电子支付比例,增强纳税意识。把对生产端的减税扶持调整为对消费端的减税,可以激发消费潜力,产生消费乘数效应,增加内需,最终实现对供给端企业更有效的良性刺激。
2、阶段性发放定向旅游消费券,刺激国内游
旅游业是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本身又是涉及面广、就业面宽、带动性强的行业,应予重点支持。中国是世界最大旅游客源国,因疫情受到抑制的旅游需求将在疫情过后强劲恢复,国外游的萎缩将是大概率事件。为此,可在旅游业实施阶段性发放定向消费券,引导国内居民旅游改变偏好,引导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能量转向国内游,升级国内游消费,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3、人员产能走出去,参与重灾国家疫后经济重振
在疫情大流行的关键时刻,中国向世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了大国担当,赢得众多国家的尊重和民众的认同,这也是中国走出去的极好宣传推介。
疫情结束后,重灾国家和地区将把经济重振摆上日程。疫后经济重振在重灾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有如二战结束后“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的实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构意义重大,这是我们走出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难得契机。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统筹谋划,为疫情过后人员走出去,产能走出去做准备,为参与重灾国家疫后经济重振做准备。要重点推出一批“一带一路”等利益共享的政策举措,努力推进于我有利的世界产业链布局进程。
4、资本走出去,实现共建共享共发展
把握疫情带来的世界产业链重构契机, 透过亚投行和第三方合作等方式,加强与疫情重灾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合作,为其经济重振提供流动性,推动资本走出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发展。
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一方面,重灾国家和地区疫后经济重振急需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各国也面临的巨大资金缺口。基于对我国出手援助疫情的认同和经济重振的迫切需要,相关国家和地区对资本审查、项目审查和敏感性技术审查会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这是我国企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投资、企业并购、股权增持的极好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难得的机遇,提高人民币结算的比例,逐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实现走出去利益的最大化。
5、绝不放松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农业生产受诸多自然因素制约,疫情持续也为全球粮食生产和粮食供应链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国际粮食出口总量减少和市场价格波动均存在较大可能。民以食为天,有的国家已出现因疫情囤积食品。一方面,美国极力向我推销农产品,另一方面,如果疫情严重影响农业,粮食也会成为大国博奕的武器。
在疫情全球大流动甚至失控的情况下,加强农业生产也就更加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我们在着力恢复工业发展的同时,绝对不能放松农业生产,必须确保夏秋粮食丰收,并适度增加小麦、大豆、玉米等重要农产品的战略储备,确保粮食安全,始终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一、国际疫情加剧、原油暴跌、股市暴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严重
1、疫情加剧,引发世界资本市场剧烈震荡
在疫情、石油需求锐减、沙特与俄罗斯不愿石油减产的合力作用下,3月18日布伦特原油跌破27美元/桶。原油暴跌,导致投资者对世界经济预期的悲观,引发主要经济体股市暴跌,美股短期四次熔断,道指从2月12日摸高29568点到3月23日一度跌到18341点。
2、石油价格暴跌沉重打击美元霸权
石油暴跌打击的不仅是美国石油产业,更是严重打击石油美元。3月16日 美联储推出“降息至零+量化宽松”对策,随后美国政府宣布考虑推出涉及超过1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为美国经济下滑风险踩“急刹车”,其核心目的在于-----维护建立在石油美元基础上的美元霸权地位。
3、世界经济格局或许面临转折关口
继美国之后,欧洲央行、日本等国相继推出巨额资金的刺激方案。主要经济体的罕见举动,警示世界经济下滑风险的严重程度,揭示世界经济格局的转折关口或许就在当下,我们需要高度关注。
二、疫情过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战疫胜利在望,中国经济进入疫后发展新阶段,出现若干新特点,需要科学认识,正确应对。
1、我国经济基本面向好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并存
新冠疫情虽然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但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
2、国际经济形势溢出风险,加大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从产业链看,新冠疫情加剧,世界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大,制造业放缓,供应链短期中断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产生很大冲击,国内产业链存在外移风险。
3、疫情持续,国际市场呈现结构性变化趋势
从需求端看,国际市场订单减少,毁约增多,不少国内企业困难加大甚至濒临破产。同时,与抗疫相关的医卫药械需求出现阶段性上升,又为相关产业带来发展机遇;疫情也为落后产能的淘汰构成外在压力,成为结构优化的契机。我们要努力减轻痛苦指数,实现平稳过渡。
4、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
从供给端看,中国已成为世界供应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疫情过后,中国制造业的恢复生产,可望对冲国际市场份额的部分损失,在客观上促使相关行业的价值链升级和创新,提升中国在世界价值链重构中的话语权。
5、内需的巨大潜力,强力推动中国制造业持续成长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已成为世界市场大国,大进大出+内需市场的经济格局,决定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绝不会因疫情而撼动,它将强力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持续成长。因疫情而积压的消费将在疫情过后强劲释放,甚至出现报复性增长。疫情还催生了新行业新业态的发展机遇,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加速发展。
6、中国率先结束疫情,赢得珍贵的发展时间差
从时间窗口看,疫情在我国发生在前,疫情得到控制和结束在前,生产秩序恢复在前。而世界主要经济体疫情发生时间在后,目前尚陷泥潭中,结束时日难料,其生产秩序恢复比我国至少晚几个月。兵贵神速,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时间差就是市场,就是机遇。我国率先启动恢复键抢得市场先机,这是中国经济损失回补和发展的关键,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用好。
三、对疫情过后恢复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我们建议:把刺激消费端放在恢复经济发展举措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此扩大内需,引导供给端企业发展。具体是:
1、实施消费减税试点,引导供给端企业发展
没有订单,企业生产就失去意义,更谈不上发展。为省内外不少地方试点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费券,这种刺激消费、扩大市场的办法相对容易操作。但实施消费减税,把刺激消费端放在恢复经济发展举措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作为在减免税收,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之外等直接扶持生产企业的另一种选择。
动态地阶段性实行消费减税试点,消费者发生消费行为即享受部分支付抵扣,将国家征收的消费税部分返还消费者。实施消费减税,可以减轻消费者负担,增强消费意愿,引导消费指向;对商贸企业来说,可以带动营业额度增长,增加经营利润;对生产企业来说,可以放大国内市场容量,消化企业产能;还可以提高电子支付比例,增强纳税意识。把对生产端的减税扶持调整为对消费端的减税,可以激发消费潜力,产生消费乘数效应,增加内需,最终实现对供给端企业更有效的良性刺激。
2、阶段性发放定向旅游消费券,刺激国内游
旅游业是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本身又是涉及面广、就业面宽、带动性强的行业,应予重点支持。中国是世界最大旅游客源国,因疫情受到抑制的旅游需求将在疫情过后强劲恢复,国外游的萎缩将是大概率事件。为此,可在旅游业实施阶段性发放定向消费券,引导国内居民旅游改变偏好,引导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能量转向国内游,升级国内游消费,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3、人员产能走出去,参与重灾国家疫后经济重振
在疫情大流行的关键时刻,中国向世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了大国担当,赢得众多国家的尊重和民众的认同,这也是中国走出去的极好宣传推介。
疫情结束后,重灾国家和地区将把经济重振摆上日程。疫后经济重振在重灾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有如二战结束后“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的实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构意义重大,这是我们走出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难得契机。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统筹谋划,为疫情过后人员走出去,产能走出去做准备,为参与重灾国家疫后经济重振做准备。要重点推出一批“一带一路”等利益共享的政策举措,努力推进于我有利的世界产业链布局进程。
4、资本走出去,实现共建共享共发展
把握疫情带来的世界产业链重构契机, 透过亚投行和第三方合作等方式,加强与疫情重灾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合作,为其经济重振提供流动性,推动资本走出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发展。
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一方面,重灾国家和地区疫后经济重振急需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各国也面临的巨大资金缺口。基于对我国出手援助疫情的认同和经济重振的迫切需要,相关国家和地区对资本审查、项目审查和敏感性技术审查会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这是我国企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投资、企业并购、股权增持的极好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难得的机遇,提高人民币结算的比例,逐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实现走出去利益的最大化。
5、绝不放松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农业生产受诸多自然因素制约,疫情持续也为全球粮食生产和粮食供应链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国际粮食出口总量减少和市场价格波动均存在较大可能。民以食为天,有的国家已出现因疫情囤积食品。一方面,美国极力向我推销农产品,另一方面,如果疫情严重影响农业,粮食也会成为大国博奕的武器。
在疫情全球大流动甚至失控的情况下,加强农业生产也就更加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我们在着力恢复工业发展的同时,绝对不能放松农业生产,必须确保夏秋粮食丰收,并适度增加小麦、大豆、玉米等重要农产品的战略储备,确保粮食安全,始终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