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健康保健信息 第二三九期

发布时间:2022-12-26
关注前列腺,呵护男性健康
      前列腺是男性的“生命腺”,前列腺与男性健康息息相关。作为男性独有的器官,保持前列腺功能正常是维持男性健康的重要措施。由于年轻时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累积埋下健康隐患,很多男性上了年纪之后出现前列腺疾病。近年来,前列腺疾病成为男科疾病的“重灾区”,且发病人群逐年倾向年轻化,已成为危害男性健康的最大病种。
      前列腺位于盆腔的深部、膀胱的下面、直肠的前面,尿道从它中间穿过。它的外形就像一个大号的栗子,在体内呈尖向下、底朝上的姿态,正常成人的前列腺重约20克。前列腺是男性专有的附属性腺器官,主要负责分泌前列腺液,而前列腺液也是精液的主要成分。
      前列腺疾病,了解一下
      前列腺出现了任何疾病问题,我们都要关注。任何器官组织疾病类型无外乎以下几种改变:炎症、增生、肿瘤。前列腺疾病也不例外。
      前列腺炎: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以尿道刺激症状和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前列腺疾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盆骶区不适、性功能障碍等。急性前列腺炎大多数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需行细菌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急性前列腺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前列腺炎,它的症状虽然比较严重,但是并不难治疗,关键是查找并对症清除病原体。千万不可忽视拖延而导致病情加重,否则容易转化成慢性前列腺炎,出现长期骨盆区不适,坐立难安,甚至出现精神症状,成为男科的一个顽疾。在急性前列腺炎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多饮水、多排尿,避免久坐、憋尿等不良行为。在治疗过程中,避免频繁过性生活,以减少前列腺反复充血刺激,加重炎症反应的发生。
      前列腺增生:也称前列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是前列腺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发病原因与人体内雄激素与雌激素的平衡失调有关。症状主要表现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膀胱刺激症状,第二类是因前列腺阻塞尿路产生尿路梗阻症状。膀胱刺激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夜尿增多及急迫性尿失禁。尿频是前列腺肥大的早期症状,特别是夜尿增多,更有临床诊断意义。如果患者的症状为轻、中度,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非那雄胺、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上述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若服药以后症状没有改善,甚至越来越重,可以考虑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患者年龄大都超过65岁,50岁以下男性很少见。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没有症状,因此,对于50岁以上的男性,发现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为“定期血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肛门指诊或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确诊靠前列腺组织活检。CT、磁共振(MRI)或PET-CT不能发现早期前列腺癌,而主要应用于确诊后了解前列腺癌有无局部扩散和转移。
      六个坏习惯,偷走健康
      前列腺疾病是中老年男性的“噩梦”,有不少男性朋友苦苦挣扎其中。大家往往在不经意间频频“中招”。那么,哪些不良嗜好暗藏“杀机”,威胁着我们原本健康的前列腺?
      第一,过度吸烟。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吸烟者的前列腺疾病患病率比不吸烟者更高。吸烟越多,时间越长,对前列腺的危害越大。
      第二,吃辛辣食品。吃辛辣食品不是前列腺疾病的直接病因,但是摄入酒类、辣椒等食品对前列腺和尿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短暂的会阴部不适,还可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前列腺和膀胱颈充血、水肿,造成前列腺的抵抗力降低。
      第三,久坐。经常久坐的男性前列腺负担较重,血液循环变慢,尤其是会阴部,导致前列腺慢性充血,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前列腺腺管阻塞,腺液排泄不畅,易引发慢性前列腺炎。
      第四,受凉。前列腺有丰富的肾上腺受体,受凉时前列腺极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收缩,使尿道内压力增加,影响排尿,而排尿困难又会对前列腺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五,长期便秘。便秘者直肠内积聚大量粪便,会加重邻近的前列腺充血。便秘者往往会用力排便,造成腹压增加,压迫前列腺可致尿道变细,排尿受阻,对前列腺健康不利。
      第六,经常憋尿。经常憋尿可以使膀胱充盈胀大,导致排尿无力,引起局部压力增大和血流不畅,加重前列腺肥大的症状。
      呵护前列腺,重在日常
      坚持好习惯,预防前列腺炎: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炎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针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来说,健康生活方式比药物更重要。前列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愈后都需注意保护前列腺,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久坐、性生活不规律、酗酒和辛辣饮食等,同时应遵医嘱定期复诊。一旦症状加重及时就诊。
      控制前列腺增生,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定期检查。前列腺增生虽然无法精准预防,但可以早期发现。建议50岁以上男性定期进行前列腺体检,并通过识别下尿路症状和了解前列腺增生知识来获得早期诊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前列腺增生疾病对男性健康的危害。一旦发现前列腺增生,应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相应诊疗,并通过日常生活管理来缓解症状和预防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锻炼骨盆底肌肉,增加排尿相关盆底肌肉的力量,从而利于排尿。
      第二,调整饮食。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刺激前列腺充血。限制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因为酒精和咖啡因具有利尿和刺激作用,会加重症状。
      第三,注意保暖。较低的温度会导致尿潴留并增加排尿的急迫性。平时应做好会阴部的保暖工作,特别是秋冬季,天气变化较大,更应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的地方。
      定期筛查,远离前列腺癌:
      预防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是定期筛查,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如果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超过正常值,再做直肠指检或影像学检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尽量不要穿过紧的裤子。避免对前列腺进行压迫,不要久坐不动,以免前列腺局部充血。饮食上要多食富含植物蛋白的大豆类食物,适当提高饮食中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的含量。同时,有节制的性生活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也很重要。坚持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也可以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
 
 高脂血症患者如何科学管理血脂
      降脂药需长期服用
      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饮食摄入,约占1/3;另一个是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约占2/3。也就是说,即使饮食中一点胆固醇都不摄入,我们体内仍然会不断产生大量的内源性胆固醇。因此就算目前血脂已经达到目标值,一旦停药,胆固醇仍然会升高,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来说,发病风险就会加大,所以降脂药一般需要长期服用。
       化验单上所标示的血脂正常值仅仅针对的是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人群的参考指标。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即未来10年出现心脏事件风险的概率大于10%。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患者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或者在原来的基础上至少降低50%,而不仅仅是在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即可,这样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而要持续达到这个标准,患者如果没有禁忌证,一般需要长期服药。
      那么,血脂指标多久复查一次呢?一般情况下,患者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后,应复查血脂水平。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参数达标则继续治疗,但仍须每6个月至1年复查1次。如该指标持续达到目标值以下,每年复查1次即可。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4〜8周后,复查血脂及肝功能与肌酸激酶。若无特殊情况,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如开始治疗3〜6个月后,复查胆固醇仍未达到目标值,则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或联合药物治疗,再经4〜8周后复查。达到目标值后延长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
      总之,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来说,降脂治疗是长期的,生化报告里的参考值只是针对正常的健康人群,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要根据不同的危险分层,达到不同的降脂目标,不应该认为血脂化验单上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就不需要治疗了。
      想减药量需做到6点
      很多患者之所以想要停药,是因为担心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其实,多项临床研究和临床多年的应用证明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出现肝脏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很低,临床上有意义的升高约为1/10万。当然,如果出现转氨酶升高3倍以上、总胆红素升高,那么应该减量或者停药。如果转氨酶升高在正常上限3倍以内,可以减量或者在原剂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很明显的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需要到医院就诊,检查肌酸激酶等指标,医生会根据情况判断是否和药物有关。如果患者出现的症状和药物有关,可以停药观察、减量或者更换其他药物。
      对于肾功能,一般认为他汀类药物对轻中度的慢性肾脏病变是没有影响的。当然,不同他汀类药物代谢的途径不一样,有些从肾脏代谢,有些从肝脏代谢,所以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种类的他汀类药物。
      有些患者想了解,如何才能减少用药呢?以下几点是减少用药的前提,大家可以参考:
      1.必须做到低脂饮食,均衡膳食。
      2.减少精粮的摄入,增加粗粮的比例,如全谷物或者豆类,碳水化合物每天控制在总能量的50%〜65%。
      3.增加膳食纤维,每天至少400〜500克蔬菜,适当摄入水果。
      4.每天控制食用油的摄入控制在每天25克以内。
      5.动物蛋白建议选择鱼肉、禽肉,适量乳制品,少许红肉。如果选购酸奶一定要注意含糖量,否则高糖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6.少喝碳酸饮料和含糖饮料,戒烟限酒,适当运动。
      如果通过生活方式的调节和药物的控制能够让血脂达标并保持稳定,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合理范围内尝试减少他汀类药物的剂量,但绝不能随意减药或者停药。
 
 发现贫血,排查消化道肿瘤
      生活中,贫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但很多人对其缺乏足够认识。贫血的病因较多,除铁摄入不足、先天性疾病和月经过多造成的贫血外,其他不明原因的贫血,要警惕消化道肿瘤的可能。
      贫血是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有有数据显示,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为49.24%,约51.13%的消化道癌伴发贫血。贫血可引发多种症状,轻者乏力、头晕、精神不振、皮肤苍白、心悸等,重者嗜睡昏迷、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目前,消化道早癌引起贫血以溃疡性肿瘤较为多见。这是因为肿瘤表面不断渗血,血液随粪便排出体外,当渗血较少时,肉眼常不易察觉,血液因此不断丢失,造成贫血。而且,在脱水或失血等情况下,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即使贫血了也表现不明显,故易被人忽视。
      因此,及时诊断贫血至关重要。在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克/升、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克/升、孕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00克/升时即可诊断为贫血。一旦发现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或较之前的基线值下降达20克/升时,大家应引起重视。首先要完善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大便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其次,还应考虑是否存在出血、溶血、继发营养不良、铁代谢异常等一系列因素。
      不过,并非所有的消化道早期肿瘤都会引起贫血。事实上,消化道癌症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腹胀、腹泻、便秘或者进食受阻、大便颜色变黑或带有鲜血、排便次数改变、短时间内不明原因消瘦等。因此,建议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全方位预防消化道肿瘤。
      戒烟戒酒。烟酒除了能引起相关消化道肿瘤之外,还可引起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二者叠加,患癌几率飙升。
      减少高盐高脂饮食。大量食用高盐食物(比如咸鱼、腌肉等),会侵蚀胃黏膜引起胃癌。高脂饮食可刺激胆汁酸及胆固醇的分泌和排泄,促进大肠癌的发生酸菜、腌菜中的亚硝酸盐较多,其在体内可直接诱发癌症。
      注意饮食节律。过度节食及吃饭太快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影响消化道健康,平时应细嚼慢咽、规律饮食,可以减轻胃肠消化吸收负担。
      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级致癌物,其可经“粪一口”“口一口”传播。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口腔清洁,不食用生食及不洁食物、定期对餐具消毒、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餐具等。若不慎感染,应积极进行治疗。
在筛查方面,即使没有任何不适,也建议40岁以上人群至少完成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果有腹痛、进行性消瘦、大便颜色及性状改变、不明原因的贫血等预警症状,或是一级亲属有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更应提前筛查胃肠镜。
 
 腿酸没劲,排查七个诱因
      腿酸无力导致步态障碍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是导致老人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约15%的老人跌倒可归因于下肢无力导致的平衡力下降或步态障碍,且年龄越大,步态障碍的患病率越高。在60岁及以上社区居民中,步态障碍的患病率约为30%,而在8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的患病率高达60%〜80%。
      跌倒会给老人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其中大约10%将导致严重后果,如髋部骨折、颅脑损伤等,严重影响老人生活质量。排查老人腿酸无力的原因,并及时加以纠正,有利于积极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综合来看,老人腿酸无力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脑卒中:若老人出现下肢无力急性发作,可能预示着血管发生了病变,比如突发单侧下肢无力且不伴有疼痛,要首先考虑自身是否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史。血栓形成、脑出血都可能出现腿部酸软无力的前兆,尤其是高龄患者需引起注意。通过正确用药(降压、降脂、控制血糖、抗凝等)和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定期锻炼、维持正常体重、饮食控制、限酒等)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基本特征有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不稳,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锻炼,长期以往会引起肌肉萎缩甚至肌肉无力。不过,帕金森早期以上肢震颤为主,下肢受累后才会出现双腿酸软无力的症状。除左旋多巴、金刚烷胺等药物可改善帕金森症状外,多运动也有助于改善身体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如太极、舞蹈、游泳和瑜伽。
      低血糖:低血糖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中,重度低血糖多发生于血糖在3毫摩/升以下,常见表现有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头晕、视力障碍、嗜睡等。若不及时治疗,低血糖症状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预防低血糖的最佳方法是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经常测量及稳定控制血糖水平,随身携带快速升血糖食物,如糖块、巧克力等。
      低钾血症:持续呕吐或腹泻的人群以及长期使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的人群,都容易出现严重低钾血症(血钾小于2.5毫摩/升)。其症状表现为发作性肌无力,通常从腿部开始,逐步进展至躯干和手臂,甚至恶化到麻痹的程度,并可累及胃肠道肌肉,出现腹胀、厌食、恶心等肠蠕动下降症状。这部分人群需监测血钾水平,及时口服或输液补钾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病,其临床症状隐匿,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颈部疼痛及僵硬病史,部分患者也没有上肢麻木、无力的症状,仅表现为下肢没劲、走路不稳、两腿发飘,有时甚至无故摔跤。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且宜早不宜迟。随着年龄增长,颈椎椎间盘老化不可避免,但如果老人能随时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长期低头等不良姿势、及早治疗颈肩背部软组织劳损、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等,将有助于防止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
      腰椎管狭窄症:走一会儿腿就酸痛得不行,必须停下来歇一会儿,学名叫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表现,通常由腰椎退行性变导致。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腰腿痛往往症状重、体征轻,也就是说,患者自觉症状较多,如下肢发麻、乏力、发凉、不能行走等,疼痛程度也较重,但医生检查时,仅部分患者的下肢有肌肉萎缩或肌力减退、小腿外侧针刺觉减退或消失、跟腱反射消失等。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药物、针灸、理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少数需手术治疗。
      髌骨软化症:即髌骨软骨磨损后,在膝关节屈伸活动时,髌骨与股骨发生摩擦,引起膝关节前方疼痛,是老人最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导。通常表现为“打软腿”,即行走时突发钝痛,膝关节不自主弯曲,常合并膝前髌骨周围疼痛,在蹲、跑、久坐或上台阶时加剧。关节软骨一旦发生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就很难逆转,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预防。1.不坐矮凳、避免下蹲、不长时间负重及站立等;2.减少爬楼、登山等活动;3.使用拐杖或助步器;4.适当减轻体重;5.进行针对性锻炼,如游泳、平地散步、无负重关节活动等。
 
 没症状的骨刺不用治
      提想“骨刺”,不少人认为它可能和“刺”一样尖锐。实际上,骨头上不会长出刺,骨刺的表面也十分光滑,称作“骨赘”可能更为贴切。
      骨刺的专业术语为骨质增生,当机体某些部位出现力量不平衡,造成骨骼不稳定时,为了减少单位面积上的压力,骨骼便企图扩大自己的面积,于是在骨头旁长出新的骨头,即骨刺。因此,它们更易出现在负重较大的骨骼或关节处,比如脊柱、颈椎、腰椎、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如果长在比较表浅的部位,人们甚至可以直接摸到。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曾有运动损伤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类风湿疾病患者等,都是骨刺的高发人群。
      骨刺引发的不适主要有以下4种表现。一是明显的疼痛,甚至让人不敢用手触摸;二是关节畸形,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骨节病;三是关节肿胀,骨刺在摩擦过程中会引发炎症,刺激关节液大量分泌,造成肿胀;四是活动受限,比如腰椎骨刺可压迫神经,导致双腿发麻,难以行走。
      临床中,绝大多数骨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只需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少做会加重骨刺生成的活动即可。还有部分人曾出现症状,但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了。东南大学中大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常青解释说,骨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当患处达到新的受力平衡,骨刺便不再继续生长,症状可随之消失,这种情况也不需治疗。
      但如果出现症状,患者就需积极处理,以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可先通过口服中药、针灸、按摩等方式缓解症状,如果效果不佳或本身症状严重,比如脊椎上的骨刺已压迫神经,则应考虑用手术去除。由于骨刺可伴发其他损伤,比如关节骨刺易损伤周围肌腱和肌肉,造成患者活动困难,这种情况除了去除增生的骨刺外,还需缝合被撕裂的肌腱或肌肉。通常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骨刺连同病因一并解决,因此,患者无需担心术后复发。
      预防骨刺,首先要适当补钙。虽然骨刺是“骨头长多了”,但骨质疏松反而是骨刺的诱因之一,中老年人尤需注意。补钙有3种方式,最简单的是通过摄入蛋、奶、海产品等含钙量高的食物,或吃一些钙片来补充;如果骨质疏松已经很严重,患者应进行药物干预。其次,适当运动。运动对肌肉、骨骼的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都有好处,长期伏案、缺乏锻炼的人很容易长骨刺,但需同时避免运动过量造成的损伤。建议中老年人选择快步走,每天坚持20分钟以上,大概7000〜8000步,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最后一点,控制体重。如果体重超标,骨骼的压力便会增大,骨刺生成的年龄会大大提前。
 
 老糊涂≠老年痴呆
      “老糊涂”可不是正常表现
      刚说过的话转身就忘、东西放哪了怎么都想不起来……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大不如从前感慨自己越来越健忘,甚至有时会呈现出一副糊涂懵懂的样子。家人往往会认为这是老了的正常表现,不以为意,称之为“老糊涂”。
      但其实,记忆力下降等“老糊涂”症状并不一定是正常老化,它很可能是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征象,这时常提示大脑细胞已经开始失去正常工作的能力了,而引起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原因是阿尔茨海默病。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脑部退行性病变,其“元凶”是β淀粉样蛋白(Aβ) 和Tau蛋白。它们就像狡猾的敌人,潜伏进大脑沉积其中,可以引起大脑皮层等部位的神经细胞慢慢死亡,从而渐渐吞噬人的记忆、思维等能力。
      发现“蛛丝马迹”
      但大家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记忆力下降都一定是患上了老年性痴呆。如果身边的老人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就需要警惕,要及时就诊,寻找神经内科专科医生的帮助。
      1.记忆力减退,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为主,常记不住刚刚发生的事或刚讲过的话,有时会反复问同一个问题。
      2.难以胜任日常家务,以前会做的家务现在都做不好了。
      3.语言困难,表现在词汇量减少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等。
      4.时间和地点难以分辨,日期上下午的时间常会搞错,或常会走错间。
      5.判断力差,如分不清冷热等。
      6.理解和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常丢三落四、做事缺乏条理性。
      7.东西常会放错地方,尤其是放在特别不合适的地方,如将手表放到了碗里。
      8.情绪不稳定以及行为较以前变得异常,常易焦虑、抑郁、发脾气。
      9.性格改变,变得自私、多疑、不关心别人,也不讲卫生。
      10.失去了做事的主动性。
      诊断有方法
      医生首先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情况。
      其次,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一些认知量表检测,包括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能(ADL)评定等,进一步评估是否有认知功能衰退以及衰退的严重程度。
      医生也会让患者进行画钟实验,或从100减7、连减7次的一些小测试,以快速地大致掌握患者的情况。
      此外,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患者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脑部磁共振(MRI) 检查、脑电图、诱发电位;血液化验【检查甲状腺功能、维生素B12、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RPR+TPPA)等】,以排除其他继发病因(如中风、脑积水、脑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特殊感染等)引起的记忆力减退。
      目前,老年性痴呆虽无法逆转,但通过及早就医、早期诊断、全面评估、合理治疗,完全可以明显帮助患者改善症状,量最大限度地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应对疾病的各种挑战。
 
 八段锦每招都是药
      八段锦是中国古代传统功法,其中“八段”指功法由八节动作组成,“锦”指锦缎,体现功法动作优美柔顺、舒展大方。八段锦以人体脊柱为中心,通过左右对称、前后协调、上下协同的操作技巧,实现运行全身气血、强身健体的养生康复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八个动作作用各有侧重,坚持练习,对各类疾病的康复都有帮助。可以说,每个动作都是一剂“药”。
 
 
      两手托天理三焦(图①):练关节。其动作以两手托举、足跟离地为主,可通过全身缓慢、协调向上用力,纵向牵拉身体各部经络以及软组织,对防治颈肩、腰部疾患有良好效果。上托时的旋掌动作对提高肩、肘、腕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度有康复作用。本节功法还能刺激手、足少阳经,全面调动三焦(上中下焦的合称,包括心、肺、脾、胃、肝、胆、膀胱等器官)运行元气、水谷水液的生理功能。
      左右开弓似射雕(图②):开肺气。其动作以开弓、下蹲为主,通过左右式对等次数和强度的练习,有效拉伸全身肌肉,协调两侧软组织状态,调动身体两侧的经络气血,缓解生理性疲劳,纠正高低肩、脊柱侧弯等不良姿势。结合下蹲还能够增强下肢力量,提高下肢平衡能力。左右开弓的对抗用力中可展肩扩胸,增大肺活量,有通宣理肺、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
      调理脾胃须单举(图③):健脾胃。其动作以两手交替托举为主,通过单臂举起、下落、对抗牵拉,协调肩背部软组织,锻炼脊柱周围小关节及小肌肉,提高脊柱稳定性。还可引动体内气机升降运动,调动膈肌升降,牵拉胸、腹腔脏器,尤其会对脾胃进行按摩,提高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身体的消化及代谢功能。
      五劳七伤往后瞧(图④):畅气血。其动作以转腰侧屈为主,可借“往后瞧”这一动作将整个脊柱以腰骶部为支点进行充分全面的旋转、拉伸在带动两侧的骨骼和软组织协调运动的基础上,加强深层韧带、小关节的运动和深层组织的气血供给,改善久劳积伤导致的慢性疾病。转腰侧屈动作中,胸腹部与背腰部的协同磨转运动,能够有效刺激胸腹部的募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穴位),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达到内外同调的目的。
      摇头摆尾去心火(图⑤):安神志。其动作以俯身侧转为主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自上而下最大限度地带动颈、胸、腰、骶、尾椎进行旋转。这种旋转的力量可以牵拉脊柱周围软组织,对脊柱侧弯、圆肩驼背等身体失衡状态进行调整,改善脊柱及局部软组织供血,加强脊柱周围气血运行。同时,本节功法的牵引拉伸能够刺激与脑存在直接联系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促进心脑供血,即“去心火”9起到安神解郁聪脑明目的作用。
      两手攀足固肾腰(图⑥):调生殖。其动作以俯身下按、攀足挺臀为主,要用腰部的力量带动身体完成,头颈、背腰、下肢后部的软组织都会受到最大限度的牵拉、伸展,全面激发足太阳膀胱和足少阴肾经的经气运行,改善体内气血循环,达到强腰固肾的作用。同时,本节功法还对腹部器官及组织有明显作用,可用于妇科、男科、泌尿、生殖等系统疾病的调治。
      攒拳怒目增气力(图⑦):利肝胆。其动作以伸展拳臂、瞪眼怒目为主,拳臂后展、出拳前伸的动作可以调动胸中之气。胸是手厥阴心包经起始位置,也是气之海(肺气)聚集之处,与心、肺息息相关。调动胸中之气可使气血通利、增添气力。攒拳怒目则可以激发与眼睛联系密切的厥阴、少阳之气,能疏利肝胆、提高人体反应能力。同时,整节动作配合身体的侧转和起落,可加强全身筋骨的协调平衡,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背后七颠百病消(图⑧):祛湿浊。其动作以握拳提踵、颠动身体为主,通过全身上下“抖”,可有效放松全身各部位、提高小腿后群肌力。更重要的是,颠动可以产生均匀、协调的振荡波,从下向上作用于人体的经脉、气血津液中,如清理水杯的污垢一样,祛除体内浊气与病邪,尤其对手脚冰凉但容易出汗、静脉曲张等微循环障碍类疾病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
      日常生活中,只需寻找一块空地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单独练习相应功法,并按3、6、9、12的次数递增运动量,最多不要超过12次。体质较为健康者,若自觉身体没有不适症状,可直接练习八段锦全套功法3〜6次,至微微出汗为宜。
 
肿瘤患者用药八要八忌
      临床上,发现很多肿瘤患者用药时存在问题。有的人因为“老毛病”复发,就凭之前的服药经验自行购药;看到自己的症状和别人的相似,就模仿别人用药……实际上,用药方案需要随着病情的变化不断调整。此外,药物储存不当、给药不当等都可能伤害身体。如果贸然用药,轻则没有效果,重则延误病情,甚至导致严重的毒性作用。肿瘤患者作为特殊群体,在选药、剂量、疗程、给药方式、用药依从性等方面都应更加谨慎。本文总结了肿瘤患者需要知晓的八个用药安全关键点
      关键一:要咨询医生药师,忌偏听偏信广告。肿瘤患者应按照医生和药师的建议,参照药品说明书,按时按量地准确服用抗肿瘤药物。要警惕虚假广告,切勿轻信购买。警惕以下虚假广告词:“一针见效”“不再需要手术”“放心药品”“安全无副作用”等。
      关键二:要记录平时用药,忌自行加药同服。安全用药提倡“能少用药就少用,能不用药就不用”的理念。口服抗肿瘤药物往往有固定的使用剂量、用药频次和用药疗程,患者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处方服药,不可随意更改。患者可以将服用的药记录下来,列出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服药时间等。一是避免多服、漏服、误服;二是就诊时将用药记录带给医生看,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并避免医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出不合理的用药处方。
      关键三:要谨遵医嘱服药,忌自行盲目补服。临床上,有部分患者不按医嘱规定的次数随意服药,忘记了就不吃,想起来就吃两倍药量,这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
      其实,发现自己漏服药时不用惊慌,按照补服原则及时补服即可,切忌不要盲目服用两倍量。以厄洛替尼、奥希替尼为例,这两种药在固定时间每日服用1次,如果漏服应立即补服;倘若距下次服药时间不足12小时,则不用补服,第二天服药时间按常规剂量服药即可。如果是服用阿帕替尼进行治疗,发生漏服,则不能补服,按照计划在第二天服药时间按常规剂量服药即可。具体药物补服的原则可详细询问医生并牢记。
      关键四: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忌随意搭配药物。肿瘤患者的药物治疗通常涉及多种药物,如化疗药物、止吐药物和激素制剂等。参多数患者常合并有心血管、胃肠道、肝脏、肾脏等其他疾病,也需要相应的药物治疗。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药物会增强或者抑制CYP450(肝脏内的一种酶)的活性,而多数靶向药是通过这个酶进行代谢的,与这些药物合用会影响靶向药的浓度水平,可能会影响疗效或出现毒副作用。因此,一般不建议同时服用,必要时需要间隔给药,在合并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关键五:要注意服药时间,忌凭借经验自服。在正确的时间服药,不仅能保障药物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或避免药物副作用。想要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就不能擅自缩短服药时间或不规律服药。一般来说,药物的服药时间分为餐前、餐中、餐后、空腹和临睡前五个时间段。
      餐前。指餐前30〜60分钟,此时段服用可减少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提高药物稳定性。
      餐中。指餐后片刻或进食稍后,能够减少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降低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感。
      餐后。指餐后30分钟,可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减慢胃排空速率,使药物缓慢地到达肠道,利于吸收。
      空腹。指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如果早餐是7点,那么早上6点或者9点服药,都可称为空腹服用,可以避免胃的充盈度和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干扰。
      睡前。指睡前15〜30分钟。药物在睡前服用,可以减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关键六:要使用正确方式服药,忌碾碎、躺着等服用。正确的服药方式才有助获得较好的疗效。
      站着吃药为最好。站立是服药的最佳姿势。当人直立时,食道呈自然垂直状态,有利于药物顺利“滑行”到胃中,利于吸收。如果不方便站立的,至少要坐直身体。
      仰脖猛吞不可取。有的人怕药苦或者图便利,就仰着脖子猛吞药。这种吃药动作容易发生呛咳。吃药前,可以先喝两水润湿口腔。如果是片剂,喝水后稍微抬一下头,这样有利于药物靠近咽部,便于吞服。
      切勿碾碎掰开用。有些患者怕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是错误的做法口服抗肿瘤药物不应碾碎、掰开服用,否则会破坏药品结构,造成药效降低或导致药物被污染。如果存在吞咽困难的情况,及时找医师或药师帮忙,制订最佳用药方案。
      关键七:要注意饮食禁忌,忌胡乱搭配饮食。以下几种不当搭配,需要引起患者重视。
      首先,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发现与西柚汁同服会引发不良反应(皮疹、腹泻、呕吐),甚至可能导致猝死等严重副作用。因此,大部分抗癌免疫制剂、心血管药和降压药等,不可与西柚或西柚汁同服。
      其次,布洛芬与咖啡、可乐等对胃有刺激性的饮料同饮,会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刺激性,容易发生胃穿孔或者胃出血。
      第三,抗生素应避免和牛奶、果汁同服。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和钙离子,会和抗生素生成不易被肠道吸收的物质,减弱其抗菌作用;果汁中则含有大量果酸,会加速抗生素的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会产生有害的中间产物,增加毒副作用。
      第四,保钾利尿药应避免和香蕉、橘子同食。保钾利尿药会保留体内的钾离子,和含钾离子较高的香蕉、橘子等同吃,会使体内钾离子浓度过高,产生高钾血症,易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骤停,危及生命。
      关键八:要正确保存药品,忌随意放置丢弃。绝大多数药品都容易受到光线、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一般建议口服抗肿瘤药保存在温度为15〜25℃、避光、避潮处。对于需要遮光的药物尽量将其放在原包装盒内进行保存,如果原包装已损坏或者本身是分散的片剂,则可以放在不透光的、无毒无味的瓶子或盒子里储存。需要特别存放的药品,应当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保存。

 

  • 上一篇:健康保健信息 第二三八期
  • 下一篇: 健康保健信息 第二四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