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健康保健信息 第一九七期

发布时间:2019-07-08
别把衰老当病治
       “人老了,一身病……”有些老年人逢人就说自己身体不好。其实这一身“病”无外乎是高血压、高血糖或高血脂,用了药,血压基本能正常,血糖也可控制。在我看来,这些老人都是健康人。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老年人血压高,但按时服用降压药,血压可以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到140/90毫米汞柱,他就是健康老人。老年人应该正确面对自己的衰老,别把正常的衰老当成病去治疗。
      别和年轻人比数据:人的健康状况在25岁时达到顶峰。25岁之后,人开始走向衰老,但进程比较缓慢。过了45岁,衰老速度开始加快,50岁左右时很多人感觉自己明显见老,60岁之后衰老速度再次加快。
      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如同花开花谢,日出日落,不可避免。老年人很多“病”其实不是病,就是老了。比如有人睡不好觉或者觉少,可能是分泌的褪黑素少了,睡一小会儿就醒;有人吃不下,原因可能是口腔功能退化、牙口不好或者是胃肠退化……
      截至目前,科学家还没找到真正的抗衰老办法。衰老是有个体差异的,如有人先出现眼花,而有人头发先变白。老年人要追求的是健康,即使检查指标不符合正常值,但合理用药控制后可维持在正常水平,通过治疗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就是健康老人。
      学会与症状和平相处临床发现,很多老年男性一出现前列腺肥大就想做手术,主要是患者个人感觉不好,特别是晚上起夜多,一夜要上五六次洗手间,睡不好觉,影响生活质量。其实,很多前列腺肥大患者口服药物后,就可明显改善症状。当然,也不是所有患者吃吃药就能好,还有人是需要手术的,但一定要符合手术指征。随着年龄增长,多数老年男性都会出现前列腺增生肥大,症状轻微不影响生活就可与症状和平共处;如果出现严重问题,还是要找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别把衰老当病治,但也不能把所有的病都当作衰老,关键看程度。
      有些指标“超标”没准有好处人到老年,器官功能退化,很多健康参考指标也有变化。以高血压为例,以前的标准认为一个人的血压超过120/80毫米汞柱就是血压偏高。但是老年人是不是要按照年轻人的标准呢?老年人的高压不超过140毫米汞柱、低压不超过90毫米汞柱就不会有大问题。最新共识认为,80岁左右的老年人,高压不超过150毫米汞柱、低压不超过100毫米汞柱都属于基本合理范围。对于高龄老人来说,血压过低危害更大。
      所以我们建议,健康老人一年查一次体;有基础疾病或者健康风险的老人,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每半年或3个月体检一次,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一份测试自查大脑老不老
      年纪大了,很多人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出现大脑衰退问题。事实上,人的脑龄和实际年龄关系不大,生活方式的影响可能更大。下面为老年读者提供一个脑龄测试,是英国公共卫生部推荐测试大脑衰老情况的。根据25个选项判断,“是”计1分,“否”不计分。
      1、每晚睡7个小时或更多
      2、每天至少吃5种果蔬,并注意挑选富含抗氧化 剂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青椒等
      3、每天至少吃一份蓝莓 、黑莓或树莓
      4、每周至少吃3次深海鱼
      5、每周至少吃5次深海鱼油
      6、补充综合维生素
      7、不经常服用阿司匹林,或只服用小剂量
      8、每周至少喝5次葡萄汁
      9、每周至少5天坚持体育锻炼,每次30分钟以上
      10、每周至少5天阅读有挑战性的书籍,或玩字谜 等锻炼脑力的游戏
      11、总胆固醇小于5毫摩尔/升
      12、坏胆固醇小于3毫摩尔/升
      13、家族有长寿基因,比如长辈都活到80岁以上, 且没有患老年痴呆症
      14、不肥胖
      15、平时注意摄入大量水果、蔬菜、豆类、谷类,并 补充橄榄油之类的不饱和脂肪酸
      16、极少吃含反式脂肪酸的糕点
      17、不吸烟
      18、血压正常
      19、没患糖尿病
      20、没患代谢综合征,即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甘 油三脂血症等
      21、没有睡眠障碍
      22、日常压力能很好控制
      23、人际关系好,与朋友、家人互动频繁
      24、短期或长期记忆没问题
      25、已经做好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准备,并愿意努力
      如果您已经得到总分,可以参照以下标准:
      23~25分,脑力保持得非常棒,实际脑龄可用实足年龄减去15年。(实足年龄是智商测定中常用到的数据,计算时可用当年的年份-出生年份-1,如果当年还没过生日,则需再减1。)
      20~22分,脑力保持较好,实际脑龄可用实足年龄减去10年。您已做了许多保护脑力的事,请注意那些标注为“否”的事项。
      15~19分,脑力保持一般,实际脑龄与实足年龄一样。未来您得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较高。
      12~14分,脑力保持得不好,实际脑龄要用实足年龄加5年,最好立刻积极改变生活方式。
      0~11分,脑力保持得很不好,实际脑龄要用实足年龄加10年,未来得痴呆症的几率很高。建议找医生咨询,采取相应措施。
对付高血压有12个办法
      高血压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接受治疗。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也成了患者的家常便饭。除了吃药,对付高血压就没有其他辅助方法了吗?其实不然,降压路上还有12个办法。
      1解自己的血压健康人群的理想血压为120/80毫米汞柱,但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把血压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诊室测)、135/85毫米汞柱(家庭自测)以下。如合并有糖尿病、肾病等特殊情况,更需要个体化的降压目标。
      没有高血压的健康人,建议每年量一次血压;如果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比如家属中有高血压患者,长期饮酒、吸烟的人,建议每半年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则建议每周都要量血压,分早晚两次;如果药物控制不稳定,或调整药物期间,最好天天测量。
      2家中备好血压计除了定期到医院门诊测量血压,自己买一个家用血压计也是必要的。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能更准确地反映血压的控制状况。初次测量,建议测双臂上臂并对比,建议以后选择高的那边测量。如果双侧血压差值>20毫米汞柱,需要进一步检查。注意做好记录,复诊时供医师参考。需要提醒,几乎所有药店都有各类型的血压计销售,但不论什么牌子,尽量选择通过ESH、AAM,或者BHS认证的,同时厂家也要提供校准服务。
      3避免摄入加工食品高钠饮食(吃太咸)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薯片、咸菜、腊肠、火腿等加工食品中的盐含量也不容忽视。很多甜味零食,比如夹心饼干、蛋糕等在制作过程中也添加了不少盐。要控制高血压,最好能彻底地把加工食品拒之门外,建议钠盐摄入量每天少于6克。
      减盐遵循四个原则:1、从“口重”到清淡,需要循序渐进。2、肾功能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可用低钠盐(含钾)代替普通食盐。非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可用糖醋调味。3、利用青椒、番茄、洋葱、香菇等蔬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4、不要喝太多汤,尽量不吃咸菜或豆腐乳。
      4多吃水果和蔬菜钾对于高血压的控制非常有益。蔬菜水果中的钾、膳食纤维十分丰富。多吃蔬果,有助于每日膳食中的钾含量。
      5补充镁元素镁元素可以有效舒缓血管紧张,还可以使精神放松。深绿色叶菜、坚果类、牛油果等食物都富含镁,建议适量进食,以补充镁元素。
      6少喝咖啡高血压患者是否能喝咖啡,目前仍有争议。一般认为,无论是不是高血压患者,摄取咖啡因之后,血压都有短暂但剧烈的上升。
      高血压患者没有必要完全戒掉含咖啡因的饮料,但有必要对此进行限制,包括咖啡、茶、运动型饮料和巧克力等的摄入量。即便要喝,也要减少添加砂糖、果糖、鲜奶油等高糖高脂调味品。
      7控制体重研究显示,每减轻10公斤体重,可以使收缩压降低5~20毫米汞柱。多摄入低能量、低脂肪、适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坚持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争取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4以下,腰围<90厘米(男),<85厘米(女)
      8适当运动运动是高血压良药。运动时,坚持“三五七”原则。
      “三”指3公里,30分钟以上,一次走完最好,两三次走完也可以,但每次不能少于连续10分钟;
      “五”指每周运动5次左右,如能每天都运动就是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最理想;
      “七”指运动剂量达到中等量运动。中等量运动约相当于运动中的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分。如,65岁运动时的心率=170-65=105次/分。
      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常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每一次运动计划必须包括三个阶段:5~10分钟的轻度热身活动;20~30分钟的耐力活动或有氧运动;放松阶段,约5分钟,逐渐减少用力。
      需要注意的是,1、运动中若出现胸痛、头昏目眩、气短、出汗过多、恶心呕吐以及脉搏不规则等,应马上停止运动。停止后上述症状仍持续,特别是停止运动5~6分钟后,心率仍增加,应继续观察和处理。2、如果感觉到有任何关节或肌肉不寻常疼痛,可能存在骨骼、肌肉的损伤,也应立即停止运动。3、老年高血压病人应避免选择体位变动较大的运动项目。高血压病人不宜做举重、拔河、快速短跑等无氧运动。最适宜的选择是平地快步走,太极拳、八段锦也是不错的选择。
      9睡眠要充足成年人约需8小时,老年人5~6小时就够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平均数,每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这与性格、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睡眠习惯都有关系。其实,睡眠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时间,而要看睡眠质量,也就是整个睡眠中深睡时间的长短。应以是否消除疲劳,精力是否充沛评判。
      当睡眠不足时,要找出失眠的诱因是什么?要尽量避免导致睡眠不足的诱因,有意识地培养规律的作息习惯。如果长期失眠不能缓解,最好去神经内科就诊,选择合适的安眠药。
      10警惕打鼾睡觉期间频繁出现呼吸暂停现象,会导致身体缺氧。严重打鼾很可能是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情况下,除了升高血压,还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如果伴侣说你有打鼾现象,或者睡醒后还是感觉浑身疲惫,没有干劲,有必要找医生,进行睡眠监测,采取相应措施。
      11学会舒缓压力长期、过度的心理反应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不管是慢性还是短期内的压力,都可以让血压飙升。
      当感觉生活或者工作中压力过大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些放松的时间,做个深呼吸,找个地方安静待会,做做运动。暂时离开给你压力的环境和事情,能够更好地舒缓情绪。高血压患者应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多参加有益健康的活动。
      12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入二手烟也会对心血管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戒烟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任何年龄戒烟都有益处。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高血压患者应不饮酒,如无法避免,应少量:每天白酒<50毫升,每天葡萄酒<100毫升,每天啤酒<300毫升。
      做到这12项的基础上,一定要坚持规律服药,只有按时监测、合理治疗,才能降低风险。
向死而生,珍惜健康
      在我国,目前对于“死亡”仍然是一个禁忌话题,大家认为这是一个“私人”问题,应该关起门在家里说。可是,大多数家庭都不会谈论这个话题。因此,我们常常不知道如何面对死亡、接纳死亡。
      在医院,我看到很多生离死刑,有人不知所措,有人抱憾而去,有人镇定从容。事实上,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有句话说:“我们的出生是偶然的,但死亡是必然的。可能是一个漫长和痛苦的疾病,也可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还可能仅仅是身体衰老的自然结果,方式各异,但结局都是相同的。”
      虽然不知道死亡会在什么时候来到,但我们要知道,那就是人生旅途的终点站。就像一部电影,有序幕,有高潮,也有尾声,如果电影足够完整,还会有谢幕。所以,生和死都是值得肯定和接受的。其实,对“死”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生”的思考,只有了解死亡,才会了解活着意味着什么。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提出“死”和“亡”是两种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叉上,人的存在就是走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亡过程的结束。面对死亡,要用正面态度对待“死”这个过程,不要留有遗憾。拥有健康时要倍加珍惜,患病时要积极治疗、积极康复,做好面对死亡的心理建设,在真正面对死亡时,从容接受并做好安排。这就是,马丁·海德格尔提出的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当生命进入倒计时,要珍惜每分每秒,提高生命的质量和长度,焕发积极进取的意识和内在活力。
      向死而生,会让我们不因一时的得失而愤懑,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烦恼,不因面前的问题而纠结,会让我们以更大的格局、更宽广的视野面对生命。了解死亡,你就会明白,既然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先到,不如好好把握此刻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营养医学,未来医学发展趋势
      对于国人来说,营养医学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这门学科整合了医学及临床营养,研究营养素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在很多人看来,生病了只能依靠药物治疗,营养怎么可能用来治疗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营养学的“前世今生”。
      现代营养学属于预防医学,是一个新的范畴,目前对其定义为,一门研究机体与食物之间关系的学科。现代营养学属于西医,但其鼻祖是中医文化和养生学。7000多年前,古老的中国就在研究营养学了,最初是从食物是否有毒开始的。3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无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2000年前,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把你的食物当药物,而不是把你的药物当食物”的饮食法则。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莱纳斯·鲍林对营养学寄予厚望,他认为营养学应成为未来的医学。
      营养是生命之源,从人类胚胎形成的瞬间到人类生命的终结,营养始终滋养着人的生命。营养除了维持生命,还能影响人的容颜、心情、思维、衰老过程等。所以,营养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什么,决定你是什么人”。
      中医与西医、营养的区别在哪儿呢?西医重在控制,中医重在调理,营养重在修复。所以,均衡营养能够增强我们的免疫力,而吃很多药物可能会降低免疫力。不管是病人还是正常健康人,营养都必不可少。钟南山院士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假设把老鼠在墙上打了一个洞比作生病,药就是用来杀老鼠的,老鼠杀掉了,可洞还在,还会有新的老鼠来,而营养就是用来补洞的。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肝炎、脂肪肝、甲亢、关节炎、严重失眠、癌症等常见的慢性病,药物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控制作用,但不能让你痊愈,因为药物不合细胞修复所需的成分。然而,一旦有足够的时间给予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等人体所需的物质成分,人体就会开始自我修复的过程。
      疾病的本质,是指细胞受损伤的过程,这个过程长为慢性疾病,短为急性疾病,治疗是指整个修复损伤细胞的过程。如果细胞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则疾病减少,但是如果细胞缺乏营养,疾病则增多。因此,对于慢性病,“真正的医生是你自己,真正的药物就是伴随你从小长大的食物”。
      营养医学是一个交叉学术领域的综合学科,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医疗实践结合非常紧密。营养医学是现在乃至将来疾病治疗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必将掀起医学界的一场革命。
莫让老年病掩盖老年癌
      2018中国癌症登记年报统计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肿瘤高发人群,80岁左右达到发病高峰。我国老年人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前五位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癌细胞并非一两天“养”成
      万物生长都有一个过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癌症细胞更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从健康细胞到癌症细胞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甚至数十年,这也就是为什么多数癌症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原因。20岁接触,可能50岁发病。中老年人易患肿瘤,首先与肿瘤的病因和其生物学特点有关。肿瘤的形成常常是多年的慢性刺激和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的结果,一般肿瘤的潜伏期长达10~30年。
      随着年龄增加,人体肿瘤“易感性”也增加。在癌症的病因中有80%来自外界致癌因素,其中大部分是化学性致癌因素,人们生活、工作中,或多或少地会接触致癌因子。老年人年龄越大,接触时间越长,患癌的机会越大,接受致癌毒物量越大。所以癌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步入老年以后,随着全身器官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减退,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清除作用会降低,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各种外界致癌因素的影响,使得肿瘤有机会发生和发展。
老年人患肿瘤常“无症状”
      老年人无症状的潜伏肿瘤较多,年龄越大,潜伏肿瘤越多。“无症状”也不是绝对的,很可能是肿瘤症状被其他老年性疾病所掩盖。如肺癌的咳、痰、喘症状可能被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等疾病所掩盖。肠癌的便秘症状可能被老年习惯性便秘所掩盖。骨肿瘤可表现为关节疼痛和骨质疏松,容易被误认为是老年退行性关节炎或风湿病。颅内肿瘤可表现为头痛、头晕、偏瘫,容易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的中风。
老年人易患多发恶性肿瘤
      老年人易患多发性恶性肿瘤,即一个人同时或先后患不同组织、不同器官的原发癌,年龄越大,多发性恶性肿瘤的比例越高。此外,老年肿瘤患者由于身体逐渐衰老,或是由于伴发其他疾病,所以会表现出一些非特异症状。如衰弱、乏力、全身疼痛等,容易被当作一般衰老表现而被忽视。
对肿瘤早期表现应提高警惕
      肿瘤常见早期预警症状:持续性声嘶、干咳、痰中带血;消瘦、贫血或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感;头痛、耳鸣、听力下降、鼻咽分泌物带血;无痛性血尿;身体表浅部位出现异常肿块;体表黑痣或疣色泽改变和增大;皮肤黏膜溃疡不愈;不明原因的发热;不规则、不正常阴道出血。
      老年人应提高警惕,当身体出现不适时,不要简单地认为是衰老或其他疾病引起,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最好能定期检查身体,及早发现潜在的肿瘤病灶。世界卫生组织认为: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所以,即使确诊患癌,也不要恐惧,应及时到医院接受合理治疗。
      人总会老去,虽然我们无法阻止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争取避免癌症侵袭。预防癌症,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健康的饮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都对癌症预防有积极作用。
痛风饮食八大误区
      饮食调整是痛风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积极地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根据自身的病情来选择不同的饮食方法,不仅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防止痛风发作。但是在生活中,痛风患者却经常身陷饮食误区。
      一、肉蛋奶等高嘌呤食物要少吃?
      一半正确、一半错
      动物内脏、海鲜、包括畜、禽、大部分鱼等各种肉类以及浓肉汤等台有大量嘌呤,的确要少摄入。嘌呤溶于水,烹调肉类时可通过煮、炖等方式,煮沸弃汤后食用。
      牛奶和蛋类却是低嘌呤食物,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痛风患者完全可以吃。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较高的低脂乳制品摄人量有利于预防痛风。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牛奶和鸡蛋可作为膳食中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怎么吃呢?我们建议肉类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50g,鼓励摄入低脂或脱脂的奶制品.每日300ml。  
      二、菠菜、花菜、蘑菇、芦笋等蔬菜富含嘌呤,痛风患者不能吃?
      错!
      虽然深绿色嫩茎叶蔬菜(如菠菜、芦笋);花类蔬菜(如花菜);嫩豆类蔬菜(如毛豆、嫩豌豆);未干制的菌类(各种鲜蘑菇)不属于低嘌呤食物,但研究显示富含嘌呤的蔬菜与高尿酸及痛风发作无明显相关性,进食大量的蔬菜还可以起到一定碱化尿液的作用,利于尿酸的排泄。普通居民每日蔬菜建议摄入量300~500克,痛风患者若胃肠功能能够耐受,可增加到700~1000克。
      三、痛风患者不能吃粗粮?
      错!
      同蔬菜选择一样,虽然部分全谷类食物的嘌呤含量比精白米面高,但评价一种食物是否适合痛风患者仅考虑嘌呤含量是不准确的。目前没有研究发现全谷杂粮会增加痛风的危险,小米、玉米等杂粮的嘌呤含量与大米、白面相当,甚至更低。而且杂粮也是B族维生素、钾元素和膳食纤维的良好食物来源,有利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排泄、控制炎症反应和体重。
      四、豆制品不能吃?
      错!
      虽然大豆是高嘌呤食物,但最新研究表明,豆类尤其是豆制品不但不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反而可以降低血尿酸。其机制主要是由于豆类同时具有增加血尿酸和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且后者的作用更为显著。
      食物的烹调加工方法对豆制品的嘌呤含量有很大影响,经过浸泡和磨浆,嘌呤含量被稀释;制成豆腐又要挤去一部分浆水,嘌呤含量因随水流失进一步降低。大豆制品嘌呤含量大大降低,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可弥补限制红肉摄入带来的蛋白质摄入减少,还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因此,痛风病人可适量食用大豆制品。
      五、水果含果糖,痛风病人不能吃?
      错!
      尽管很多水果中含有不少果糖,但同时富含膳食纤维、钾和维生素C,有利于尿酸的排泄和降低血尿酸水平。同时,水果中的多酚类物质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水平,这些都对痛风患者有利,有研究表明水果可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但水果毕竟含有大量的糖,并不推荐所有痛风患者大量吃水果,可食用含果糖较少的水果,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等,按健康人正常数量食用200~300克是没有问题的。
      六、脂肪对于尿酸没有影响?
      错!
      脂肪本身虽然不含有嘌呤,不会引起尿酸产生增加,但会减少尿酸的排泄。同时脂肪能量密度高,不利于体重控制。所以应尽量减少脂肪摄人,如肥肉、带皮禽类;避免煎炸等高脂食品。
      七、喝啤酒、茶水、咖啡、果汁可以增加饮水量,有利于排尿酸?
      不完全对!
      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预防和控制来说,吃什么重要,喝什么也重要。嘌呤易溶于水,痛风患者多喝水是有利于尿酸排出的,还能预防尿酸性的肾结石,延缓疾病对肾脏的损害。大量饮水可缩短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心肾功能正常者可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在2000~3000ml。
      但是,多喝啤酒不好,因为酒精代谢可使血液里的乳酸浓度升高,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使肾排泄尿酸的能力降低;而果汁饮料富含果糖,可以促进内源性尿酸的生成。过多果汁摄人伴随的糖分摄入过量会促进肥胖和代谢紊乱,而这些本身就是促进痛风发生的因素。咖啡与高尿素及痛风的关系尚无定论,有研究显示咖啡不增加高尿酸的风险,并可能降低痛风的风险。我们认为,痛风患者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每天要喝2升以上。
      八、痛风患者只需关注食物嘌吟含量?
      错!
      痛风患者往往过分关注食物嘌呤含量,纠结这个能不能吃,那个食物能不能吃。人体的尿酸有两个来源,从富含嘌呤的食物中分解而来(外源性)的约占体内总尿酸的20%,而由体内合成尿酸或核酸分解代谢产生尿酸(内源性)约占体内总尿酸的80%。除了减少饮食嘌呤摄入量,还要控制体重、合理膳食、改善机体代谢紊乱问题。肥胖增加高尿酸患者发生痛风的风险,减轻体重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建议高尿酸患者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但应避免节食和减重过快,酮体产生会干扰尿酸排泄。
 


  • 上一篇:健康保健信息 第一九六期
  • 下一篇:健康保健信息 第一九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