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新冠疫情对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 影响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1-01-08
      今年3至11月,德阳市老科协医卫组组织医院管理、医疗、护理、院感及医技专家深入我市中江,绵竹、罗江、旌阳区的卫生院及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了走访及调研,特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基层医疗机构是我国卫生体系的网底,是基层打赢这场防疫战的主力军
      今年1月起,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数急剧增长。从中央到县市区各级部门要求加大防控力度,我市基层卫生部门除做好本院防控工作外,还承担了高速路口、场镇各点位的全天24小时日常防控工作,医学观察点、发热门诊定点医疗等各项医疗任务,是打赢这场防疫战的主力军。
      二、我市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疫情负面影响持续加剧,医院运行成本加剧且业务下滑严重。
      今年1-3月各医疗机构业务下滑比往年同期下滑35%,特别是儿科、呼吸科、外科下滑尤其明显,医务人员疫情防控压力巨大,收入却明显减少。
     (二)医保总控指标过低,影响业务拓展。
      以中江龙台医院为例,医保与新农保合并后,医保费用全市统筹,实行“总额预付制”医保新政,导致医保局给医院下达的医保总控指标过低。尤其是该院业务发展势态良好,业务增长较快,致使该院连续多年超过医保总控指标。
     (三)政策执行“缩水”,经费落实不到位。
      一直以来,公立医院承担着相应的应急救援、抗洪抢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公益医疗服务任务,当好了国家的全民卫生健康的“基石”,国家也出台了对公立医院相关鼓励支持政策。但受地方财政实力影响,针对公立医院政策的实施环节中,部分政策执行渺无音讯,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国家出台了相关补助政策,但在具体的操作实施过程中,该类政策的执行得“无声无息”。
      (四)财政投入过少,医院发展受限。
      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工资绩效得不到有效的财力保障,人才引进、设备投入、基础建设、机构发展等所需资金更无从谈起。受疫情和国内外经济下滑影响,医疗机构亏损率和亏损额出现暴增的风险特别大,基层医疗机构生存难、良性运作难、发展更难。
      (五)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才配备不齐、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人才激励措施及流动机制不健全等。部分科室无中高级职称人员,无学科带头人,部分科室护士长仍为初级职称,大部分在职人员因种种原因不能进入编制,待遇问题不能解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三、针对疫情就加强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诊疗能力是刚需,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借助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包括医共体的进一步建设、医疗数据化的进一步完善、远程诊疗的升级、健康档案的数字化与云端化建设等手段,来提高诊疗能力。
     (二)加强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体系应对疫情防控的综合能力。
     (三)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分级诊疗可以让患者合理“分流”,不仅能在疫情等特殊时期提升医疗体系的承载力,也能在日常运转中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在防控、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属地化管理”水平;在人才管理上,提倡二级、三级医院的医生定期到基层医院坐诊和查房形成指导基层的长效机制。制定新毕业大学生在基层服务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能扎根在基层为老百姓服务。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的培养,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
     (四)建议每个县(市)依托实力强的综合医院建设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科)。要求市、县、乡三级传染病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实行统一指挥调度,根据疫情不同发展阶段或传染病传播特点,按照患者分类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实现应急状态下分级救治,快速转诊。
     (五)改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也被认为是“三医联动”的引擎,在现今总额控制的大框架内,探索不同的支付方式,应当是当前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以收定支”只能是医保内部的工作原则而非对外手段,必须尽快建立包括引导资源配置、建立协议定价机制、合理补偿等一整套精细化管理机制,建议将基层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提高到85%,从而引导老百姓小病到基层,使分级诊疗落到实处。
                         
                  (喻洪钢)
     


  • 上一篇: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 助力德阳企业创新发展
  • 下一篇:关于把德阳地方党史馆建设列入德阳市 “十四五”规划重点文化工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