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健康保健信息 第二二二期

发布时间:2021-07-26
九成以上肺结节是良性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肺癌病例78.7万,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超过63万。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人因肺癌去世,并且女性患肺癌的比例越来越高。
      60%的人都有肺结节
      近几年,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CT检查在体检中的广泛应用,肺癌的早期筛查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人接受了胸部CT的检查来排除感染,结果意外发现了肺部结节,甚至部分患者的肺结节被诊断为肺癌。
在胸外科门诊,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因为肺部结节来就诊的。很多人因此非常焦虑和担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这肺结节到底是什么,它和肺癌有什么关系呢?
      从医学角度讲,肺结节是指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统计数据显示,60%的人都会查出肺部结节,而查出来的这些肺结节中,95%的肺部结节都是良性病变,只有5%左右的肺结节会是肺癌。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肺癌仍然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
      发现肺结节应该怎么办
      很多人一看到自己肺部有小结节,就想赶紧手术切除,以免除后患。我们对待肺结节的态度应该是重视,但也不是所有肺部小结节都要进行治疗,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是非常小的肺部结节(首次发现不超过1厘米),通常是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的,定期观察即可。
      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种结节是磨玻璃结节,如果在连续的CT观察中都能监测到,并且在1年~2年内都变化不大,就要高度怀疑这个肺结节是早期的肺癌。但不用太紧张,之所以观察很长时间结节变化都不大,是因为肺癌在这个阶段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等发展到能转移且威胁生命的阶段要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在这个阶段有充分的时间观察,而不用急于治疗。
      相反,如果发现肺部的磨玻璃结节在随后的CT观察中短期内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增长得特别快,或明显缩小甚至消失,或位置、形态发生改变,那这个结节基本就是良性的,有可能是炎症或肺内的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观察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通常需要进行定期复查,具体多久复查一次要根据结节的大小、性质等来定。对于首次发现的1厘米以下的肺结节,我们一般建议先以观察为主,3个月~6个月后复查CT,并坚持随访。至于检查的方式,首选低剂量的螺旋CT。
      什么样的结节该手术
      观察是好事,但却让很多患者难以真正放心。毕竟身体里面埋着一个“不定时炸弹”,时刻都有可能“爆炸”,让人难免想“切之而后快”。
      如果在观察过程中,结节确实逐渐变大了,通常考虑是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早期肺癌的手术治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现在大家对手术切除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能不能做微创。事实上,微创手术对医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高难度技术,目前三甲以上医院对肺结节90%以上都可以做到微创切除。
      但需要科普的是,很多患者和家属会望文生义,认为微创手术就是损伤很小的手术,可以在门诊完成或者没有太大的手术风险。实际上,微创在不同科室、不同操作中的意义是不同的。
      对于胸外科的肺部手术,微创手术是相对于之前的大切口开胸手术而言的。过去的胸科手术要切一个很长的切口。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将摄像镜头和一些专门的手术器械引入胸外科手术,使得手术切口可以很小。由于摄像头的引入,使医生对局部观察得更加清晰,因而手术也比之前的操作更加精细。但这样的微创手术依然是要在全麻下进行的,依然要打开胸腔,切除范围也不会缩小,所以仍然属于大型手术,一定要住院,在手术室完成。
      由于微创手术对胸壁损伤小、内部操作精细等特点,大大缩短了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大部分微创肺切除患者手术后2天~3天就能出院了。
      最后跟大家再次强调,肺结节并不可怕,可怕的反而是病急乱投医。患者摆正心态很重要,不恐慌,不忽视,第一时间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
健康饮食要注意六个原则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显示,高盐、果蔬摄入不足等饮食习惯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健康饮食有助预防多种疾病。具体应该怎么做?近年来,很多国际权威杂志刊登文章对健康饮食需要注意的原则进行探索,本期,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
      1远离加工食品避免食用火腿肠、方便面、奶茶等精加工食品,并尽量不采用煎炸等烹调方式,以免摄入过多的油、盐和反式脂肪。《英国医学杂志》发布研究称,每天进食4份以上超加工食品与每天进食少于2份的人相比,全因死亡风险要高6.2%。建议多食用果蔬、全谷物、坚果、鱼类等天然食物,烹调方式也尽量多以蒸煮和急火快炒为主。
      2早餐要吃好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发现,不吃早餐,大脑会释放出需要高热量的信号,导致午餐和晚餐摄取“垃圾食品”的几率大增。长期如此,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都会找上门来。德国埃朗根大学研究表明,不注重吃早餐的人寿命平均缩短2.5岁。一顿合格的早餐应该至少包括三类食物:面包、杂粮粥等淀粉类主食,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和新鲜果蔬。
      3晚饭要吃早晚饭早点吃不但有利于消化吸收,而且不影响睡眠。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全球卫生研究所一项研究显示,超过晚上9点吃晚餐,将增加罹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日本研究显示,临睡觉前吃晚饭,会增加27%的高血压风险。按照晚10点最佳睡觉时间计算,晚餐最好在晚6点左右吃,最迟不要超过晚7点。不得已吃得太晚,也不要马上睡觉,间隔至少2个小时后再入睡。
      4进食先菜后饭发表在《糖尿病、肥胖和代谢》上的研究显示,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米饭、馒头等主食,有助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减少血糖波动,并能预防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特别适合这种吃法。
      5在家做饭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发表研究称,相较不经常在家吃饭的人,经常在家吃饭的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低14%。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发现,每周在家吃饭6次以上的人,不仅身体更健康,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幸福感也更强。
      6慢点吃、认真吃日本研究显示,吃饭快不仅让人容易变胖,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与吃饭时常看电视的人相比,吃饭时从不看电视的人肥胖风险降低37%。慢点吃、认真吃,细嚼慢咽有利于更好地感知胃肠饥饱状态,也更利于营养成分吸收。
 
饮食误区,老年人要远离
      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4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9亿。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均会出现整体性的功能下降,同时伴发各种急慢性疾病。老年人已经成为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
      老年人是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慢性疾病的发生往往与长期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一方面老年人合理膳食缺乏指导;另一方面,某些陈旧观念也限制着老年人的膳食选择。下面就跟大家一起来解析一下老年人常见的膳食误区,大家千万莫入坑。
      误区1千金难买老来瘦
      中年开始“发福”,同时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病高发,因此大家常说“千金难买老来瘦”
      解析:体重下降往往意味着体内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同步减少。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维持生活质量和机体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肌肉组织的减少,往往会更加明显。有人甚至出现肌肉减少综合征(肌少症)或肥胖型肌少症。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老年人实际体重下降了,看起来却胖了的原因。
      一些老年人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对自己体重的下降并不在意,甚至刻意减少体重。这就增加了肌少症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表现为老年人易跌倒,自理能力差,免疫力下降,易生病,甚至寿命缩短。与其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不如说“千金难买老来寿”。这要求老年人在日常膳食中应注意摄入充足的能量与蛋白质。同时,要保证吃动结合,保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运动,维持和改善肌肉减少的情况和营养状况。另外,老年人应规律监测体重,保持身体质量指数(BMI)在20~26.9千克/平方米。小腿围应≥31厘米。正所谓,“小腿越粗,寿命越长”。如发生明显的体重变化,尤其是非自愿性体重下降,应及时就医。
      误区2少食肉类多吃素
      受传统习俗、陈旧观念、宗教信仰以及合并疾病的影响,不少老年人认为吃肉类和海鲜会加重或诱发疾病。
      解析:老年人少吃肉食,在膳食结构上就容易出现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的情况。动物性食物是机体获取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富含机体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动物性食物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足、肌少症,甚至营养不良。
      老年人每天至少食用1个鸡蛋、1盒牛奶(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酸奶或舒化奶)。要多选鱼虾、禽类和大豆及大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每天应摄入鱼虾50~100克、肉类50~100克。午餐和晚餐进食的肉类量要大体相当。
      误区3多吃粗粮控血糖
      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容易过度控制饮食,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有的老年人认为吃粗粮对控制血糖有好处所以长期坚持吃粗粮。
      解析: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如未能得到良好的疾病膳食指导,常常会因为担心血糖增高而过度控制饮食,这并不利于健康。长期过度进食粗粮,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建议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适当增加多种食物的进食量,保证每一餐食物的多样性,每天进食的食物种类在12种以上,每周进食的食物在25种以上。
      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及加餐都定时、定量。每天吃2~3次加餐。加餐以水果、坚果等为主。进食时充分咀嚼食物,每口咀嚼10~20次。在食物搭配上,主食粗细搭配,多选择谷类、薯类及杂豆类混合性食物,适当选择大豆及其制品替代动物性食物。建议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至少500克/天。
      误区4清淡饮食控血脂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高脂血症的老年人,常被嘱咐要低盐、低脂饮食,为此油盐不进、荤腥不吃。
      解析:清淡饮食是建立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的,应将动物性食物、食用油和盐限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多使用辛辣调味品。清淡饮食的特点是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味道清淡,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食物中油脂及盐的含量过低,会明显影响口感。长此以往,油脂、盐以及食物摄入不足,可导致老年人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长期油脂摄入过少,也容易诱发便秘,影响食欲,更易导致营养不良。
      适当食用油和盐不会损害健康。建议老年人每天用油25~30克,尽量选择食用植物油,少食动物油。全天用盐不超过5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应将盐控制在4克以内。
      误区5营养都在汤里面
      营养都在汤里面是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甚至有人喝完汤就把里面的肉、骨头、炖料等扔掉。
      解析:从营养学角度看,汤的营养价值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高。营养都在汤里面,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汤在熬制过程中虽然会溶解出少量的蛋白质,但同时也会溶解出脂肪和嘌呤。如果弃肉喝汤,不仅不能摄取足够、优质的营养,还可能摄入过多的嘌呤、脂肪与盐。老年人在饭前可以少喝一点汤(素菜汤更佳),适量食用汤中的肉。患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老年人避免食用肉汤。
夏天食欲不好,中医来帮忙
      炎炎夏日,很多人经常不想吃饭或者吃饭不香,如果再不注意饮食,还会导致腹泻。如何在夏天使自己的食欲好一些?
      从中医理论来讲,人体的消化功能多依赖于脾的运化和胃的受纳。运化和受纳,是脾胃功能的重要部分。脾以升清为要,运化水谷精微;胃以降浊为本,主受纳腐熟食物。脾胃运化正常,人们的消化功能才正常。
      应对夏天食欲不好,以下五个方法可以参考。
      饮食有节、进食规律
      古籍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夏季人体气血多在体表运行,消化道的气血相对减少,脾胃的消化功能本身较弱,所以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对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要有节制,不要由着性子一次性吃太多。如果一顿饭吃得太多,就会增加脾胃运化的负担,损伤肠胃功能,从而导致食积于胃肠之内,继而影响食欲。同时,三餐进食的时间要有规律,不可饥一顿、饱一顿。
      多食清淡、少食油腻
     《保生心鉴》曰:“暑气酷烈,古人于是时独宿、淡味。”《千金要方·食治方》记载:“慎肥腻,饼、酥油之属。”夏季天气炎热潮湿,脾胃消化功能相对减弱。油腻食物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因此夏天饮食宜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之类清淡的食物,比如西红柿、黄瓜、西葫芦、西瓜、甜瓜等。
      健脾利湿、消食开胃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季属火,暑热、暑湿为常见病因。夏季容易心火旺盛、湿邪困脾,从而影响消化功能,在饮食方面就需要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可多吃苦瓜、苦菊、绿豆、赤小豆、西瓜等,也可用某些食物熬成粥来健脾利湿、清热祛暑、消食开胃,比如西瓜皮粥、荷叶粥、丝瓜粥热,薏米山药粥。若再配以樱桃、桃子、草莓等生津之品,便可达到健脾开胃、增加食欲的效果。
      少苦多辛、适食酸咸
      苦味食物虽可清热,但食苦过度会损伤脾胃之气,影响人体消化功能,故夏季饮食应当“省苦增辛”。平时可以适当吃一些苦瓜、苦菊等食物,以清泄暑热之气;同时吃一些味辛健脾的食物,如葱、姜、香菜、荠菜、胡椒等。从中医理论来说,辛味多性温属阳,能行能散(“能行”即行气、行血的意思),所以夏季多食辛味食物可醒脾健脾,增强消化功能,增进人们的食欲,同时也符合中医理论所讲的“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甘泻之。”夏季出汗较多,加之暑热之邪易耗气伤阴,而酸味食物可敛汗护阴、生津止渴,又能止泻健脾开胃,故可食用酸味食物,如酸枣仁、乌梅、山楂等。夏季人体腠理疏松、汗孔开泄,人体一些电解质随着汗液流失,造成身体的不适,故可增加咸味的食物,如淡菜、紫菜、海带、海蜇等来补充足够的无机盐。同时,多食咸味食物还有利于滋补肾气。脾胃之气根于肾气,对肾的滋补也间接地促进了脾胃的消化功能。
      慎食生冷、勿贪寒凉
      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吃寒凉的食物,如冰激凌、冰西瓜、冰啤酒等来防暑降温。夏天人体的生理特点是“阳行于外,阴伏于内”,通俗来讲,就是外热内寒。夏季贪食寒凉的食物容易损伤脾胃之阳,而人体的消化功能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所以脾胃阳气损伤之后,人们常常感到腹胀而不欲食。此外,过食寒凉也常常导致胃肠受刺激引发胃肠痉挛,从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总之,炎热的夏天想要增强食欲,关键是在饮食上要有节制,按时吃饭。夏天饮食总的原则是多食清淡,以及可清暑利湿、易消化之品,少油腻,适当补充酸味及咸味食物,但是勿贪生冷、寒凉食物。除了上面提到的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外,保持稳定的情绪、适当的运动及足够的睡眠,也是保证人体消化功能正常的重要方面。
生姜一家人都用得上
      编者的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常吃生姜,不怕风霜”,生姜药食同源。中医认为,生姜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等功效。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记载了113个方子,其中近35%的方子里用到姜。接下来为大家推荐8个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的小方,利用生姜防病治病。
      养胃护阳、生姜米醋汁
      取鲜姜100克切细丝,浸泡在250毫升米醋中,密闭贮存3天后即可食用,每日早晨空腹服用10毫升;或将生姜切片泡入米醋中,每天3片,7~9点吃早饭时嚼食,此时吃姜更有助于升发胃气,促进消化,可长期食用。不建议中午或晚上吃。
      此方是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的养生保健药膳。路志正教授近百岁的年龄有着40岁的心脏,他每天早餐时都会吃两三片醋泡生姜,已坚持40多年。俗话说,“早吃姜,胜参汤。”生姜中所含的姜油酮、姜烯酚等物质具有抗凝血功能。平时吃一些生姜末或姜粉,可预防血栓。醋收敛,可把生姜的发散和温暖作用发挥到极致,提高人体体温,祛除体内湿寒。同时,生姜里的有效成分溶解到醋中,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脂肪的含量,有高血脂、高血压的患者都可食用。
      醋泡生姜又名还魂汤,可养胃、减肥、防脱发、预防慢性病、提升人体阳气,有助长寿。另外,夏季适量吃点生姜还能顺应阳气升发,符合《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理论,有助预防和治疗“空调病”。
      女性痛经、隔姜灸神阙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隔姜灸神阙穴(肚脐),效果显著。敷药材料为吴茱萸10克、肉桂5克、小茴香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以上诸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平卧,用碘伏给神阙穴消毒。取上敷药5克,填满神阙,上盖鲜生姜片,然后在鲜生姜片上放艾柱施灸。每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须完成3个疗程。第1个月,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治疗,1日1次,连续3天;第2、3月中,于经前3天开始治疗,1日1次,连续6天。该疗法可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止痛快,远期疗效好。
      晕车呕吐、生姜贴肚脐
      防止晕车呕吐,可在乘车前取生姜1片贴于肚脐,外贴1张伤湿止痛膏,效果显著;晕车后呕吐,可取生姜汁一汤匙,蜂蜜2汤匙,加开水3汤匙调匀,一次服下。
      美国和丹麦的科学家通过试验证实,生姜粉可缓解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晕动病症状,有效率为90%左右,且药效可持续4小时以上。因此,吃生姜或用生姜片贴内关穴,都有明显的防晕效果。
      产后腹痛、归姜羊肉汤
      产后如果出现腹痛,一般建议吃当归生姜羊肉汤:取生姜、当归各150克,羊肉1000克,加水适量炖汤,按食量分次服下。
      该方出自医圣张仲景记载的《金匮要略》,“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被中医推崇为温阳补血第一方。产后女性大多阳气不足、气血亏虚,阳虚生内寒,寒盛则痛;气血不养胞宫,不荣则痛。本方有补养精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当归、羊肉兼补兼温,当归养血活血;生姜宣散其寒,行气导滞;“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羊肉味厚气温,可补气生血、脾气得温,由此血寒自散,腹痛即止。该方适用于血虚内寒导致的产后腹痛者、体质虚寒者、贫血患者、阳虚易感者等,阴虚火旺或肝经郁热者不宜服用。
      风寒感冒、生姜配葱白
      风寒感冒初期或症状较轻者,可用生姜6克、葱白5根、红糖适量,煎汤热服。脾胃弱、消化不良兼咳嗽者,可加白萝卜250克;伴有发热口渴者,加绿豆15克、白萝卜30克、大枣4枚。对于感冒身疼、关节酸痛、发热不降者,可用生姜、葱白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将生姜、葱白、食盐共捣成泥状,加白酒调匀,涂擦前胸、后背、肘窝、手心、脚心。
      现代人普遍贪凉饮冷,易引起风寒感冒。葱白有发汗解表、通达阳气的功效。红糖不仅能调味、活血养胃,还能祛风散寒。白萝卜可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增加食欲,增强免疫力,也可祛风散寒、止咳化痰;绿豆能清热解毒、补中益气、利水退热;大枣补脾和营,可缓和生姜的刺激性,同时与生姜合用还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从而有利于药物吸收利用,调和营卫,加快治愈感冒。生姜、葱白、食盐、白酒共捣泥涂擦能发散寒气,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缓解疼痛、驱寒退热。
      美容祛斑、生姜煮汤饮
      明朝《奇效良方》中记载药方:“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甘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八两茴香一处捣,蒸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省似宝,每天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
      姜辣素对心脏、心血管有刺激作用,可加速血液流动、促进排汗,不仅可以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肌梗塞,还能排毒、养颜、减肥。另外,姜辣素有很强的抗脂褐素作用。生姜切片或切丝,在沸水中浸泡10分钟后,加蜂蜜调匀,每天一杯,可明显减少老年斑;或将生姜切碎,拌少量盐长期食用,祛斑效果也不错。
      关节疼痛、生姜热熨敷
      关节对寒冷潮湿天气异常敏感。常用生姜、葱白各适量,捣烂炒热,用布包好熨敷患处,一日数次;或生姜数片放患处,用艾柱进行隔姜热灸。
      脾主肌肉四肢,肾主骨生髓,关节疾病与脾肾阳虚、寒湿痹阻瘀血有关。生姜咸味入肾,热助阳气,辛散寒气,对寒瘀凝滞的关节疼痛很有效。另外,生姜中的姜黄素属于多酚类物质,具有抗发炎、抗氧化等作用,能有效抑制关节发炎,缓解关节疼痛。生姜和葱白可祛除寒湿、通阳补阳,祛除常年停留在身体里的寒湿,脾肾阳气更加健旺,腿脚寒湿逐渐散开,身体也慢慢强壮。
      夏秋腹泻、鲜姜炒鸡蛋
      夏秋季,人们喜食冷饮、凉菜,而这些食品易腐坏,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加上有些人暴饮暴食、三餐没规律,很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可能诱发肠炎。可将10克鲜姜切成碎丝,调和3只鲜鸡蛋,炒熟食用,食后喝红糖水350~400毫升,每日一次;或用生姜、茶叶各9克,水500亳升煎服。
      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起到开胃健脾、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夏秋季节,细菌生长繁殖活跃,容易污染食物引起急性肠胃炎,适当吃些生姜或用沸水冲泡生姜、茶叶后饮用,能起到防治作用。
 
天然良药——玉米须
“一根玉米须,堪称二两金”
      玉米须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味甘,性平,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岭南采药录》载,玉米须“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滇南本草》云,玉米须“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由此可见,玉米须的药用历史源远流长。
      可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一直有“一根玉米须,堪称二两金”的说法。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玉米须中含有多糖、黄酮、甾醇、有机酸、氨基酸、生物碱、皂苷等多种活性成分。多项研究证实,玉米须具有显著的降压、降脂、降糖等作用;常用于高血压、糖尿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炎、黄疸、水肿、小便不利等疾病的治疗。
      抗癌玉米须中的活性成分通过使致癌物质失活、干预基因表达和细胞信号转导、抑制癌细胞增殖侵染、促进细胞凋亡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以达到抗癌的目的,对胃癌、肝癌、皮肤癌等均有效。
      消炎玉米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四联球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和沙门菌都具有抑制作用。
      保护肝脏和肾脏玉米须还可起到有效保护肝脏和肾脏的作用,可维持机体代谢的稳态。
需注意,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玉米须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副作用。但对于低血糖、低血压,尿频、尿急的人群来说,会加重相应症状,需引起警惕。
      介绍6款药膳
      1玉米须茶
      原料:鲜玉米须30克左右(干品约10克)。
      做法:将原料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即可。
      功效:有降压、降糖、降脂等作用
      2玉米须石斛茶
      原料:石斛10克,鲜玉米须20克(干品约6克),鲜芦根15克。
      做法:将以上三味用水煎代茶饮,一日1剂。
      功效:可清热养阴利尿,适用于口干津少兼小便短少者。
      3玉米须荠菜汤
      原料:荠菜花15克,鲜玉米须30克(干品约10克),白茅根18克。
      做法:将以上三味用水煎服。
      功效:可凉血止血利水,养阴清热,适用于阴虚的尿血兼有水肿者
      4玉米须茵陈汤 
      原料:鲜玉米须30克(干品约10克),茵陈蒿20克,蒲公英10克。
      做法:将以上三味用水煎服。
      功效:可清热利湿退黄,适用于湿热型的肝炎、胆囊炎患者。
      5玉米须车前子汤
      原料:鲜玉米须50克(干品约16克),车前子9克,甘草6克。
      做法:将以上三味用水煎服
      功效:可清热利尿,适用于尿路感染兼有小便黄赤者。
      6玉米须大枣汤
      原料:鲜玉米须50克(干品约16克),大枣5枚。
      做法:将以上两味以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适用于特发性水肿(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肿)人群。
      小贴士:玉米须要去哪买?
      很多人会有疑惑:“玉米须是要去药店买,还是只要是玉米外面的须就可以?”其实,玉米须不用刻意去买,菜场、超市等都可以买到,只要是玉米外面的须就可以,鲜用或晒干生用均可,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
读懂蛋白质,保护肾功能
      去体检时,抽血、验尿等常规项目必不可少。一些人拿到检查报告后会发现尿蛋白、血肌酐、尿葡萄糖等指标出现异常,这是否预示肾脏出了问题?本期为您解答。
      这些蛋白尿不用处理
      正常人的尿蛋白为阴性,即化验单上呈减号(一),若出现加号需引起重视,但也不必恐慌,首先应排除假性尿蛋白的情况。医学上把尿蛋白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尿蛋白,一种是病理性尿蛋白。生理性尿蛋白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女性月经期间,生殖道分泌物混合在尿液里会验出尿蛋白;感冒发烧时、剧烈运动后,也可能检出尿蛋白呈阳性。碰到这类情况要进行复检,若复检后依然存在蛋白尿,可能提示肾脏出了问题,需及时就诊,查明原因。
      年轻人中比较常见两种蛋白尿现象。一种是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俗称“胡桃夹现象”,指左肾静脉回流到下腔静脉中,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受压变狭窄,引起的轻度蛋白尿和血尿,多见于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长、身形瘦高的青少年,这种情况一般无需处理。另一种是体位性蛋白尿,多见于比较瘦的青少年,且化验出的尿蛋白时有时无,令人困惑。这种情况下,需要做立位和卧位的尿常规。如果在平躺状态下没有蛋白尿,而在直立两小时后检出蛋白尿,很可能就是体位性蛋白尿,也不需要处理。所以,如果家长碰到孩子尿蛋白查出来一两个“+”,不要过于焦虑,也不要自认为是肾炎,给孩子服用各种偏方草药。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孩子的体型是否细长,排除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或体位性蛋白尿的可能,再做判断。
      病理性蛋白尿往往悄无声息
      在排除生理性因素引起的蛋白尿后,才考虑病理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可以是肾炎引起,也可以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引起。
      年轻人中较常见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它的发生无声无息,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一般在尿检时发现有蛋白尿。如果平时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尿里有泡沫。但要明确的是,尿蛋白可以有泡沫尿,但泡沫尿不等于就是蛋白尿。大多数情况下,蛋白尿查出一两个“+”,平时小便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建议大家每年做次尿检,以便及时发现疾病。
      老年人常见的是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心脑肾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如果血压、血糖控制不理想,影响到肾脏就会表现为蛋白尿。
      血尿及时排查泌尿肿瘤
      肾结石、肾炎、肾肿瘤等,除了有蛋白尿,还可能表现为血尿。临床上通过尿检发现的肿瘤,以无痛性血尿为主要表现。因此,当老年人突然出现无痛性血尿,要特别警惕泌尿系统肿瘤,需到医院做超声、CT排查,必要时建议进行膀胱镜检查,尽早发现膀胱内壁是否有早期肿瘤,及时干预。
      还有一种继发性肾病专挑老年人——小血管炎肾损伤,是一种免疫相关疾病。其病情凶险,患者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在短期内大幅度恶化,严重的患者还会有肺出血、咯血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尿毒症。小血管炎肾损伤早期没有特异性表现,有些患者会出现乏力、恶心、呕吐、手脚麻木等。
      在这里特别提醒老年人,如果出现手脚麻木或感觉手脚有蚂蚁在爬,不要简单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有可能是血管炎在神经系统的表现,要及时就医进行血液和尿常规检查。当血肌酐值超过104微摩尔每升,或在短期内血肌酐值迅速上升,甚至伴有血尿、蛋白尿,一定要排除小血管炎肾损伤。
      糖尿可能是基因突变
      正常人的肾脏可以把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尿液里不应该有葡萄糖,如尿液中有葡萄糖,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不过,有些患者无论做多少次血糖检测,都显示正常,但每次尿检均显示尿葡萄糖有4个“+”。其中一部分人可能是糖吃多了影响了小便指标,但有些人在空腹检查后;小便照样有尿葡萄糖,这说明尿葡萄糖超标并非吃出来的。这种情况可能是肾小管重吸收糖的环节出了问题,使糖不能被肾脏重吸收。这时,医生会建议患者做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基因 检测,看患者是否出现某种基因突变造成的肾性糖尿。但这种突变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要过度运动。
      长期尿路感染排除诱因
      育龄妇女比较常见的是尿路感染,一般表现为白细胞尿和血血尿。反复尿路感染的患者要查找原因,如果诱因不排除,长期尿路感染会影响肾功能。
      如果患者存在反流性肾病,在肾积水的情况下,患者只要稍微劳累就会发生尿路感染。这种情况除了控制尿路感染也要排除诱因,只有尿路通畅了,感染机会才会减少。有些老年人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引发尿路感染,因为小便里有糖,而糖是细菌的“食物”会使其加速繁殖。肿瘤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也容易出现尿路感染,所以治疗上要从平衡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来来改善尿路感染。
      对于无症状性菌尿的老年人,不提倡长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尤其是有复杂尿路因素的。这类情况即使患者使用很强的抗生素,细菌也无法彻底清除,长年累月使用会导致副作用更大。对于反复尿路感染、有症状的老年人,如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一定要及时诊疗。必要时可以在正规治疗后,采用小剂量抑菌疗法,目的是用最低剂量的抗生素控制细菌生长,同时对患者的副作用也最小。
 

 

  • 上一篇:健康保健信息 第二二一期
  • 下一篇:健康保健信息 第二二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