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健科普知识 第二五二期
发布时间:2024-01-04
“一软二净三通”助长寿
自古以来,长寿都是人们想要探寻的主题。中医里关于长寿的理论和方法有很多,简而言之,只要保持身体“一软、二净、三通”,就离长寿更近了一步。一软:脚筋软
中医有句话:“筋软一寸,寿增十年。”人的筋之根就在脚部,脚筋既是人的精气、筋脉之根,更是健康的总根。脚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有极为密切的关联,民间常说“百病从脚起”,就是强调脚部健康的重要性。把脚部的筋揉软,不仅能身体强壮、延年益寿,对调节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
此外,腿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腿部的血管分布占到了全身的50%,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需要依赖小腿肌肉收缩,双腿相当于人体的第二个“血泵”。因此,养生先养腿脚。可以经常快走、揉脚筋,多活动踝关节,按揉足三里穴(位于腓骨与胫骨之间,外膝眼向下四横指处)、涌泉穴(位于脚掌中线的前1/3处),或用伸筋草、艾叶、红花、花椒、川芎等中草药泡脚等。
二净:肺干净、肝干净
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清气与浊气在肺部进行交换。近年来,呼吸道疾病高发,尤其是肺癌,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肺部干净。首先,不要吸烟,包括二手烟。烟草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上百种有害化学物质,会损害肺部机能,甚至诱发癌变。其次,多做深呼吸,此法可吐故纳新,促进肺部排浊。同时,多进行腹式深呼吸,吸气时小腹微向外张,呼气时小腹内收。再次,主动咳嗽,给肺排毒。经常主动咳嗽几下,有利于清除肺部垃圾。吸气时,缓缓抬起双臂,然后突然咳嗽,使气流快速从口鼻喷出,同时迅速将双臂垂下。最后,多吃白色食物,如百合、雪梨、白蘑菇、银耳、山药等,适量吃点葱、蒜、辣椒、胡椒等辛辣之品,辣入肺,可发汗、理气、疏通经脉。
肝是人体的“化工厂”,主要负责解毒工作。一旦肝脏受损,首先影响的就是解毒机能,导致毒素滞留体内,久而久之便会诱发一系列疾病。因此,给肝脏排毒对于延年益寿是一种很好的助力。想让肝保持干净,首先要少生气。很多人生完气后,都会出现“两肋疼痛和肝区疼痛”。这是因为“怒伤肝”,生气会导致肝气郁结、肝胆不和。其次,不熬夜。熬夜会影响肝脏代谢功能,导致过多的毒素沉积到肝脏。再次,要戒酒。酗酒容易导致肝功能下降、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等。最后,常吃“酸”和“青”。酸入肝,酸性食物有保护肝脏的功效;青色食物可通达肝气,芹菜、菠菜、黄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通:血管通、肠道通、心气通
血管遍布全身各处,故民间有“人与动脉同寿”之说。随着年龄增长,以及不良习惯对身体造成持续伤害,血管会变脆、变硬。一旦血管不通畅了,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等疾病就会找上门。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因此,中年后一定要注意养护血管,保持血管通畅不堵塞。建议保证作息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多喝温开水,尽量杜绝各类甜饮料,可适量喝绿茶、葡萄酒等。推荐多踮脚,因为踮脚过程中,小腿肌肉会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能深层次刺激血管,同时增加下肢血液的流量和流速,使下肢血管被更多血液快速冲刷,有助保持血管通畅。
肠道通也是健康的基石。如果肠道堵塞,堆积的宿便会被身体当作“营养”重新吸收,致使体内毒素增多,出现肤色暗沉等。日常无论多忙,也要适当运动,散步、快步走、慢跑等都有助于消化系统运作。平时要多喝水,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排便。此外,经常按揉天枢穴(位于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可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
俗话说“病从气中来”,气大伤身。想长寿,就要保证心气通。心气通了,很多事情都想得开了,没有太多烦恼,自然活得更快乐,身体也更健康。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在《养生论》里说养生有“五难”,即名利不去、喜怒不除、声色不断、滋味不绝、神志精散,这些都跟心气息息相关。看淡名利、乐观豁达、健康快乐地生活比什么都重要。若遇到糟心的事,可适当宣泄,切不可动怒。
蔬果肉豆蒜茶很健脑
我国是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导致认知衰弱患者在不断增加。认知衰弱是一种综合疾病,即身体虚弱和轻微认知障碍同时发生,目前缺乏有效治疗,因此预防至关重要。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方医科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找到了膳食与认知衰弱的关联。这项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15777名老人的饮食情况,其中百岁老人的样本数量全球最多。在约6年随访时间内,共有3304人出现了认知衰弱,他们大多饮食多样化程度不高,而那些注重饮食多样性,尤其经常摄入蔬果、肉类、豆制品、大蒜和茶的老年人,罹患认知衰弱的风险大大降低。
蔬果是健脑“王者”
研究显示,上述五大健脑食物中,蔬果类当仁不让,排在第一位。关于蔬果的健脑实力,早有不少循证医学证据。例如在2021年,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期刊《神经病学》刊发的一项大型研究,跟踪调查了8万中年人的饮食,发现与很少摄入类黄酮的人相比,饮食中类黄酮摄入量最多的人认知能力下降的几率减少了20%。
“类黄酮广泛存在于橙子、柚子、苹果、梨、西兰花、芹菜等果蔬中,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使大脑细胞免受自由基氧化应激的损伤,保护神经组织。”除了类黄酮,果蔬中的维生素C也是保护脑力的高手。“维生素C不仅能抗氧化,还有助减少血管内脂质沉积,预防血管出现硬化或狭窄等病变,从而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适当补充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提高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率,有助大脑供氧。”
建议:天天有水果,每天摄入水果200~350克,约2个拳头大小,注意果汁不能代替鲜果;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量达到300~500克,约两小碗左右;保证多样性,每天至少吃五六种果蔬,色泽丰富;蔬菜经过烹饪后其营养成分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应尽量选择加工时间较短的烹饪方式,如大火快炒、焯水凉拌或洗净生吃等。
吃肉给大脑“充电”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脑容量增大、脑力突飞猛进,都与肉食息息相关。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对非洲和印度长达30年的研究,明确了肉类中某些营养素与认知的关系:铁对大脑神经元的生长有重要作用;锌在海马体中浓度很高,而海马体是学习与记忆的重要区域;维生素B12可以维持髓鞘的完整,有利于保护神经元。尽管植物中也包含这些营养素,但肉类中的含量要高得多,也更易于吸收。
“以铁元素为例,菠菜的含铁量在蔬菜中位居前列,但跟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相比,吸收率较低,需要吃很多才抵得上一小块牛排。”此外,肉类富含的蛋白质、铁、钙等,能改善肌营养,防范免疫力下降、贫血、骨质疏松等的发生,是防衰弱的关键食物。尽管大脑只占人体重量的2%左右,却需要超过20%的血液供应来维持运转。有研究发现,大脑中的“记忆素”含多种氨基酸,而肉食不仅能为大脑提供足够的能量,其含有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还便于大脑吸收利用,具备给大脑快速“充电”的能力。此外,肉类含大量肉碱,能提高乙酰胆碱酶的活性,保证神经传递,进而延缓大脑衰老,改善精神状态。
建议:健康吃肉要牢记“三适”法则——适量、适合、适宜。每周吃500克左右即可,约一个饭碗那么大,尽量分散在每天各餐中,避免集中食用;多吃白肉,少吃红肉;多吃瘦肉,少吃肥肉;多选择蒸、煮、炖等少油少盐的烹饪方式,少用煎、炸、烤、熏和腌,烹制前可将肉切成小块、片或丝,以便控制摄入量。
大豆让大脑“灵光”
大豆是公认的长寿食品。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研究发现,长期吃大豆会增加老年人的脑血流量,对预防脑出血、脑栓塞、痴呆症等脑血管相关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并使老人的反应时间提高了7%左右。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与大豆富含类黄酮、不饱和脂肪酸、优质植物蛋白等有关,这些物质有助调节血压和神经系统发育,进而让大脑更“灵光”。
“在各国的膳食宝塔中,大豆制品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类,因为其丰富的类黄酮可滋养大脑细胞,提高记忆力。”此外,大豆所含的卵磷脂和脑磷脂是神经系统和腺组织器官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也是健脑、预防痴呆症的重要营养物质。大豆中的钾、镁和钙可以有效阻止钠在体内堆积,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从而对大脑起到养护作用。
建议:每天应摄入25~35克大豆、坚果,其中每天豆制品的推荐摄入量相当于400毫升豆浆,或100克豆腐,或50克干豆腐;未煮熟的豆浆中含有皂甙、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有害物质,因此豆浆要完全煮熟后再饮用;患有痛风的人,可适当选择豆浆等嘌呤含量低的豆制品;有肾脏疾病的人需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总摄入量,应适当少吃豆类。
大蒜能“曲线”救脑
大蒜富含铁、硒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硫化物等有益成分,可抑菌消炎,降低胆固醇,预防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今更多研究指出,大蒜还有健脑功效。2019年,美国生理学会年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大蒜中的烯丙基硫醚可以帮助老年人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并改善其认知健康。
“大蒜富含的大蒜素对肠道有害菌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大蒜多糖有助增加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因此大蒜对维持肠道菌群健康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拥有健康平衡的肠道菌群,可以改善大脑功能,提高记忆力。”大蒜在人体内会与维生素B1结合生成蒜胺,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为大脑细胞提供足够能量,使思维更敏捷。
建议:大蒜细胞破碎后与氧气相遇会生成大蒜素,最好将蒜捣碎,放置10~15分钟再吃;虽然生食大蒜营养损失较少,但大蒜素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每天不宜超过3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腹泻患者最好别吃。
喝茶“唤醒”大脑
人们常说喝茶提神醒脑,主要归功于茶叶中的茶多酚,它在醒脑之余也有健脑功效。对此,中南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进行了研究,发现茶叶中的茶多酚可提高细胞活力,具有很强的延缓神经元衰老的作用;茶氨酸可促进大脑神经生长,减缓压力,改善注意力;儿茶素可清除自由基,抑制多种致病菌,调理肠道功能,从而实现护脑效果。而且茶多酚能减轻神经毒素对神经元的损伤,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对认知、记忆等功能大有裨益。
建议:首先,要喝真正茶叶泡的茶,而不是茶味饮料;其次,喝茶贵在坚持,每天喝3杯茶的人,总体记忆力、注意力都有提升;最后,不喝过浓、过烫的茶,切忌空腹饮茶,睡前不宜喝茶,以免神经兴奋导致失眠。
脑组织的构成、运作需要很多种营养素,虽然上述研究提到的五类食物健脑功效突出,但营养均衡永远是“良药”。老年人饮食应遵循2/5碳水化合物、2/5蛋白质、1/5脂类的供能比,在此基础上增加丰富的维生素(尤其维生素C)和电解质。此外,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很多,比如基因、年龄、慢病、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预防认知衰弱,除了均衡饮食之外,还要密切关注睡眠、运动、社交等方面。
睡眠的质量、时长、规律性都会影响认知功能。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睡眠需求减少,每天难以睡足7~8小时。“衡量老人是否睡得好,应以第二天是否精神状态良好、不打瞌睡为标准。如果夜间睡眠不好,可以通过午睡来恢复精力,但午睡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实现护脑健脑。对老年人来说,应结合自身体能状态来选择运动项目、强度以及时长,建议中低强度为宜,每次不超过2小时,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运动方式。
社交可增加大脑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免疫力,维持身心健康。应鼓励老年人多走出家门,与朋友邻居聊天,或做益智游戏、跳广场舞、当志愿者等,增加社交的同时,还能提升幸福感。
颈动脉斑块一定会带来脑梗吗
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颈动脉里长了“斑块”。于是,很多人开始担心:斑块破裂会发生可怕的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吗,软斑块是不是比硬斑块更容易破裂?血管里的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动脉的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增多形成的病灶。早期为动脉内中膜增厚,形成凸向动脉管腔的回声。当内中膜厚度达到或超过1.5毫米时,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检测出颈动脉斑块并不意味着脑梗死就会立刻到来,因此无须慌张,可以先作进一步的判断。
大家先要关注的是斑块是否稳定。血管里的绝大多数斑块是稳定型斑块,如未引起血管狭窄则只要每年定期复查即可。对于不稳定斑块,医生会及时告知,可到临床就诊并定期复查。其次,当斑块确实造成中度及以上的血管狭窄时,需要及时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评估后确定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均需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对血管进行再评估。超声可以准确评估斑块的大小和稳定性,是无创、简便且经济的斑块检测方法。
很多人在体检中查到了斑块,提高对斑块警惕同时也不免有些担心,甚至是过分紧张了。以下是最常见的几个疑问。
1.软斑块更加危险吗
其实,软斑块和硬斑块这个提法并不科学,提倡以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来说明斑块的特征。大众所说的“软”指斑块内部以脂质成分为主,可能容易脱落;“硬”指斑块有钙化的成分,相对固定。而实际临床中,除斑块的成分外,斑块的形态是否规则、斑块纤维帽是否完整等指标都影响着斑块的稳定性。
因此易损斑块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估的结果,更能科学说明斑块对脑梗死产生的影响。
2.有了斑块是不是就会脑梗
不一定。颈动脉斑块尽管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但并非所有斑块都能引起脑梗死。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硬化,大部分人会出现颈动脉斑块,相当于血管长“白头发”了。大多数斑块都稳定地存在于血管内。研究表明,只有少部分易损斑块(如形态不规则、溃疡斑块、斑块内出血等)可能会导致脑梗死。即使有颈动脉斑块,通过积极控制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戒烟等,也能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3.运动会不会让斑块掉下来
稳定的斑块与血管壁结合紧密,是不会因为运动脱落的。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缓解高血脂和稳定血压,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
4.有办法能去除斑块吗
颈动脉斑块是随着年龄增长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并进展的。
多数情况下,斑块进展缓慢,且在正规的药物治疗下能够维持稳定,不会引起任何临床症状。临床有药物可以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但没有任何经证实的可以完全去除斑块的“灵丹妙药”。
少数斑块进展迅速,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在规范的药物治疗后如仍无好转,经临床确定存在与斑块相关的脑缺血时,医生会告知是否适合手术来治疗。
综上,如果查出了斑块,日常要注意积极控制与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戒烟、限酒,管住嘴,迈开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少吃油、糖、盐含量高的食物,适量摄入奶及奶制品、优质肉类和豆类,以及瓜果蔬菜等食物。
护心饮食有十个特征
心血管疾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国内外指南都提到,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80%的心血管疾病。在几种生活方式中,饮食排在首位。美国心脏学会近日发布报告也强调“食物是良药”,保护心脏的饮食应符合10个特征1、吃动平衡,体重健康
维持健康体重有利于控制血脂,改善饮食结构、保持适量运动是维持适宜体重的长久之计。饮食结构可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同时每天保证相当于6000步的身体活动量。如果已经有血脂异常,既要注意合理膳食,也需要增加活动量,每周5~7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2、食物多样,吃够果蔬
没有哪种天然食材能满足人体全面的营养需求,在良好的膳食结构中,食材种类是重要指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平均每人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除了种类够,品类也要尽量丰富,尤其是果蔬,每天摄人足够果蔬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具体来说,每天应吃够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
3、多粗粮,少细粮
精白米面营养损失大,饱腹感低,还会引起较高的血糖反应,不利于心血管健康。而全谷物未经精细加工,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麸皮及天然的营养成分。《全谷物与健康的科学共识》指出,用全谷物替代精制谷物,能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全谷物50~150克。糙米、燕麦、小米、玉米等都很好,蒸饭煮粥、做馒头都可以。另外,红豆、豌豆、芸豆等杂豆类,营养价值也远超精白米面,可以与全谷物掺合着吃。
4、优质蛋白“唱主角”
2020年,国际血脂专家组提出“蛋白来源金字塔”。从品种来看,植物蛋白和某些动物蛋白,如大豆、鱼肉、蛋类、奶制品、禽肉更有利于血脂健康,红肉类只建议吃“瘦的且未加工”的。大豆和坚果富含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同时不含胆固醇,适量摄入有利于保护心血管。推荐每天吃一把大豆(15~25克原料大豆),坚果平均每天吃一撮(7~10克)即可。动物蛋白中,鱼肉和海鲜最为推荐,建议每周最好吃两次。畜肉、加工肉制品饱和脂肪和盐含量高,摄入太多对血脂调控不利,建议最好少吃。
5、选择植物油,远离动物油
动物油和热带植物榨出的油,饱和脂肪含量高,例如猪油、可可油、椰子油、棕榈油等都是饱和脂肪含量大户。饱和脂肪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明确关系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年人每天饱和脂肪摄入量最好不超总能量的10%,已经有血脂异常的人最好不超过7%。日常烹调用油更推荐不饱和脂肪含量高的植物油,如橄榄油、茶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另外,建议大家吃油不要太“专一”,最好换着品种吃。需要提醒的是,无论吃哪种油都要控制量,每天不超过25克。
6、少吃超加工食物
加工食物包括通过熏制、腌制或添加防腐剂保存的肉类,以及添加盐、糖或脂肪的植物性食品。超加工食物指除了添加盐、甜味剂或脂肪以外,还添加了人工色素、香料和防腐剂的食品。过度加工的食物不仅口味重、营养价值低,还会导致油、盐、糖摄入量更难控,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各国指南都倡导多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烹调时适当减少油盐糖的使用。
7、尽量远离甜食
各类甜食、甜饮料都是精制糖的重灾区,摄入过多会导致龋齿、肥胖、糖尿病等。世卫组织建议每天精制糖摄人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约50克),最好不超过5%(约25克)。日常饮水最推荐白开水,淡茶水也是不错的选择。想吃零食,酸甜可口的水果是优先选择。
8、把好5克限盐关
咸的背后意味着盐含量高,长期盐摄人超标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做菜时如果用了生抽、蚝油、鸡精等,食盐摄入就得减少,基本以做出的菜尝不出明显咸味为宜。选购预包装食品时,注意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如果配料表添加了盐,营养成分表钠含量不超过120毫克/100克依旧属于“低钠”食品,相对更健康。
9、跟酒“决裂”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发现,饮酒没有安全剂量,只要喝酒就会对心脑血管产生影响。因此,能不喝尽量不喝,聚会可以选择茶水等健康饮品,如果不得不喝一点,最好喝酒精含量低的酒。
10、营造健康饮食环境
如今,我们的进餐环境越来越多元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在哪里吃饭,以上这些健康原则都适用。
远离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环境中有多少致癌因素判断某种因素是否致癌,以及致癌依据是否充足, 人们最常引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CRA) 关于致癌因素的分类标准。自1971年以来,该机构评估了1000多种因素,包括单一的化学物、复杂的混合物、职业暴露、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
截至2022年9月7日,超过500种因素已被确定分类,详细信息见下表。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
因素分类及标准
因素分类及标准
种类 | 分级依据 | 数量 | |
一级(确定对人类 具有致癌性) |
有明确的动物实验证据和流行病学证据,实验排除了其他引发癌变的可能因素,该物质与癌变之间有直接关系,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 122 | |
二级 | 二级A类(对人类很可能有致癌性) | 对人体的致癌性证据不足,但动物实验中致癌性证据确凿 | 93 |
二级B类(对人类可能有致癌性 | 对人体的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动物的致癌性证据也不充分 | 319 | |
三级(对人类 致癌性无法分类) |
目前的研究结果不能判断其是否具有致癌性 | 501 | |
四级(对人类 致癌性可能不存在) |
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 1 |
如何将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拒之门外”
环境中的致癌因素包括×线、丫射线等物理因素,黄曲霉毒素、肝炎病毒等生物因素,烟草烟雾、石棉、空气污染等化学因素。存在较普遍、“威力”较大的致癌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放射性因素
X线与Y射线
作为能量较大、波长极短、频率极高的电磁波,这两种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广泛用于医学影像检查和肿瘤的放射治疗。×线主要用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线片,丫射线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这两种射线在穿透人体时会被不同程度地吸收。大量辐射与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肺癌、乳腺癌、骨癌、肾癌、甲状腺癌、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直肠癌、肝癌、胆管癌、前列腺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防范措施
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检查,陪同检查人员尽量远离辐射设备。当然,人在接受正规医学检查和治疗时接受的辐射剂量一般很小,是安全的。接受放射性检查时,医生还会按照规定对生殖器、甲状腺等敏感器官进行遮挡保护,因此大家不必过度担忧。
来自建筑装饰材料的放射性
一些居室建筑材料和陶瓷(如瓷砖、面盆、抽水马桶等)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有研究显示,有些瓷砖成品中含有铀-238、钍-232、镭-226、钾-40等,对人产生辐射危害。镭-226衰变过程中产生的氡及其放射性子体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内照射,导致肺癌等。
防范措施
购买石材和建筑陶瓷等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商品时,注意查看其放射性检测报告,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并加强居室通风。
2、室内空气污染
燃料燃烧产物
煤和生物质燃料目前仍是我国一些地区居民的常用燃料,它们在燃烧时会产生醛类、苯并芘、硝基苯并芘、烟尘颗粒等致癌物,尤其是燃烧不完全时释放的污染物更多。劣质煤还可能释放砷、氟及其他有毒有害的重金属污染物。云南省宣威市女性肺癌高发就与室内燃煤污染密切相关。研究显示,2017年我国归因于室内固体燃料污染的肺癌死亡人数为3.78万人。即使是清洁能源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燃烧时也可能排放细颗粒物、硝基多环芳烃等污染物。
烹调油烟
烹调油烟是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污染物,以烟雾形式散发到空气中,其中可以检测出的污染物有220种,主要包括醛类、酮类、烃、脂肪酸、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等,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甲醛等均为致癌物。研究显示,烹饪时油温越高,产生的致癌物越多。例如,豆油被加热至270~280℃时产生的油烟即具有致癌性,主要引起肺癌。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研究显示,经常做饭的人群肺癌发病率更高。
烟草烟雾及其他
烟草烟雾(即二手烟)中含有7357种化合物,其中至少69种为致癌物,包括铅-210、钋-201等放射性同位素,苯并芘、氰化钾、甲醛、丙烯醛等化合物,砷、汞、镉、镍等金属,主要引起肺癌和喉癌。有研究显示,被动吸烟者肺癌的发病风险为非被动吸烟者的1.92倍。此外,有研究发现,室内经常燃香或熏艾也可能增加居住者患肺癌的风险。
甲醛
居室内的家具、布艺产品、地毯和壁纸等可能向室内空气中释放甲醛。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长期接触甲醛的人,患鼻腔、口腔、咽喉、皮肤和消化道肿瘤的概率增加。甲醛还与儿童罹患白血病密切相关。
防范措施
①不在室内吸烟,尽量不用或少用香氛及燃香,每天定时通风,做好室内清洁和除尘。②条件允许时,尽量选择清洁燃料和高效燃具,厨房安装排风设备并合理使用。③科学烹调,尽量减少煎、炸等高温烹调方式,注意控制油温。④进行居室装修、装饰时,应选择绿色环保材料和品质有保障的家具。⑤由于温度较高时甲醛释放更多,故装修施工期以春夏季为佳,装修后宜空置通风一段时间,待室内甲醛浓度下降到安全范围再入住;入住后注意经常开窗通风,可适当摆放一些绿植(如芦荟、铁树、吊兰和万年青等),既可美化环境,又对甲醛有一定的吸收效果。⑥可安装通风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室外空气污染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室外空气污染和大气中的颗粒物列为一级致癌物,将柴油和汽油车发动机排放的废气分别列为一级和二级B类致癌物,并明确室外空气污染可增加肺癌、膀胱癌的发生风险。有关研究显示,我国2017年因室外大气污染导致的肺癌死亡人数达19.73万人,其中14.15万人由大气中的颗粒物所致。
防范措施
提前查看天气预报,在大气污染严重时,减少室外停留时间,选择室外空气污染较轻的时段出行或运动,如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室外运动最好安排在公园或绿地较多的地段,远离交通繁忙路段。
4、重金属污染
砷、镉、铬、镍和铅是我国重点防控和治理的重金属,环境中的重金属主要源于矿石开采、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尾矿矿渣堆放等。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威胁粮食和食物的安全,江河湖海的重金属污染通过水生生物影响人类;重金属超标制品的使用可能造成室内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主要通过食物、饮用水等经消化道进入人体。铅及无机铅化合物为二级A类致癌物,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其他4种重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一级致癌物,砷及其化合物可导致肺癌、肝癌、肾癌、胆管癌、膀胱癌、皮肤癌和前列腺癌,镉及其化合物与肾脏和前列腺的肿瘤有关,六价铬和镍的化合物与鼻腔肿瘤有关。
防范措施
关注食品安全信息,选择重金属含量低的食物;不用金属或陶瓷容器长时间盛放果汁、醋等酸性食品;保证肉、蛋、奶等蛋白质含量丰富食物的摄入量。
5、紫外线
日光中的紫外线属于一级致癌物。长期受阳光暴晒可增加皮肤癌和眼癌的发生风险。
防范措施
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如在日照强烈的时段外出,应规范涂抹防晒霜,可戴太阳镜、遮阳帽或用遮阳伞,穿颜色较深的长袖衣裤,尤其是在海边。
腰椎间盘突出,该怎么治
受工作因素和不良姿势的影响,腰痛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还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总是反反复复地找上门来,严重的甚至被告知要手术治疗。那么,要怎么科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呢?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怎么回事
腰椎间盘就像存在于上下两椎体间的“垫片”,具有缓冲震荡、保持脊柱高度、维持脊柱活动度等作用。“垫片”的外层是纤维环,里面包裹的就是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顾名思义,是由“垫片”处的纤维环退变老化、局部压力增加,使其中包容的髓核组织向后方突出,导致后方椎管内的神经受压而形成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见图1)。
图1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椎间盘变化
患者可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或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当马尾神经受损时可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通常出现反复发作的腰痛,后逐渐出现下肢放射痛,伴或不伴麻木症状,也有患者因长时间弯腰、久坐或搬重物等出现突发的下肢放射痛,也可无明显腰痛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患肢的肌力下降。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么治
保守治疗
腰椎牵引:是指将患者胸腰部、臀部固定在牵引床上,通过合适的外力牵引使腰椎的椎间隙增大,从而缓解椎间盘内压力、减轻突出的髓核对神经的压迫,同时可改善腰背部肌肉痉挛。它是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传统治疗方法之一。
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形酌情增减,初始重量一般为患者体重的30%左右,最大不超过患者体重的60%,每次牵引20~30分钟,一日牵引1~2次,一般15~2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不超过3个疗程。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适合做腰椎牵引,比如伴有马尾神经损伤、大小便功能障碍、急性肌力下降等情况的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需手术干预。
药物治疗
初发的或轻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除了采用上述保守治疗外,还可配合药物治疗。常以缓解疼痛、营养神经的药物为主。
消炎镇痛药:是治疗大多数腰背痛的一线药物选择。短期应用对治疗急慢性腰痛及腰骶神经根病有一定作用,可达到降低痛感、减轻神经水肿的目的,缓解症状,并改善功能状态。
推荐药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
营养神经药物:针对突出的神经压迫症状,如果出现了麻木、放射痛等情况时,往往需要使用一些营养神经类的药物,可以改善神经症状。
推荐药物:甲钴胺。
另外,患者在疼痛急性期还可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或甲强龙,以及脱水药,如甘露醇等。有研究表明,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可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常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以缓解急性或亚急性腰背痛。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药物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需避开禁忌证,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控制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手术治疗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超过6周,通过系统的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反复发作甚至加重的患者,或腰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麻痹或马尾神经损伤、鞍区感觉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关键肌肌力下降等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十分重要,手术方式可分为非融合技术和融合技术。前者适用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无腰椎失稳者,包括显微镜下单纯腰椎髓核摘除术、椎间盘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等;后者适用于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或伴腰椎不稳、腰椎滑脱、脊柱畸形、微创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常需要行腰椎融合手术。目前常用的融合技术是微创融合技术,该术式具备传统开放融合术优点的同时,采用小切口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术后康复需重视下床活动
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长期卧床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在术后病情允许、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并根据患者自身感受及时调整活动强度和时间。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种。
1.术后下床活动及康复锻炼的开始时间与手术方式有关,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朝来盈
2.非融合手术患者的康复可相对早期进行,大部分在术后第1天即可佩戴腰围或胸腰支具下床如厕或在床旁适当行走。佩戴腰围或支具可以分担腰椎的重力负荷,同时对腰椎具有较好的制动和保护作用,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的概率。
3.融合手术因术中对脊柱正常结构破坏较多、术后腰椎稳定性部分依赖于椎弓根钉,因此大多患者需在术后1~3天佩戴胸腰支具、保证腰椎绝对稳定的前提下 适当下床活动,绝对的稳定有助于腰椎融合,能降低后期腰背痛、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发生率。
需要强调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早期单次下床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下床活动15~20分钟为宜,可根据情况增加下床活动频率。腰背肌康复训练不宜太早开始,术后需定期门诊复查,医师会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
九大仙草身手不凡
编者按:提到“仙草”,人们常会想到白娘子为了救丈夫一命,千辛万苦盗灵芝的故事。现实中真的有“仙草”吗?《中药大辞典》里收录的几千种中药材里,确实有九种被赋予了“仙草”的美誉。这些名贵中药材虽没有万试万灵、长生不老之神效,但历经沧海桑田,或可用于药食兼用的保健品,或作为中药饮片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病,在很多经典的中成药里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养生保健作用。灵芝,提升免疫
灵芝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历来被视为奇珍异草、祥瑞之物。深山野生灵芝长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阴湿环境里,生长周期缓慢,已近乎灭绝。目前,人工栽培灵芝技术已经成熟,品质和产量比较稳定。
灵芝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尤其在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常用于辅助抗肿瘤、保肝解毒、抗衰老以及辅助老年人治疗慢病。灵芝味较苦,单味煎水饮用时宜加入一些蜂蜜调和口味。
灵芝性偏温,阴虚火旺体质、过敏体质以及患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食用。
人参,大补元气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健脾安神、消除疲劳、益智补脑、强身健体等作用。中华仙草强调的“三两重人参”,指的是生长在高海拔树林之中的野山参,约等于现在的100克。野山参每年增长不到1克,能长到三两重的野山参极为稀少。
人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及保健领域,主要用于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降血压、抗氧化等方面。它可单独应用,如独参汤;也可与其他药配伍,如生脉饮、四君子汤、参附汤、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归脾汤等经典名方;还经常用于泡酒、炖汤、煲粥、做菜等药膳。人参是补气药,不能与下气的药物或食材同服,如萝卜等。
何首乌,补血乌发
何首乌是蓼科蓼族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因为传说中长期服用有乌发作用,故冠名“首乌”。刚挖出来的何首乌有小毒,不能直接服用。经水泡、切片、晒干等简单处理后,称为生首乌。临床常用的是制首乌,即加黑豆汁、黄酒拌匀,经反复蒸晒等复杂工序后得到的首乌,经过炮制后可减少其毒性。
制首乌有滋阴血、乌须发、益肾精、强筋骨、润肠燥等作用,对于肝肾不足、疲劳乏力、失眠多梦等病症也有很好效果。首乌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含有首乌的名方和中成药有很多,如首乌汤、天麻首乌片、复方首乌补液等。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首乌来做药膳,如首乌泡酒、首乌炖鸡汤等。
首乌药用价值虽高,但可能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炮制不当的首乌,可能会加重肝毒性。因此不建议自己在市场上自行购买首乌食用。
天山雪莲,温肾助阳
天山雪莲又称“雪荷花”,是新疆著名特产,生长于天山山脉海拔4000米左右的悬崖陡壁之上、冰渍岩缝之中。雪莲有温肾助阳、祛风除湿、化瘀消肿、通经止血的作用,是治疗风湿关节炎的珍品,也是妇科良药。野生天山雪莲生长周期缓慢,因数量珍稀,被国家列为三级保护植物,现在市场销售的多为人工种植。
天山雪莲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亏虚、风寒湿痹所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月经不调、小腹冷痛、四肢不温等,是不少中药丸剂、搽剂及外用药膏等的重要成分,如复方雪莲胶囊、雪莲药酒、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等。
雪莲是一种辛热有小毒的药物,不可随意使用,尤其孕妇要忌用。
冬虫夏草,阴阳双补
冬虫夏草多生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目前尚不能人工培植。虫草性味甘平温和,入肺、肾经,能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有调节免疫系统、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功效,是难得的阴阳双补品,老、少、病、弱、虚者皆宜,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虫草单品口服即有效,可研磨成粉,装入胶囊后温水送服;可放入杯中反复冲泡饮用;也可放入小壶中煎煮。复方则可用于煎剂、浸酒、作散、熬膏,或制成丸剂、冲剂、口服液等。
苁蓉,润肠补阳
苁蓉,又名大芸,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中医称其为地精或金笋,是极其名贵的中药材,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历史上被西域各国作为上贡的珍品。
苁蓉入药由来已久。它甘而性温,咸而质润,具有补阳不燥,温通肾阳补肾虚;补阴不腻,润肠通腹治便秘的特点。正因为它补性和缓,才有苁蓉(从容)之称。
苁蓉补阳耗阴,阴虚火旺者不适宜,慢性腹泻人群谨慎服用。此外,在服用苁蓉时,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吃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效果。
珍珠,安神养颜
珍珠是有机宝石,也是常用中药,特别是海水珍珠,在药用方面要优于淡水珍珠。珍珠味甘、咸,性寒,入心、肝二经,内服有镇惊安神、平肝熄风、清热化痰等功能;外用则能护肤养颜、养肝明目、解毒生肌、收敛疮疡等。珍珠多研末使用,常用于治疗癫痫发作、惊风、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小儿夜啼、疮疡久不收口等,并能延缓衰老、改善睡眠。
珍珠可单味内服,内服时“须久研如粉面,方堪服饵;研之不细,伤人脏腑”。如今,在很多中成药里,如珠黄散、六神丸、牛黄丸、清开灵、珍珠明目滴眼液等,都有它的身影。珍珠药性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普通人也不能长期服用。
茯苓,渗湿利水
茯苓是一种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入心、肺、脾经,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比较平和,故利水而不伤正气,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按九大仙草的说法,“花甲之茯苓”是野生、60年左右的茯苓,比较罕见。现在栽培的茯苓产量高、品质也好,性价比很高。
茯苓应用非常广泛,既可以扶正,又可以祛邪,与各种药物配伍,如党参、白术、山药、麦冬、陈皮等,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据统计,在两千多年以来的经典中药方剂里,含有茯苓的良方占了近1/4,有名的包括逍遥丸、真武汤、归脾汤、桂枝茯苓汤、参苓白术散等。
茯苓还是一味接地气的药食兼用的药材,有“平民补药”之称。茯苓经常应用于各种药膳,如茯苓饼、茯苓粥、归苓膏、茯苓赤小豆薏米汤、茯苓山楂茶等,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石斛,滋阴润燥
我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石斛被列为上品。中医认为,石斛有滋阴润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养颜美容的作用。
石斛有不少品种,比较知名的有铁皮石斛和霍山石斛。铁皮石斛在中国境内有许多产区,霍山石斛则是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产自安徽霍山县,是道地药材。
临床上,石斛常搭配其他清热滋阴药,如地骨皮、麦冬、沙参等,治疗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舌燥、心烦不寐等;与益气药配合,如西洋参、黄芪等,治疗气阴两虚所致疲倦乏力、多汗口干等。石斛还是很多名方的主要药物,如清暑益气汤、地黄饮子等。以石斛为主药命名的中成药有石斛夜光丸、石斛养胃丸等。
石斛味甘性平,常与西洋参、瘦肉、老鸭、山药、枸杞、灵芝、乌鸡等食材搭配做成各种茶饮或药膳,常见药膳有石斛瘦肉汤、石斛杞菊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