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健康保健信息 第二一三期

发布时间:2021-01-08
千万要保护好你的血管
      “中国人群的心血管健康状态不容乐观。”不久前,在中国心脏大会心血管流行病与人群防治专题研讨会上,有关专家透露了这样一个消息,其指出,我国具有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的人比例极低,分别为男性0.1%,女性0.4%,合计0.2%。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下文简称《报告》)也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总人数达3.3亿,心血管病死亡仍占据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不过,专家表示,只要有针对性地规避或改善相关行为,就有希望挽救受损的血管。
      要戒除的:烟和酒
      吸烟对心血管的伤害非同小可。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会刺激血管,造成血管内膜增生肥厚、弹性降低,进而形成血栓,使血管腔闭塞。不过,只要戒烟,仅24小时后就会出现血压降低等积极改变;戒烟1年后,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50%;戒烟15年后,罹患冠心病的风险降至与从不吸烟者一样。饮酒对血管的伤害同样巨大。中国一项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显示,55岁以下患者中,超过1/5的诱因是近期不良生活方式,其中又以大量饮酒为最多,占比14.6%;《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则指出,长期危险饮酒者的心血管意外发生率为19.23%,非长期过量饮酒者极少发生心血管意外。
      烟酒戒起来十分困难,通过个人意志戒烟成功者只有5%,因此,戒烟最好的方法是到戒烟门诊寻求专业帮助。无论戒烟或酒,都不能受到周边亲朋好友的负面影响,尤其在戒烟戒酒的早期阶段应尽量避免聚餐,建议请周围的亲朋监督,态度必须坚定。
      要改善的:盐摄入和活动量
      在生活方式的改善中,饮食与运动可调整的空间最大。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发现,相比饮食不健康人群,保持健康饮食模式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低35%,心肌梗死风险低14%,心力衰竭风险低28%。但《报告》显示,过去30年,我国居民不健康饮食导致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人数从1982年的107万人,增长到了2012年的151万人。在所有膳食因素中,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影响最大的是高盐摄入。专家强调,老年人由于味觉下降,减盐会面临更多困难。建议老年人从少量减盐做起,通常2周后可逐渐适应,而后再提高减盐量。除减盐外,增加蔬果和杂粮摄入也应列入饮食改善的日程。
      我国居民的运动量也在不断减少。据统计,成年居民2009年的平均身体活动量比1991年减少了四成多,静态时间则增加了33%,导致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这将带来一系列心血管损害,而增加运动则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活动量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了41%。另有研究发现,若能通过运,动缩小腰围至标准值(男性小于85厘米,女性小于80厘米),发生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心病的风险可分别减少22%和23%。专家建议.找个运动的伴儿,有助于养成锻炼习惯,做到长期坚持。
      要防住的:抑郁和睡眠障碍
     《当代护士》2018年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同年,《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睡眠障碍会造成内分泌紊乱,且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糖耐量受损,进而导致心肌梗死。其中,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与急性心肌梗死密切相关。可以说,重度抑郁和睡眠障碍已成为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有不少三四十岁的患者,血压、血脂都不高,没有糖尿病和家族病史,平时爱运动,却突发心梗。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压力 特别大。”因此,心理健康必须引起重视,只有学会减压,远离抑郁症及睡眠障碍等,才能更好地保护血管。建议工作时,每隔1小时就起身让思维放松一下,哪怕5分钟也好。睡眠不好的人,在排除疾病因素后,建议改变就寝习惯,如睡前1小时内不要工作或玩手机,洗个热水澡或泡泡脚,听点轻松音乐。
      要治疗的:几种慢性病
      可对心血管造成损伤的疾病很多,最主要是“三高”。血压升高时,动脉平滑肌收缩,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内膜增厚。如果此时血脂过高,动脉管壁就可能沉积大量胆固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长期血糖高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进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报告》显示,如果所有高血压患者获得妥善治疗,我国每年将减少80.3万例心血管病事件;如果采取服用他汀类药物等调脂治疗,2016~2030年预计可避免970万例急性心梗和780万例脑卒中;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30年随访则发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干预,可使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下降33%。
      除“三高”外,慢性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为慢性肾病可导致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贫血,造成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来自全国医院质量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病直接合并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7%左右。
      目前慢性病治疗和管理的突出问题是患者频繁换医院、换医生,治疗的长期一致性较差。慢性病的管理最好固定在一个社区医院,社区医生会根据患者档案长期跟踪,一旦出现复杂问题也可及时转诊。此外,建议60岁以上的人每年保证一次体检,除血糖、血脂、尿酸、肝功、肾功、心电图外,必要时还可做一次超声心动图。
      要提高的:紧急就诊意识
      心脏病发作后,能否第一时间就诊将直接决定死亡风险。但《报告》援引的2019年一项针对中国冠心病患者的研究显示,仅43%的患者认为胸部不适与心脏相关,24%的人认为“等等症状就能缓解”。另一项针对北京市18个区县的调查显示,仅31.7%的人会在心脏病发作时叫急救车去医院。急救意识的不足,导致我国急性心梗患者的入院时间被延误,从症状发作到介入治疗的平均时间达到5.5小时,明显长于发达国家。
      急性心梗的救治关键是及时疏通血管。如果发病后1小时溶栓,每治疗1000例患者,可减少50例死亡;发病2~6小时治疗,死亡病人减少30例;6~12小时治疗,只能减少20例死亡。专家指出,“有胸痛,上医院”应成为人人皆知的口号,特别是活动后出现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撕裂疼痛,或严重憋气、有频死感、血压明显异常等表现,应拨打120;心跳过快或过慢也要叫急救车,不建议自行搬动患者乘车就医。
秋季——养生好时节
      立秋节气后,虽然气温还较高,但已暑去凉来,“落叶秋至”。因此,我们的养生作息,也要符合秋季的气候特点。
      古籍里的秋季养生
      我国现存最早、也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对秋季养生有一段经典的描述,如下。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这段话的意思是:秋季的三个月,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因此称之为“容平”。此时虽秋高气爽,但必须看到凛冬将至,北风萧萧,天之气候将由凉转寒,地之万物也将日益凋零,人应早睡早起,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秋季万物由盛转衰,人易多愁善感,此时要注意收敛保养人的精气神,以适应秋季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逆了这个养生原则,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腹泻。
      秋季养生三原则
      以上《黄帝内经》的这段描述,体现了中医学的几个重要原则,这也是养生中要注意遵循的原则。
      1、天人相应
      中医认为,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方方面面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的各类活动要适应自然,随着自然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起居随着太阳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的转移,日落的时间也越来越早,人也要顺应这个变化而早睡。
      饮食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此时人们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有的人还会出现小便短少、大便干结、鼻塞、干咳等一系列症状,中医称之为“秋燥”。要防“秋燥”,就要增加梨、苹果等水果的摄入,还需多食用具备滋润作用的食物,如百合、贝母、枸杞子等。
      情绪调节“叶落知秋、冬将至”,秋季万物开始萧条,人们情感容易悲伤,如再遇上不顺心的事,极易诱发不良情绪,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心境,这时就更要注意调节情绪,遇事不畏缩、郁结,也不躁进亢奋,保持心性清明与安静。
      2、五脏配五行
      在中医学中,人体中的肺、肝、肾、心、脾五脏,分别被定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肺配属为金,古人认为“金日从革”。从,顺也;革,即变革,其意思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肺在五脏中处于人体的最高位,肺又主气,司呼吸,肺保持良好的肃降,人的呼吸运动才能保持正常。
      秋季宜重视养肺秋季,是肺金当令的季节,在养生中,更要重视对肺的保养。前面已谈到,秋季是一个天干物燥的季节,而中医认为肺是喜润而恶燥,因此,秋季养生要重视养肺,要重视滋养肺阴。秋季养生不慎,肺脏受伤,会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咯,谓之“燥咳”。
      秋季还会出现鼻干燥或鼻衄,中医认为,鼻乃肺之窍,鼻部疾病与肺也密切相关。喉、咽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还会出现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合皮毛,秋季还易出现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中医常说,“肺与大肠相表里”,秋季人们还易出现秋燥便秘,也与肺有关。
      3、未病先防
      中医一向提倡“上工治未病”,意思就是高明的医师在疾病还未显露出苗头之时,就要阻止疾病的发生,其本质就是通过养生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上述《黄帝内经》就谈到,如果人们能做好秋季养生,到冬季就不会发生腹泻等消化道疾病。预防疾病的发生,有时比治疗已发生的疾病更重要。而通过积极的养生方法来调节机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重要体现。
       养生药膳可试试   
      作为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食疗一直受到广泛重视。秋季食疗的总原则是“秋主调肺,预防燥邪,滋阴润燥”。
      由于辛辣刺激食物与大温大热之品会耗伤人体的阴津,因此诸如辣椒、生姜、桂皮、大蒜、羊肉等食材在秋季要回避。秋季可常用的食物包括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花生、甘蔗、梨、鱼、瘦肉等;此外,沙参、枸杞、麦冬、生地、龟甲等药食两用之品,也可以适当在秋季进食。以下推荐几款秋季常用的养生药膳。
      1、雪梨羹
      原材雪梨100克,麦冬、沙参各10克,腊梅花6克,冰糖30克。
      做法将梨去皮芯切块,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后,加入冰糖溶化即成。
      功用滋阴润燥、补肺止咳。
      2、芡莲藕粥
      原材芡实、莲子各30克,鲜藕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藕切成小块,芡实、莲子去皮,与粳米加水后煮粥,咸甜任意。
      功用健脾养心、实肠止泻,可治痔疮出血及妇女白带。
      3、五味乳鸽
      原材乳鸽一只500克左右,五味子、黄精各6各。
      做法乳鸽去毛及内脏后,将五味子、黄精纳入鸽腹中,加酒、盐、姜、蒜等调味,隔水蒸至熟烂为度。
      功用益气补肾、养肺固卫,能增强对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力。
      4、桑葚鲤鱼
      原材鲤鱼500克以上,桑葚、何首乌各6克,丁香一粒。
      做法鲤鱼鳞及内脏,加入敲碎丁香、桑葚、何首乌及调味品清蒸。
      功用益气补肾、滋阴养肝。
      5、松子蜜糕
      原材松子仁、核桃仁各20克,蜂蜜50克,糯米粉250克。
      做法将松子仁及核桃仁打碎,与米粉、蜂蜜拌和,入模压成糕形,蒸熟。
      功用补肾润肠、活血降脂。
      6、栗子麻仁糕
      原材芝麻15克,火麻仁10克,栗子粉50克,玉米粉、糯米粉各100克,红糖50克。
      做法将芝麻及火麻仁碾成粉末状,与其他粉和红糖充分混合,并加少许水,入模压成糕形,蒸熟即成。
      功用补肾宽肠、健脾益气,可治老人便秘。
      7、杏仁猪肺
      原材:新鲜猪肺1个,甜杏仁60枚,生姜汁60毫升,蜂蜜250克。
      做法:将猪肺洗净,甜杏仁用温水净泡2小时,去皮,捣烂,取出,同生姜汁、蜂蜜一起拌匀,塞入猪肺管内,扎好管口备用。将猪肺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1 50分钟即可。
      功用:甜杏仁是滋养润肺止咳之物。猪肺性平,味甘,能治肺虚咳嗽。
强健心脏二十法
      1.定期体检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心脏病专家詹妮弗·海瑟认为,定期体检是发现和预防心脏病最简单的手段之一,还能帮助筛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风险因素。建议从20岁起,每个人都要定期体检。
      2.了解家族病史心血管病有很强的遗传性,和家人(父母、祖父母、叔伯、姑姑等)聊天时不妨也讨论一下家族病史,以充分了解自己是否也处于风险中。
      3.与不健康零食告别把薯片、饼干和蛋糕拿走,换成新鲜果蔬。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营养流行病学家研究发现,食用加工程度高的食品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4.少吃糖少吃糖能降低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它们都与心脏病直接相关。建议多从天然食物中获取糖分,少吃含有添加糖的加工食品。
      5.远离油炸食品偶尔吃些炸薯条、炸鸡并无大碍,但沉溺于吃油炸食品就会危害心脏健康。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食用油炸食品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6.多摄入膳食纤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进而起到预防心脏病的作用。日常饮食中加入更多全谷物、果蔬、燕麦、豆子和坚果,就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7.选择健康脂肪多吃健康脂肪对预防心脏病有重要作用。健康脂肪来自于橄榄油、坚果和多脂的鱼肉,这些食物中含有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预防心脏病。
      8.尝试得舒饮食得舒饮食旨在通过食用富含果蔬、全谷物、低脂乳制品、豆类、坚果和瘦肉的饮食来降低血压。这些食物的膳食纤维含量高,饱和脂肪、胆固醇和钠含量低,不仅有助预防心脏病,还能防止癌症、中风和糖尿病等找上门。
      9.常冥想冥想对心脏和心情都有益处,尤其是压力大、焦虑的人。每天冥想15~20分钟,能让思绪平静下来,降低血压和心率,从而减少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10.减压压力大会造成应激激素皮质醇分泌量增加,导致高血糖和高血压,这两个因素会增加心脏病风险,积极参与运动能起到减压作用。
      11.治疗抑郁症与其让抑郁症扰乱你的日常生活,不如与心理医生深入交谈,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这样不仅有助恢复心理健康,对心脏也有好处。
      12.保证睡眠睡眠对减轻压力、提高情绪、增加敏锐度、补充精力和改善心脏健康都有重要作用。尝试比往常早半小时上床睡觉,关闭所有电子设备,保证每晚有7~8小时高质量的睡眠,有助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
      13.彻底戒烟吸烟不仅伤肺,也让心脏变得脆弱,会造成动脉硬化,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14.避开二手烟暴露于二手烟也会损害心脏健康,即使是非吸烟者经常接触二手烟,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会增加25%~30%,还会增加中风和死亡风险。
      15.护理牙龈护理好牙龈不仅可以预防牙周病,还能降低心脏病发作、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6.每天快步走不要一回家就躺在沙发里看电视玩手机,每天坚持到户外快步走,不仅能抵消一部分久坐带来的伤害,还有利心脏健康。先从每天快步走15分钟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到30分钟,每周最少5次。
      17.锻炼达到出汗程度达到出汗程度的有氧锻炼和高强度间歇式训练能改善整体健康,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即使每周达不到锻炼2.5小时的目标,只要动起来就好。
      18.别忘了吃药很多患者由于感觉不到不适,所以不按时、按量服药,这样反而容易导致病情不稳定。
      19.不要忽视打鼾如果伴侣总是抱怨你打呼噜,千万别忽视这个症状,要积极治疗。如果不对睡眠呼吸暂停进行治疗,会对心脏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导致心脏病和中风。
      20.保持健康体重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体重增加和腰围增粗会升高患心脏病的风险。
老人嗓音哑,藏着很多病
      上了年纪,人的声音会随着喉部声带肌肉的逐渐萎缩而减弱,说话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清亮、柔润,变得嘶哑、低沉,这是正常现象。不过,老人的嗓音变化有时是疾病征兆,需及早鉴别和治疗。以下疾病和嗓音异常存在密切关联,老年朋友要及早重视。
      牙周炎:如果早晨起床咽干咽痒,痰中带咖啡色血迹,就要警惕牙周炎了。严重的牙周炎会导致咽炎,使咽部黏膜损伤发生病变,导致嗓音嘶哑。
      声带息肉:若老人出现声音嘶哑或失声,可能是声带息肉导致,需尽快去医院确诊,进行手术治疗。
      吸入性肺炎:嗓音粗糙、喝水吃饭容易呛咳的老人,患吸入性肺炎的风险较高。因为嗓音粗糙很可能是声带机能衰退、声带萎缩所引起,这时喝水吃饭容易误吸入气管,导致呛咳,造成吸入性肺炎。
       反流性食管炎:如果老人声音嘶哑,或喉部出现异物感,咽干咽痒,有可能出现了反流性食管炎。因为胃酸分泌过多,通过打嗝会反流到食管和咽喉,刺激引发咽喉炎。如果治疗不及时,长期炎症和胃酸刺激可能进一步发展成喉部肉芽肿,变为喉部的接触性组织增生。
      脑卒中当脑卒中濒临发作时,可能损伤到大脑的语言中枢,受其影响,老人会出现说话困难、声音含糊不清或喉咙不适的感觉。
      喉癌或甲状腺肿瘤老人若超过3周时间声音嘶哑,喉部有异物感,吞咽困难或疼痛,吃饭喝水呛咳,痰中带血,就需高度警惕是喉癌或甲状腺肿瘤的征兆。
      老人保护嗓音,建议经常与人交谈,让别人多听自己的声音,以便及早发现反常现象。平时可朗诵自己喜欢的诗词,唱一些柔和抒情的歌曲,与家人及朋友一起分享。不过,也要注意用声卫生,不过分高声说话或长时间发声,以不让自己感觉疲劳为宜。同时,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比如用胸腔托起声音,喉咙则是最放松的部位,而不是扯着嗓子。平时可,做些嗓音训练,包括口部训练、气息控制训练、共鸣控制训练、吐字归音等。正规的嗓音训练,对患有嗓音障碍的病人非常有效。如果嗓子嘶哑了,首先要让声带休息,等嘶声消失了再正常说话。
      此外,每天摄入充足的水分以保持嗓子湿润,注意少量多次饮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也能护嗓,避免辛辣、油腻、刺激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粗糙、易上火或冰冷的食物。老年朋友还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护喉部健康。
老年人最好不要分房睡
      我们建议老人最好不要分房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夫妻间的夜间健康监护其他人无法替代
      岁数大了,很多健康问题会不请自来,一些危重急症更容易在夜间出现,如脑卒中、心绞痛、心梗、某些心律失常等。老人相伴而眠,可在第一时间发现对方的征兆,及时就医。
      2、老年夫妻在精神上需要相互慰藉
      老年人情绪易出现波动,特别是刚刚退休后,本就容易觉得孤独,如果此时夫妻分室而居,更容易诱发情绪问题,变得抑郁、愁闷、烦躁、狭隘,而这些心理状态又会影响身心健康。生活中,夫妻最能体察对方生理和心理的微小变化,尤其是老夫老妻,及时纾解不良情绪,有益身心健康及婚姻关系。另外,老人一般睡眠较少,夜间同床共枕,互相倾诉衷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和乐趣。
      3、老年夫妻同样需要性爱
      根据体质和年龄,保持适度的性生活,对于消除孤独、抑郁、惆怅感,驱散各种忧愁情绪,振奋精神都大有裨益。
      若遇到以下特殊情况,老人可以考虑分床睡。
      一方有睡眠障碍时相比年轻人倒头就睡,伴侣稍微翻个身都可能让老人彻夜难眠,分床睡就可以完全避免此类问题。因此,如果夫妻一方睡得浅,常常因为伴侣打呼噜、咳嗽等问题影响睡眠,可以选择分房睡;若仅仅是翻身、上厕所等问题导致睡眠质量不佳,分床而不分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方有传染性疾病时如果老伴患了流感或某些皮肤病,分床睡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传染。
      双方产生不快或摩擦时当双方产生口角矛盾,情绪十分激动,选择分房几日,可以彼此冷静一下,更理性地处理问题。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分房睡前应先沟通,达成一致意见。最初可以偶尔选择一天,感受一下效果,如果觉得睡眠质量等各方面有好转,可增加到每周1次~3次。而在结婚纪念日、节假日等重要的日子里,最好相依入眠。
      即使分房睡也不能耽误情感交流。平时可以和老伴一起做家务,享受忙碌后房间焕然一新的快乐,也可以在疲惫时为老伴多做做按摩,或在睡前拥抱一下、为老伴热杯牛奶、一起聊天或翻看老照片等,都可让双方带着浪漫的心境入眠;拥抱、亲吻等身体上的接触,也可以满足老年人的亲密需求,增进夫妻感情,产生健康的心理效应。当睡眠质量提升时,老人就能在每天清晨神清气爽地迎接对方,别样的新鲜感会使生活生动起来,夫妻感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升温。
关于胆因醇的基本常识
      几年前,美国和中国陆续发布新版膳食指南,都取消了每天300毫克胆固醇摄入的上限。很多人因此认为,胆固醇限制放开了,就可以敞开吃了,有些人甚至连药都停了。类似的错误看法临床上有不少,我们对此进行了总结并一一解答。
      1.甘油三酯才是最重要的血脂指标?很多人拿到化验单后往往最关心甘油三酯,认为它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在各项血脂参数中,最重要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坏胆固醇”),因为坏胆固醇越高,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越高,只有将该指标降低,才能减少患病风险。
      2.胆固醇真那么坏吗?胆固醇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物质,它是好是坏取决于把它用在什么地方。就好比江边有一堆沙子,用它盖楼,它就是好东西;把它推进江水里堵塞河道,就是坏东西。胆固醇也一样。它是构成细胞膜、合成多种激素、形成胆汁酸的重要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但如果体内胆固醇太多,在一定条件的推动下,就会进入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进而发展成冠心病、脑血管病,甚至发生心梗、脑梗。
      3.为什么要降胆固醇?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原料,动脉粥样斑块又是发生心梗、脑梗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胆固醇就很难发生心梗、脑梗。我们的血液中都有胆固醇,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进入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的。但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或经常吸烟,或年龄较大,动脉血管壁的完整性就会被破坏,形成小裂隙,胆固醇乘虚而入,斑块就逐渐形成了。所以,降胆固醇对健康非常有必要。
      4.胆固醇是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胆固醇过高对身体不利,过低一样会影响健康,比如导致血管壁脆性增加,减弱人体的应激能力和免疫力。基于现有的药物和非药物手段,我们还没有能力把胆固醇降到不安全水平,只能是尽量把胆固醇水平降得越低越好。
      5.胆固醇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1/4是吃进去的,3/4是自身肝脏合成的。所以想降低胆固醇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即减少合成(主要通过吃他汀类药物)和减少饮食摄入(少吃动物脑、蛋黄、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胆固醇又去了哪?一是随着胆汁排入肠道,再随大便排出体外;二是肝细胞从血液中捕捉胆固醇来重复利用。这两个环节也是降胆固醇药物的作用部位。
      6.应用他汀后胆固醇为什么仍不能降到理想水平?他汀是降胆固醇的首选药物,如果吃1片效果不好,也不要自行加量。因为增加他汀剂量后,疗效增幅并不显著(约6%),副作用风险却大大增加。最好的办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联合其他类型的降胆固醇药物。
      7.服药后胆固醇正常了,能停药吗?不能。停药后胆固醇会再次升高,心脑血管系统会再次受到危害,所以一定要长期坚持用药。降胆固醇的幅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就越小。反之,胆固醇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久,发生心梗、脑梗的可能性越大。
      8.动脉粥样斑块会缩小吗?多项研究均证实,通过他汀或非他汀类药物强化降低胆固醇水平,完全可以使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斑块缩小,甚至消失。
      9.洗血和手术能降胆固醇吗?洗血的学名叫“血浆净化治疗”,这种疗法的确能有效降低胆固醇。但降胆固醇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不可能三天两头去洗血。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必采取这种方法。通过手术方法也可以治疗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但这同样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葡萄——养血强骨
      葡萄最早起源于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大约在7000年前,人们就开始在高加索、中亚细亚等地进行人工栽培了。以后又传到其他地区。考古学家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古墓中发现了绘有采收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壁画。
      据《史记》《酉阳杂俎》等古籍的记载,我国葡萄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由中亚细亚的塔什干地区(即古大宛)经丝绸之路引入中原的。由此可见,我国种植葡萄的历史也有2000余年了。
      葡萄的保健功效
       现代科学证实,葡萄含有10%~30%易为人体吸收的葡萄糖、果糖,还含有多种有机酸、果胶,磷、钾、铁、钙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多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这些营养成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保健都十分有益。
      葡萄中的葡萄糖,能被人体很快吸收,当人体出现低血糖时,及时饮用葡萄汁,能很快使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
      中医认为,葡萄性平,味甘,无毒。历代中医均将其作为补血佳品。
     《神农本草经》载:“葡萄主筋骨,益气强力,耐饥、忍风,久食轻身不老延年。”
      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葡萄“甘平,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养胃耐饥,御风寒,强筋骨,通淋逐水,止渴安胎”。
      葡萄生食,能滋肝肾阴液。凡久病肝肾阴虚、心悸盗汗、干咳痨嗽、腰腿酸痛、筋骨无力者,皆可以葡萄为补益食疗果品。常食葡萄有补益气血、通利小便的功效。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尤其是晾制而成的葡萄干,糖和铁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当代医学研究发现,在葡萄的皮、核及汁中富含一种天然的抗胆固醇物质和天然的抗真菌化合物,它能抗人体血清胆固醇和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而葡萄所含的类黄酮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可抗衰老。葡萄所含的多酚类物质是天然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有效调整肝脏细胞的功能,抵御或减少自由基对它们的伤害。葡萄中的果酸能助消化,增加食欲,防止肝炎后脂肪肝的发生。葡萄中的有机酸、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对大脑神经有兴奋作用,对肝炎伴有的神经衰弱和疲劳症状有改善效果。
      我国民间与葡萄相关的食疗方颇多,现介绍几则供读者试用。
      食疗方
      葡萄单品鲜葡萄250克,洗净服食。早、晚各1次。功能滋阴生津。适用于热病伤津或病后阴虚、咽干烦渴的人群。
      葡萄汁鲜葡萄250克,洗净榨取汁液,加等量温开水,搅匀,一次服完。功能清热利尿。适用于小便短赤,或有涩痛感的人群。
      葡萄莲藕饮鲜葡萄120克,鲜藕250克,共捣烂榨汁,饮服,每天2~3次。功能清热通淋。适用于石淋、尿痛、尿血患者。
      葡萄芹菜饮葡萄汁、芹菜汁各1盅,搅匀后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20天为一疗程。功能清热泻火,降压平肝。适用于高血压患者。
      葡萄枸杞膏新鲜葡萄1 500克洗净,榨汁待用。枸杞子100克煎汁至100毫升,加入葡萄汁,浓煎成膏后,加入250克蜂蜜,装瓶备用,每日2次,一周服完为一个疗程。功能补肝肾、强筋骨。适用于气血不足、腰腿酸痛、筋骨无力的人群。
      温馨提醒:由于葡萄含糖量高,故便秘者不宜多吃,糖尿病患者应慎食。另外,阴虚内热、津液不足者忌食。


  • 上一篇:健康保健信息 第二一二期
  • 下一篇: 健康保健信息 第二一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