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健康保健科普知识 第二四六期

发布时间:2023-07-07
患糖尿病,当心被猝死盯上
      “猝死”是指平常貌似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人,出乎意料地突然死亡。目前,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为猝死,多数学者主张将这个时间定为1小时。猝死有三个特点:一是从发病到死亡时间短促,二是常发生在貌似健康的人身上,三是通常不可预测。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大类,前者占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约2/3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其猝死风险比单纯冠心病患者更大,应加以警惕。
      糖尿病患者猝死的十大诱因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固然有疾病自身的内在原因,但也与某些诱因有关,主要包括:
      1、低血糖:低血糖可诱发急性心梗、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室颤)甚至心搏骤停,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猝死的常见诱因。
      2、无痛性心梗: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神经病变,对疼痛刺激不敏感,以至于在发生急性心梗时感觉不到心前区疼痛,仅有胸闷、恶心、呕吐等不适。由于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患者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错失最佳抢救时机,导致猝死。
      3、自主神经病变:静息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是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受损的典型表现。这类患者要高度警惕,因为自主神经病变很容易导致心电活动不稳定及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引起猝死。
      4、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患者由于多尿、饮食控制不当、呕吐及腹泻、补液、过度利尿、透析等原因,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而钾、钠、钙等电解质紊乱可造成心电活动异常。其中,以血钾异常危害最大。低血钾可导致室速或室颤,高血钾可导致心搏骤停。
      5、睡眠呼吸暂停:许多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其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引起低氧血症,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导致夜间猝死的元凶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梦中杀手”。
      6、便秘:因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胃肠道蠕动及排空,故糖尿病患者腹胀、便秘的情况非常普遍。老年患者牙齿不好,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少,加之缺乏运动,更容易出现便秘。便秘对年轻人也许算不了什么大事,但对老年人就不一样了。如果患者排便时用力过度,可引起腹内压增加、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诱发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7、感染、发热:感染、发热会诱发并加重糖尿病性心脏病,导致猝死。
      8、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会显著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肌缺血、急性心梗。
      9、精神压力过大或情绪波动: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焦虑、失眠等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心动加速、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急性心梗等。
10、吃得太饱:饱食易伤“心”。进食过多,特别是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难以消化,会引起腹胀,使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加重心脏负担。而在消化食物时,全身血液较多集中在胃肠道冠状动脉供血更显不足,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梗等。
      做好五件事,预防猝死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大多数(约75%)糖尿病患者最终都死于心血管疾病。为尽量避免发生心血管意外,糖尿病患者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定期体检: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无症状不代表没问题,要坚持定期复诊、体检,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2、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酗酒、糖尿病、超重及肥胖等。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好血糖,还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尿酸、体重等指标。
      3、适当放宽降糖目标:血糖控制标准要因人而异。老年糖尿病或合并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要相对宽松,以免因低血糖诱发心血管意外。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尽可能选低血糖风险小且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 如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SGL T-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等;睡前可适当加餐,以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4、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长时间超负荷运动或工作,长期紧张、焦虑、压力大、失眠等,容易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自我减压、调节情绪。
      5、防治便秘: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大便规律、通畅;发生便秘后,要及时干预、治疗。
      专家提醒:尽管“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但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如果能及时觉察这些征兆并及时干预,可以减少猝死的发生风险,比如:极易疲劳、出虚汗,频发胸闷、心前区疼痛,阵发性嗓子发紧、牙痛或胃痛,突发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等。
 
 体检发现血管里有斑块怎么办
      血管斑块大多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内含有结缔组织、脂肪,以及碳酸钙,主要是血液中的脂质类物质在血管壁不断沉积形成的。随着斑块不断增大,会形成血管狭窄,或者在斑块脱落后导致血管堵塞发生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相应器官的缺血、坏死。
      常见的血管斑块有三种
      颈动脉斑块:由于长期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内皮受损而形成,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等都可能导致它的产生。它可导致颈动脉严重狭窄,从而影响脑部供血,出现头晕等症状;若它的状态不稳定,可脱落造成梗死性卒中。
      下肢动脉斑块:主要与年龄增长、抽烟、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它可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从而造成下肢供血不足。
      冠状动脉斑块:指冠状动脉血管因脂质沉积、血管硬化等病变而出现的黄色粥样硬化性斑块。高血压、血脂紊乱、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吸烟等原因,使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在内膜发生黏附聚集,形成附壁血栓,导致脂质在血管内膜损伤处沉积,从而出现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等病变。随着病情进展,它会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冠心病。
      动脉斑块如何治疗
      中医认为斑块是由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蓄积而成,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而气虚、阳虚为瘀血发生的基础,气滞、痰、风、热都是诱导瘀血的发生因素。年老体虚,精气不足,精微不能充养四肢百脉,就会痰浊、瘀血阻脉。因此,临床常会选用一些可补气泄浊、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如黄芪、三七、丹参、半边莲、当归、川芎等。
      也可选用中药汤剂治疗,如补阳还五汤和血府逐瘀汤等,具有补气活血、化痰通络之效,可有效治疗动脉粥样斑块。
此外,麝香通心滴丸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疗效明显。其根据中医芳香温通、活血止痛的原则制成,其中麝香具有开窍、辟秽、通络、散瘀之功,《本草纲目》云,“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与人工牛黄、冰片、熊胆粉合用,可增加开窍解毒之效。
      药膳疗法来辅助
      木耳山楂粥:木耳10克,山楂30克,粳米100克,煮粥,代早餐食。
    【功效】:木耳可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和阻止胆固醇沉积;山楂能强心、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粳米益胃。
      泽泻荷叶粥:泽泻20克,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将泽泻、粳米置于砂锅内,加水适量,荷叶盖于砂锅上,用旺火将水烧开后,揭去荷叶,再用文火熬煮成稀粥,代早餐服用。
    【功效】:有化瘀、调脂之功。
      每位患者都应该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尤其是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每位患者的方子看似大同小异,但剂量大有不同,因此在服药前一定要咨询相关专业医生,切勿听信偏方、秘方,擅自服药。
 
改变三点,心脏更健康
      在健康生活方面,不少人常常因为“懒”而迟迟戒不掉坏习惯。澳大利亚张任谦心脏研究所近日发文,呼吁及早做出三点转变,可以将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50%。
      一夜安眠:睡眠占生命1/3的时间,是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存在熬夜、睡眠中断、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的人,患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的风险将明显升高。睡眠障碍可引起自主神经紊乱,影响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增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令血浆游离脂肪酸和血液黏度升高,诱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失眠、睡眠时间短、白天打瞌睡均在心脏代谢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到致病性作用,白天嗜睡者发生心衰和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加82%和105%,早醒者发生心衰的风险增加6%。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每晚保持7〜8小时睡眠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时间变长或变短都对心脏不利。具体来说,每晚睡眠不足5小时的人风险最高,睡眠超过9小时的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45%。因此,为了心脏健康一定要保持规律适度的睡眠,若确实存在睡眠障碍,可寻求医生的帮助。
      换成低钠盐:摄入过多盐,会对血管和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从而升高血压。而且,有的人天生对盐敏感,一旦摄入过量会引起钠代谢异常,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激发炎症,增加胰岛素抵抗,还会增强交感神经活性,这些异常变化都会升高血压,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综合分析发现,长期食用低钠盐的人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收缩压总体下降4.61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1.61毫米汞柱。低钠盐中,氯化钠的比例每降低10%,食用者收宿压会下降1.53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0.95毫米汞柱。低钠盐可将因任何原因导致的早亡风险降低11%,中风发病率降低11%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13%。因此,建议将家中的普通盐换成低钠盐,并学会用限盐勺。
      定期查血脂:中青年人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远低于中老年人,长此以往会诱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存在于乳糜微粒、脂蛋白颗粒中,会参与人体内胆固醇的代谢。甘油三酯过高,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脂肪肝,甚至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美国心脏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指出,在血脂水平相似的中年人中,年轻时血脂高的人,心梗、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更高。因此,建议20岁以上的健康成年人,每5年查一次血脂;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人群,每3〜6个月查一次;具有男性、超过45岁、女性绝经后、吸烟、肥胖、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每半年到1年查一次。如果一次检查结果接近或超过理想血脂临界值,应间隔1〜2周再复查一次。若两次监测结果都不正常,且所得数值相差不超过10%,就可据此判断是否存在高脂血症。另外,高血脂容易让血管硬化,而颈动脉就像全身动脉的窗口,存在危险因素者最好到医院查一下颈动脉超声。若检查结果显示异常,应尽早遵医嘱,调整生活方式,服药治疗。
 
 银杏叶,心脏血管的清道夫
      编者按:银杏树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树种,千百年来中国人对银杏树情有独钟。银杏入药在我国更是由来已久,明朝时期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银杏“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中国药典》明确指出:“银杏叶性味甘、苦、涩、平,归心肺经,功能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在所有的功效效里,银杏叶对心脑血管的调护作用尤其突出。
      心脑血管的“卫士”
      银杏叶中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包括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多酚、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和酚酸类等,它们对人体心血管等系统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银杏叶制剂是银杏叶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
      银杏黄酮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抗氧化、调血脂等作用,可用于调理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血管性痴呆等。此外,银杏黄酮 明显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降低血液黏度、血浆胆固醇、血纤蛋白原,改善血浆胆固醇和磷脂的比例,也可减轻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改善微循环,抑制凝血,这些都对高脂血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银杏叶中的檞皮素、山奈酚及异鼠李素3个化合物均具有扩张血管和解除痉挛的作用,能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液流量。实验证实,银杏叶提取物引起血管舒张的主要成分是檞皮素,它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促进一氧化氮合成和释放,进而舒张血管。
      此外,银杏内酯类可通过调节通路上的特定蛋白表达,进而有效降低缺氧后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增大心肌细胞的存活率;血小板活化因子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促炎介质,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显示,银杏酮酯对离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机制有关。
      不过,银杏叶成分中包含一些酚酸类物质,尽管其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活性,但银杏酸也具有致突变、致敏性以及细胞毒性,过度食用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过敏性皮炎以及意识丧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欧洲药典及美国药典都对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定,规定其含量不能超过5ppm(百万分之一),它的含量是评价银杏叶制品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任药师、教授孙载明主持的两项专利技术《低酸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既可高效提取银杏叶所含有效活性成分,又能最大限度地去除银杏酸含量。
      银杏叶提取物水溶性制剂技术解决了以往脂溶性制剂的三大问题:第一,提高了银杏黄酮,特别是游离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含量;第二,更好地控制了有害成分银杏酸的含量;第三,提高产品的生物利用度和人体吸收。此外,孙载明三十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研究,将银杏酸的含量降低到了1ppm, 大大提高了银杏叶制品的安全性。
      调护冠心病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如果心脏血管存在多支病变,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导致心肌受损严重,心肌射血功能降低,从而发展为心力衰竭。近年来,中成药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就包含银杏叶相关制剂。
      银杏叶制剂能够有效地保护内皮细胞、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实验室研究显示,银杏叶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水平, 并可清除由于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的过多自由基,以降低其对心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侵害作用,从而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 并通过调节脂肪代谢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有文献表明,银杏叶制剂能够有效防止心脏搭桥术后斑块再形成及改善冠状动脉循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021年,河南省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周清娜做了“银杏叶片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银杏叶片辅助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提升(常规治疗组为81.82%,辅助治疗组为94.55%)。研究者认为,银杏叶片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更显著,可降低炎症介质水平,还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
      治疗脑梗死
      脑血管疾病已跃居我国致死病因首位,其中急性脑梗死占我国全部卒中的69.6%〜70.8%。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异常物体等)导致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引起脑组织坏死,高发于中老年人群,起病突然,常于睡眠或安静时发病,数小时内即可达到高峰,出现说话不清、头痛、眩晕、呕吐、吞咽困难、半身不遂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或抽搐。数据显示,我国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年病死率为14.4%〜15.4%,致死/致残率达33.4%〜33.8%。
      银杏内酯注射液属于常用的活血类中药注射制剂,其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功效突出,适用于急性脑梗死瘀血阻络证。2020年1月〜2021年10月,江阴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史一丰等进行了“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纠正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该研究论文发表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杂志。
      除了银杏内酯注射液,银杏二萜也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2022年,由福建省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神经内科孙忠发等组织开展的“银杏二萜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将其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显示,银杏二萜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者认为,银杏二萜可提升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高。该研究论文发表于《北方药学》杂志。
      预计到2050年,全球认知障碍患者将增加到1.52亿,且患病群体数量仍将不断上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可以促使大脑循环代谢速率增加,增强记忆力,还能促进神经生长、防止神经脱鞘,在治疗认知障碍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在所有认知障碍中,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类型。血管性痴呆是指在脑血管疾病后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会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血管性痴呆早期具有可逆可治的特点,目前的主要治疗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及其他神经保护药物等,大多是对症治疗。以银杏内酯和银杏黄酮为主要活性成分的银杏叶提取物作为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常用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它可以降低患者体内β-淀粉样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脑小血管微循环,同时有促进分化与抑制凋亡作用,促进血管再生,减轻脑缺血引起的神经损伤等。亚洲神经认知障碍临床专家组于2019年提出共识,银杏叶提取物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有效(B级证据),建议在临床中使用,尤其是对胆碱酯酶抑制剂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2022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徐凤芹等开展了“银杏叶制剂治疗认知障碍的系统评价再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循证依据。该研究共纳入21篇系统评价,研究结论认为,每日使用银杏叶制剂至少200毫克,且疗程不短于22周,对治疗认知障碍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与安慰剂或其他西药比较,银杏叶制剂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好。该研究论文在2022年4月发表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缓解便秘,食疗有方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难言之隐叫做便秘。长期便秘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在中医看来,便秘的病因不外热、实、冷、虚四个方面胃肠积热者发为热秘,气机郁滞者发为实秘,阴寒积滞者发为冷秘,气血阴阳不足者发为虚秘。便秘的病机总属大肠传导失常,其病位在大肠,但与脾、胃、肝、肾均有关。便秘患者日常可通过食疗,进行辨证调理,以缓解症状。
      食疗原则
      便秘的治疗以通下为原则。实秘当以清热润肠通便、顺气导滞为治。证属肠胃积热者,可选用荸荠、雍菜(又名空心菜、藤藤菜等)、香蕉、蜂蜜等,以泻热通便;证属气机郁滞者,可选橘皮、梅花、茉莉花、佛手瓜等,以疏肝解郁。虚秘者则以益气养血、温通开结为治,多选用甘薯、牛乳、菠菜、芝麻、松子仁、胡桃仁、蜂蜜、芝麻等食物。
      此外,患者日常应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以利于通便;少饮浓茶;忌烈酒、咖啡、葱、姜、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辨证施膳
      肠胃积热:症见大便干结、腹中胀满、口干口臭、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舌质干红、苔黄燥或焦黄起芒刺,脉滑数或弦数。
      马蹄雍菜汤:取马蹄(即荸荠)10个,新鲜雍菜250克,食盐适量;将雍菜洗净,马蹄洗净去皮,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继续煮15分钟;调入食盐,拌匀即成。本品佐餐食用,可清热通便。
      白菜干腐皮大枣汤:取白菜干100克,豆腐皮50克,大枣5枚,食盐适量;将白菜干、豆腐皮、大枣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继续煮10〜15分钟;调人食盐即成。本品佐餐食用,可清热、润肠、通便。
      气机郁滞:症见大便干结、欲便不出、腹中胀满、胸胁满闷、嗳气呃逆、食欲不振、肠鸣矢气、便后不畅,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橘皮杏仁丸:取橘皮120克,杏仁30克,蜂蜜适量;将橘皮、杏仁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次服用6丸,每日2次。本品可疏肝理气、润肠通便。
      气虚便秘:症见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难以排出;或便后乏力、汗出气短、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红薯粥:取新鲜红薯10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红薯洗净,连皮切成小块,与洗净的粳米一同放人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熟;调入白糖,拌匀即成。空腹食用,每2次。本品可健脾养胃、益气通便。
      杏酥粥:取杏仁10克,鲜牛乳50毫升,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杏仁洗净,研成细粉备用;再将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开后,调入杏仁粉,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熟;调人牛乳、白糖,拌匀即成。空腹食用,每日2次。本品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血(阴)虚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努挣难下;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失眠健忘;或口干心烦、潮热盗汗、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脉细数。
      菠菜粥:取菠菜150克,粳米100克,食盐适量;将菠菜焯水,切段备用;再将粳米淘净,放人锅内,加适量清水,米将熟时,放入菠菜,继续煮至米熟烂;调入食盐,拌匀即成。空腹食用,每日2次。本品可生津润燥、养血通便。
      芝麻粥:取芝麻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芝麻炒出香味备用;再将洗净的粳米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熟;调人芝麻和白糖,拌匀即成。空腹食用,每日2次。本品可补肾填精、润肠通便。
      阳虚便秘:症见大便排出困难、面色晓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小便清长,或腹中冷痛、拘急拒按,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弦。
      黄酒核桃泥汤:取核桃仁5枚,黄酒、白糖适量;将核桃仁捣碎成泥,放入锅中,加适量白糖、黄酒和清水,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继续煎煮10分钟;拌匀即成。温热食用,每日2次。本品可温补肾阳、润肠通便。
 
 肿瘤标志物高就是癌吗
      钱大爷是一名退休老干部,平时和老邻居们下棋、喝茶、聊天,笑声朗朗。这几天他窝在家里唉声叹气,还打电话让自己的儿子回家,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安排。儿子回家后,才知道钱大爷的体检报告里肿瘤标志物指标有些高,再加上钱大爷的好友一年前因癌症去世了,钱大爷觉得自己也可能得癌症了听了钱大爷的讲述,他儿子赶紧带着老爹来医院,给医生看了化验单,并问同医生说:“我爸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是不是得了癌症?”
      很多人在体检后,会发现自己的体检报告上显示肿瘤标志物升高。那么,肿瘤标志物是什么?升高就意味着身患癌症吗?
      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该物质达到一定水平时,可反映某些肿瘤的存在。这些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分析病情、监测疗效、预测复发、判断预后,达到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作用。临床上,肿瘤标志物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类、脂类、酶类、激素类和多胺类等。我们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并具有代表性的肿瘤标志物。
      1.肿瘤相关抗原
      糖类抗原199(CA199):属于具有胞膜糖脂质结构的低聚糖肿瘤相关抗原,广泛分布于胰腺、肝等处。该指标是迄今为止报道的,对胰腺癌最敏感的肿瘤标志物,也常在胃癌、结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出现高水平表达。
      糖类抗原125(CA125):由胎儿组织体腔上皮洐生出,并在输卵管、子宫内膜、宫颈内口、腹膜、胸膜、心包和支气管内皮细胞中正常表达。糖类抗原125可用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疗效监测和病情随访;该抗原在胃癌和乳腺癌中也有升高,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
      糖类抗原72-4(CA72-4):属于糖类抗原,为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是诊断胃癌的可靠标志物,特异性较好。若与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胃癌的诊断效能。
      乳腺癌相关抗原(CA153):是一种黏液性糖蛋白,存在于乳腺、肺、卵巢和胰腺的恶性肿瘤细胞和正常的上皮细胞上,被认为是诊断乳腺癌较为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 :属于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有鳞癌特异性,此指标升高常见于肺鳞癌、宫颈癌等。
      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 21-1) :该片段测值升高常见于肺鳞癌,敏感度为76.5%,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为87%。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RP) :是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志物,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在早期发现此指标升高,可用于高危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筛查。
      2.癌胚蛋白
      癌胚抗原(CEA) :是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癌胚抗原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胃癌、肺腺癌等,但吸烟人群、妊娠期妇女、心血管类疾病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也会有一定的升高。故癌胚抗原的特异性不高。
      甲胎蛋白(AFP) :是白蛋白家族中的一种糖蛋白, 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涉及肝细胞的癌症,包括肝癌、肝母细胞瘤、生殖腺胚胎癌,以及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其他类型的消化系统肿瘤,该指标均可能升高。
      3.酶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仅存在于具有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以及具有这种类似细胞来源的肿瘤组织或者细胞中,升高常见于小细胞肺癌、神经胶质瘤、神经内分泌癌等。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此类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主要由正常或有癌变倾向的前列腺细胞产生。该指标是前列腺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复发的标志物。
      4.蛋白质类
      β2-微球蛋白: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此指标升高与肿瘤负荷有关,并提示病情恶化。
      5.激素类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非妊娠情况下, 正常<8单位/升。作为肿瘤标志物,通常检测β亚单位一β-HCG, 是男性睾丸肿瘤和女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哪些情况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
      肿瘤标志物的成倍升高,通常见于恶性肿瘤,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未患肿瘤的人,其肿瘤标志物也有可能升高,特别是当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时,可能是人体内存在一些非肿瘤性的其他疾病。
      处于月经期、妊娠早期的女性,其血清糖类抗原125可升高。
      妊娠期的女性,其癌胚抗原可轻度升高,甲胎蛋白明显升高。
      肝肾功能异常、胆道梗阻、胆汁淤积和炎症感染等,均可造成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等升高。
      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糖类抗原125可升高。
      升高了,该如何应对
      肿瘤标志物升高多少才有临床意义?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或统一答案,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而且每一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都不相同。肿瘤标志物的测值略微超过正常值的,一般认为是轻度升高,不一定有临床意义;如果是大幅度升高,医生往往认为其为“有意义”的升高。另外还要结合先前的检查指标结果,来进行一系列的对比观察。
      如果肿瘤标志物小于正常上限的1.5倍,一般算轻度升高,结合影像学或胃肠镜等检查未发现肿瘤存在的依据,不一定就是癌症,可定期观察。但是出现以下情况需要格外关注,建议尽快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善进一步的检查。
      1、单次查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非常明显,甚至高出参考上限数倍。
      2、连续多次复查,指标持续升高。
      3、有肿瘤的家族遗传史,尤其是三代以内的亲属有恶性肿瘤病史者,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
      4、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多项值同时升高。
      以上是针对正常体检的人群,若是肿瘤患者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建议尽快到肿瘤专科就诊,可以帮助尽早发现疾病复发或进展,以便提前干预。
      肿瘤标志物阴性,能完全排除肿瘤吗
      答案是否定的。肿瘤细胞在体内发展初期,很难被检测到;此外,有些肿瘤细胞不分泌蛋白分子,就更难被“捕捉”。所以对于癌症的诊断,是需要综合判断的,目前更多的依据是病理学检验标准,千万不要依据体检肿瘤标志物的情况,自己给自己下诊断,建议咨询肿瘤专科医生就诊,提供相关病史,由医生来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查。
      综上所述,仅仅通过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断定患者得了癌症是不靠谱的。虽然肿瘤标志物是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但其最大的意义是给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参考。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的临床意义不大,只有当肿瘤标志物指标成倍增长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单纯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 上一篇:健康保健科普知识 第二四五期
  • 下一篇:健康保健科普知识 第二四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