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对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的预防控制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23
德阳市老科协喻晓钢
【摘 要】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疾病,它是由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生物性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据有关文献记载,动物传染病有200余种、寄生虫病100余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犬、猫、鸟等伴侣动物越来越多地进入千家万户,各种野生动物被摆上了餐桌,动物疫源疾病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加之人类“思想上忽略了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控制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预防策略和具体措施上的松懈,终于致使全球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发病率大幅度回升,流行、爆发的事件屡见不鲜”,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着重分析了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期对政府制定预防控制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相关法规政策有所启迪。
【关键词】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预防控制;对策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神州大地,又一次把野生动物推向了风口浪尖,人人喊打。野生动物何辜?它们猫在洞穴、藏在林中、躲在边远,即便身带病毒,也不碍人类。还不是那些贪吃的家伙,为口腹之欲,把它们从洞穴、从密林、从边远“擒”到人类社会,才造成了人类社会一次又一次的灾难。自2003年以来,以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等因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为特征的恶性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频繁爆发,其影响之广、危害之烈,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但好了疮疤忘了痛的一些家伙,仍然不汲取教训,大吃、特吃、狂吃野生动物,才导致了今天由野生动物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中国大地肆虐。痛定思痛,我们必须直面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众所周知,所谓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疾病,是“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它是由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生物性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据有关文献记载,动物传染病有200余种、寄生虫病100余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我国已证实的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约有141种,其中危害较广的有狂犬病、流行性感冒、结核病、血吸虫病等。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犬、猫、鸟等伴侣动物越来越多地进入千家万户,各种野生动物被摆上了餐桌,动物疫源疾病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加之人类“思想上忽略了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控制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预防策略和具体措施上的松懈,终于致使全球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发病率大幅度回升,流行、爆发的事件屡见不鲜”,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对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
一、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在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存在和流行,只是流行的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人畜共患疾病的大流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祸。
(一)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造成人员伤亡
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的每一次流行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19-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的几次流行感冒的流行造成了8300多万人员伤亡,1918年3月至1920年3月,西班牙大流感在全球范围流行时,短短两年时间,全球范围计有10亿人感染西班牙大流感(当时全世界总人口约17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58.8%),其中有2500万——4000万人死亡。肆虐几个世纪的淋巴鼠疫曾有过3次世界大流行,自公元520年至20世纪40年代,死于鼠疫流行的人数达1.5亿人,仅十四世纪到二十世纪就有3600多万人死于淋巴鼠疫,迄今仍有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还有鼠疫的散在流行,构成了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骑着骆驼旅行的疾病”霍乱,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贸之路蔓延到欧洲,造成了世界多次霍乱大流行,仅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就有4000多万人死于霍乱。还有天花、斑疹伤寒、瘟疫和霍乱等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的无数次流行,也分别造成了世界数千万人员伤亡。(见表1)
(二)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破坏社会安宁
每一次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的大流行除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外,还严重影响社会安宁。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能引起较大流行的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有:鼠疫、霍乱、SARS、炭疽病、布鲁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流感、乙脑、黄热病、马脑脊髓炎和今天在世界流行蔓延的信息冠状病毒肺炎等,这些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的流行不仅使大量人群受到感染,而且给人们的精神带来恐怖和压力,影响健康,造成社会的动荡。1994年9月印度古吉拉邦的新型工业城市苏拉特市爆发了鼠疫,尽管初期仅有30余人死亡,但造成了30多万人逃离该市,印度全境陷入持续的恐慌和动荡不安。2002-2003年席卷我国及东南亚、加拿大等国的SARS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同样,今天在全世界流行传播的信息冠状病毒肺炎同样给世界人民带来恐慌,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安宁。
表1 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造成50万人员死亡历史事件一览表 | |||||||
单位:年、万人 | |||||||
流感 | 发病时间 | 1889-1890 | 1914-1924 | 1917-1919 | 1917-1919 | 1957-1958 | 1968-1969 |
持续时间 | 2 | 10 | 3 | 2 | 2 | 2 | |
发病区域 | 世界 | 俄国 | 印度 | 欧洲 | 欧洲 | 世界 | |
死亡人数 | 1000 | 2000 | 1300 | 4000 | 100 | 75 | |
淋巴鼠疫 | 发病时间 | 1348-1366 | 1672 | 1711 | 1856-1919 | 1910-1913 | 1921 |
持续时间 | 19 | 1 | 1 | 64 | 4 | 1 | |
发病区域 | 欧洲 | 意大利 | 德国 | 中国 | 印度 | 印度 | |
死亡人数 | 2500 | 50 | 50 | 500 | 300 | 250 | |
天花 | 发病时间 | 1520 | 1521-1570 | 1560 | 1926-1930 | ||
持续时间 | 1 | 50 | 1 | 4 | |||
发病区域 | 墨西哥 | 墨西哥 | 巴西 | 印度 | |||
死亡人数 | 300 | 2000 | 300 | 50 | |||
斑疹伤寒 | 发病时间 | 1575-1577 | 1917 | ||||
持续时间 | 3 | 1 | |||||
发病区域 | 墨西哥 | 俄国 | |||||
死亡人数 | 200 | 300 | |||||
霍乱 | 发病时间 | 1826-1837 | 1840-1862 | 1863-1875 | 1892-1899 | 1923-1925 | 1921-1924 |
持续时间 | 12 | 23 | 13 | 8 | 3 | 4 | |
发病区域 | 欧洲 | 世界 | 世界 | 世界 | 世界 | 印度 | |
死亡人数 | 400 | 600 | 1200 | 1000 | 1000 | 80 |
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它的广泛流行,可明显降低动物生产合用产品的效能,使产量减少20%和67%。1983年 ,美国滨州等地发生禽流感(H5N1)流行,大量家禽死亡,经济损失严重,美国政府为清除死亡家禽和消毒共花费6000多万美元,经济损失3.5亿美元[4]。1998年尼巴病毒在马来西亚首次爆发,除造成部分人员伤亡外,还导致成千上万头猪死亡,给马来西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国青海省每年由于包虫病引起的废弃家畜肝脏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美元,给畜产品销售造成经济损失则逾1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鼠疫爆发,各国纷纷采取措施限制与印度的往来,导致印度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传播,同样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仅中国政府在防控这次疫病就投入了上万亿的资金,而大爆发的疫病还在世界流行蔓延,未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尚无法估量。不少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严重地危害动物的生殖,引起不育、流产或出现有残缺的后代,也可使家畜的繁殖率下降。动物生长、肉类质量、乳品生产等都会受到影响;皮革、皮毛的数量和质量也都会随之下降。劳役动物,如牛等,发生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则可能使国家招致灾难。在今天,仍以劳役动物作为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为主要工具的发展中国家,一头牛的死亡,对家庭经济可能是一场灾难。
二、 常见的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及其主要动物宿主
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是世界范围的疾病,广泛分布于五大洲,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每一种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都有其发生和流行蔓延的历史过程,其中有不少疾病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伤害,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疾病是需要人类进一步认识和加以控制的。(表2)
表2 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常见种类一览表 | |||||
序号 | 疾病 种类 | 初次发现 | 初发 地点 | 储存宿主 | 死亡率 (%) |
1 | 狂犬病 | 公元前556年 | 中国 | 犬、猫、狼、狐 | 100 |
2 | 鼠疫 | 公元6世纪 | 埃及 | 鼠、旱獭 | 30-100 |
3 | 瘟疫 | 公元17世纪 | 俄国 | 鼠 | 60 |
4 | 霍乱 | 公元18世纪 | 印度 | 鸡、雉鸡 | 30-100 |
5 | 炭疽病 | 公元19世纪 | 美洲 | 牛、羊、马、猪、骆驼、骡 | 50 |
6 | 猴痘 | 1958年 | 美国 | 食蟹猴、地松鼠、冈比亚土拨鼠 | 10 |
7 | 埃博拉 | 1976年 | 刚果 | 啮齿类动物 | 50-90 |
8 | 艾滋病 | 1980年 | 美国 | 非洲绿猴、猩猩、猫、兔 | 70 |
9 | 疯牛病 | 1985年 | 英国 | 牛、羚牛、野牛、羚羊 | 100 |
10 | 亨德拉 | 1993 | 澳大利亚 | 狐蝠 | 30-60 |
11 | 汉江病毒 | 1993 | 美国 | 鼠(波氏老鼠) | 38 |
12 | 禽流感 | 1997 | 意大利 | 鸡、鸭、鸽子、野生水禽 | 33 |
13 | 尼巴病毒 | 1998 | 马来西亚 | 狐蝠 | 50 |
14 | SARS | 2002 | 中国 | 果子狸、孔雀、穿山甲、猴、鼠、鲵、鲟 | 10 |
15 | 新型肺炎 | 2019 | 中国 | 蝙蝠 | 3 |
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在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存在和流行,只是流行的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不同而已。之所以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如此广泛的存在和流行,主要是疾病的种类繁多,并且有非常广泛的传染来源。其流行和传播主要原因有以下特点。
(一)生态环境恶劣、文化生活方式落后为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流行营造了环境
生态环境恶劣、文化生活方式落后的地区是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的高发地区。艾滋病的发生和早期传播就是如此,艾滋病是通过血液及体液感染的,由于非洲炎热的气 候和潮湿的居住环境,使得全非民族的生活习性与“文明社会”难以接轨,各种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在该地区的流行发展都迅猛顽固。另一方面,在非洲许多地方,尤其是乡村部落,发生性关系是十分随意的事。某些地区的居民还有一种世代相传的习俗,用猴血来刺激人的性欲。他们将公猴血和母猴血分别注入男人、女人的大腿处或耻骨区及手背臂上,甚至用这种将猴血注给人体的方法治疗妇女的不孕症和男性阳痿等病,野生猴或猩猩中却大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气候变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也使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呈新的趋势。如因全球气温升高引起的登革热发病地区范围扩大。1993年美国西南部的降雨量超过正常年份,结果植被大量生长,导致啮齿类动物数量剧增,而啮齿类动物数量的增多又使其与人类接触的机会更为频繁,最终导致美国汉坦病毒的首次流行。
(二)科技高速发展、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为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流行创造了条件
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兴盛,加速了人类对过去人迹罕至的生态区域的开发与探索,增加了人类与新致病因子的接触机会。人类利用高科技制造了新的产品,又被人利用来危害人类,美国“9.11”事件后的生物恐怖——炭疽病就是典型事例。美国的生物武器研究机构的科学家,研制出了这种生物武器,他又用来制造生物恐怖。人类改造自然,生态逐步变化,病原微生物也在发展、演化,这使原来用于免疫的预防的疫苗失去作用,造成了疾病的流行。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人体器官的互相移植取得成功,人们又在尝试将灵长类的器官移植到人身上。现在这种技术仍在实验阶段,一旦成熟,那将存在一种潜在的风险,即灵长类动物的病毒可能会从人体内拾取基因物质,形成难以预见的瘟疫病毒。人类的剧增也为有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的流行提供了条件。人类居住和生活的领域的扩大,使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地理距离缩小并能互相传播疾病,尤其在捕食野生动物或利用其毛皮等活动种表现最为明显,即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由接触者或动物源性加工品传染到易感人群。全球生产、贸易及战争等行为和交通的快速畅达,使异地人口带来原住地区的病原体,导致各种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流行频率加快并迅速扩散,使许多地方性疾病变成全球性瘟疫。
(三)不良生活习惯、乱捕乱食野生动物为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流行制造了机会
众所周知,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人类疾病和畜禽疾病均来源于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毒。如鼠疫、猴痘病毒来自啮齿类动物,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来自灵长类动物,尼巴病毒、亨德拉病毒来自翼手类动物,H5N1禽流感病毒来自野生鸟类,SARS病毒来自果子狸、新型冠状病毒来自于蝙蝠等。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野生动物与人类的距离不断缩短,使得某些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能够互相传播,加之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致使一些原本藏身于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体内的未知病原体得以在人类种传播,比如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很有可能就是通过这种途径感染人类的。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的流行,当非洲土著人把绿猴的血注入自己体内提高性欲的时候,无形中就帮助了艾滋病的传播蔓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把食用野生动物当做了一种时尚,殊不知,病从口入。比如:广东人喜欢吃蛇、果子狸、猴子、穿山甲、蝙蝠、蟑螂等;上海人喜欢吃蛇、鼠、猴子、刺猬、野鸡、野鸭、孔雀、蛙类和癞蛤蟆等;有些餐馆还推出蝎子、蝗虫、苍蝇等昆虫大餐。这些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携带有多种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体,人们食用以后,为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的流行制造了机会。
(四)饲养伴侣动物、人畜亲密无间生活为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流行提供了温床
家庭伴侣动物逐渐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生活的伙伴。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与家养动物过多接触,甚至由于爱而将它们常常抱在怀中,有的还与其“亲热”,甚至与人吃住不分,这就为人畜共患疾病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温床,极大地增加了疾病传染的可能性。包括艾滋病、鼠疫、狂犬病、禽流感、鹦鹉热、猫咬病等危害严重的疾病,可能通过人畜接触传染。狗、猫等伴侣动物是某些主要的动物传染病的传染源。在各种人畜共患疾病中,猫咬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这种病更多见于那些喜欢玩猫的儿童和青少年。我国已发现大量动物弓形虫病感染者,给优生优育带来极大危害,猫是传染此病的“罪魁祸首”。这种病对孕妇的危害性更大,孕妇感染弓形虫病后,极易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接近一半的婴儿可能耳聋、失明、小头畸形、智力低下甚至死亡。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如果狗患上狂犬病,其食物、粪便或食槽等都会带上病毒,可通过人的破损伤口将病毒传染给人。从世界几个地区得来的报告看来,近年来狗引起的狂犬病仍然是人类最主要的威胁,而且小狗或幼狗引起人类感染最为多见。在我国农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狗的数量与日俱增,纷纷养狗看家护院,但自由放养的狗绝大部分没有进行检疫和防疫,病狗咬人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即使一些平时温驯的狗也不保险。
四、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的预防控制对策建议
当今社会人类盲目追赶现代化的脚步,大规模地破坏自然资源,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使许多原本与世隔绝的病毒、病菌随着野生宿主与人类能够频繁接触,造成了今天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同时,随着人类科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进步,许多本身已存在多年的疾病,被逐渐的识别和发现。所以,相信由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正在急剧变化中,以及人们的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更多的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病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影响我们的社会和生活。那么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
(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建立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以实现人的生活改善、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目标。胡锦涛主席曾经指出“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要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这一重要指示指明了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的重要性,需要我们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认真的贯彻。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的资源占有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也对自然资源提出了更多的需要,我们仍要积极需求这种供求矛盾之间的平衡点,尽一切力量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能与经济协调发展。我们的政府应建立长期、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留给子孙一个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给野生动物及其他物种一个尽量不被人类扰动的自由王国。
(二)制定科学发展计划,健全公共卫生防疫监控体系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2020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要深刻认识到,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必须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作为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预防和控制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级政府应制定一个科学的社会发展计划,在努力提高人民收入的同时,注意发展相应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如公共卫生医疗、预防体系和公共文化娱乐体系),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5]。SARS、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肆虐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和对人们的创伤,就是对我们这些年忽视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的一个惨痛教训。各级政府应建立防范生物恐怖袭击的危机处理部门,防止新兴的恐怖组织可能利用某些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病原体制造恐怖袭击。目前,在我国对于人的传染性疾病的公共预防监控体系是由卫生部管理的,而对于动物的传染性疾病的监控却是由农业、林业部门管理。造成两个疾病预防监控网之间的沟通、管理、措施实施的不畅,很难适应当今预防控制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应该采取措施将这两个网络联系起来,建立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及时通报协商制度,以便卫生、农业、检疫等各部门能迅速有力的对出现的可疑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人民的健康。
(三)开展基础科学研究,设立跨学科的疾病控制中心
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涉及动物学、兽医学、比较医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应建立一些跨学科的专门的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病研究机构和控制中心。只有打下扎实的学术科研基础,才能面对突发的疫情,临危不乱,迅速的开展工作[8]。为迅速的锁定病原体和寻找相应的预防、治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方面,美国的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各级政府在积极推动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同时,还应注意扶持和鼓励一些传统生物学的研究。比如大型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分析,传染病流行模型的研究等等。可以发现许多传统的传染病防治措施在预防和有效控制SARS、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现代烈性传染病扩散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积极调查传染链,控制传染源头,隔离疫病区域等等。应重视大型的传染病血清学调查,发现传染病的流行规律,经过谨慎、客观的分析,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流行信息,以免造成人民不必要的生命和物质损失。
(四)认识人与动物关系,倡导建立良好饮食卫生习惯
由于人类无节制的开发自然,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导致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人类才会遭受大自然的报复,野生动物源性疾病给人类带来的惨痛教训,应使我们重新审视这三者和谐统一的问题。面对由食用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问题,习近平同志告诉我们:“我们早就认识到,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因此,重新认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保护和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要考究野生动物保护与林业的关系。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疾病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管理和控制来自动物的疾病、与家养动物共患的疾病。建立起相应的防范体系和危机处理机制。加强政府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坚持依靠科学、公开透明的原则,把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有的疾病作为“公害病”,加强研究并形成相应的防范体系和处理机制,扭转目前我们在环境保护、疾病防治和抵御生物入侵等多方面的被动局面,从而更好地保障人类和自然的健康发展。制定和完善食用野生动物及相关产品在市场管理、贸易方面的法律规定,严格限制野生动物园建设,减少人类与野生动物的不规范接触。普及各种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的知识,宣传倡导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逐渐控制和消除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
(五)加强饲养动物管理,实行饲养伴侣动物强制免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中豢养伴侣动物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人们并没有建立起对相应人畜共患疾病的警惕和良好的卫生意识。一方面,在公共场所动物的排泄物随处可见,另一方面被狗猫咬伤和抓伤的事件也日渐增多。各级政府应立法完善对家养伴侣动物的管理,对狗、猫、鹦鹉等实施强制免疫。要倡导市民树立良好的卫生和道德行为规范。政府还应加强对伴侣动物医院的管理,完善各项监督机制,以避免其成为疾病孳生、蔓延、扩散的场所。进一步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强制免疫病种的免费动物防疫机制。各级政府应把强制免疫病种免疫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强制免疫病种的免费防疫机制。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只实施强制防疫而不向养殖户收费,所有防疫用工、物资全部由各级政府承担。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畜牧业比重大,防疫投入多的地方,可由国家给予扶持或国家恢复对养殖出栏动物的税收。对广大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的零散动物饲养户来说,政府应采取措施宣传普及各种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的知识,鼓励其采取互助和加盟的形式建立大型、规范、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养殖场,这应是日后发展的方向。
(六)参与国际疾控合作,建立人畜共患疾病预警机制
瑞典病理家韩森指出:“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说明疾病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恒久的生物性经验。我们应意识到人类与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病的斗争历程将是漫长和艰苦的,也许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病将伴随我们人类历史的始终。如欲减轻这些传染性疾病的不良影响,病例的早期发现和报告是关键所在。由于大多数国家没有预防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全面规划,大多数人对新的传染病病毒没有保护性免疫,大流行病袭来时,就可能导致大量人群被感染和高死亡率发生。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告诉人们传染性疾病可从一个国家迅速传播到另一个国家。许多国家不仅未制定防范应对大流行性疾病的预案,同时在管控措施也很不到位,这对减轻有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流行的影响是十分不利的。我国应积极参与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预防控制的国际合作,实施有效的公共沟通和公共关系策略,把我国预防控制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和做法向国际社会传授,并与国内外媒体、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相关的利益集团和非政府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传递人由野生动物引起畜共患疾病发生流行的信息。建立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的早期预警机制,编制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预防控制预案,建立完整的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监测体系,当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的病情出现异常数据或有新的疾病出现的时候能够及时预测和汇报,有效地降低由野生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疾病对人类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孙忻,野生动物疫源性疾病[J],大自然,2004(3).
[2] 张劲硕,梁冰,张树义.浅议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疾病[J].动物学杂志,2003(4).
[3] 张树义,贾广乐,吴庭鹤.果蝠——多种人兽共患病病毒的自然宿主[J].科学通报,2003(11).
[4 ]尚群,孙远新.关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J].职业与健康,2004(9).
[5] 郭瑞芳,左瑞忠,岳吉云.防治人畜共患疾病任重道远[J].中国禽业导刊,2004(24).
[6] 付朝阳,崔尚金,董光志.人兽共患传染病及其对动物疫病防制的启示[J].动物医学进展,2005(4).
[7] 王建文,赵玉军,林颖.人兽共患病频发的原因与对策[J].2006(2).
[8] 俞乃胜.新人兽共患病的流行近况及防控策略[J].中国人畜共患病学报,2007(2).
[9] 袁孟军,喻晓钢,李秀珍等.浅析人畜共患疾病的影响及预防控制对策[J].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7(5).
[10]王慧军.人畜共患病疫情频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10(11).
[11]高志东.对自然疫源性疾病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家科技,2011(4).
[12]张艳丽,崔力争.常见人畜共患疾病状况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