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征文. 散文

发布时间:2021-06-29

广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的历史起点

——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德阳市老科协社科组   江红颖
 
      1977年开始,四川省广汉县相继在西高公社、金鱼公社实行“包产到组”联产计酬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80年广汉县向阳公社撤社建乡,初步理顺农村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广汉包产到组和撤社建乡的改革实践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广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的历史起点浅谈一点个人看法,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广汉成为全国农村经济改革发祥地之一历史逻辑
      为什么21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深刻的社会变革会出现在四川省广汉?其历史逻辑在哪里?笔者认为研究这一问题对于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的历史起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包产到组并不是首先在四川省广汉县出现。1961年,全国一些地方的农民为了渡过困难,自发地搞起包产到户。安徽在1962年的年中,包产到户发展到了占农户的80%。不久,受到严厉批判。以至此后谈“包”色变,噤若寒蝉,文革时期包产到户更被视为修正主义。
      虽然包产到组并不是首先在四川省广汉县出现,但是广汉却成为全国农村经济改革发源地之一,其历史逻辑在哪里?笔者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改革离不开党的领导。四川省委对广汉县包产到组改革探索旗帜鲜明的坚决支持是广汉农村经济改革得以坚持和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二、社会环境开始松动。粉碎“四人帮”和文革的结束,使长期以来对人们思想的桎梏开始松挷。正因为“敢为天下先”有了“敢”的社会环境,才可能有“天下先”的效果;三、穷则思变。广汉包产到组和撤社建乡是逼出来的改革。作为自下而上的改革,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变革中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可以说,广汉的农村经济改革就是人民的选择!四、改革前原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人民公社体制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那种一种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已经严重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为其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生产力的内在发展要求不可能长期受到压制,它必然冲破生产关系的禁锢,这样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的来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撤社建乡是包产到组试点成功后农村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必由之路
      广汉包产到组改革取得实效并在全县相继推开后,“搞农业的搞农业,搞工业的搞工业,搞商业的搞商业,这个公社就空了,成了空牌子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人民公社这一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农村经济社会管理体制走到了历史的尽头。1979年9月,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政、社工作分开试点,面对这一社会变革,省委回应:农村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980年5月,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1980年9月,“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牌子被摘下,挂上“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向阳乡成为全国最早改变政社合一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党政分工、政企分开的新体制乡。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出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府作为基层政权、普遍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等规定。广汉向阳撤社建乡实践成为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的肇始者,功不可没。
      广汉向阳撤社建乡的实践再次深刻地证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时生产关系也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广汉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顺应了民心,顺应了经济规律,顺应了历史潮流,在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这同时也深刻地启示我们,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中心,只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不断前进。
      巩固改革先发优势与发展持续赋能                    
      从全国来看,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一些原来改革滞后发展滞后的地区却后来居上,而原来一些改革走在前头的地方却由于种种原因,在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位次上出现反复或曲折,这种改革先发地区发展反复与改革后发地区后来居上引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发人深思。从总体上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改革属于增量改革,属于做大蛋糕,普惠式的利益均沾式改革,这与后来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存量改革,分配蛋糕式改革,调整利益格局式改革相比,还有很大的区别。改革初期增量改革的主要阻力来自思想障碍和政治风险,主要体现在“敢”与“不敢”,体现在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客观地说,改革先发地区的增量改革使区域发展拉开差距变得相对容易,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改革初期的增量改革毕竟有它的一定局限性,它对经济发展的刺激或推动总是有限的,在区域上有局限,在刺激时间上有限制。而且这种改革虽有“敢为天下先”的先发优势,但这种改革也是天下人易学。在党中央连续几年出台“一号文件”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农村改革迅速得到强力推广,很多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就跟上来了,而原来改革先行地区的先发优势不再明显并逐渐失去,各地经济发展你追我赶的势头开始出现。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深刻说明,起步靠改革,发展靠深化。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改革不能停顿,改革还需不断拓展不断深化。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改革,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巩固改革先发优势与发展持续赋能将是我们长期面临的共同问题。

      广汉农村经济改革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的历史起点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波澜壮阔,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通过短短40年来的奋斗,成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中国改革走过的路,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他还说,“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邓小平同志这里所说带头改革的四川省,其代表就是广汉县。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的历史起点是农村经济改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广汉农村经济改革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的历史起点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无可替代!如果站在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我们有理由说,广汉农村经济改革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进程,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的变化!
 
伟大历程  辉煌业绩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感言

德阳市老科协社科组  曹殿平
      一、回顾
      在全国各族人民热烈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会自然地回忆起党的历史,党的战斗历程及它创造的辉煌业绩。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一百年,即是艰难曲折的,更是伟大辉煌的,用辉煌百年概括,当之无愧。
     (一)伟大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1921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是28年;从1949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1978年是31年;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的41年。
      1、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20世纪20年代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在宣传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在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其标志是召开了中共一大。
      从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党经历的主要历程是:
     (1)走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也就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
     (2)排除了党内左右倾路线干扰,毛泽东的正确路线统一了全党,以七大召开为标志。
     (3)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经过二万五千里千里长征,从江西瑞金转移到陕西延安。
     (4)经过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党一起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日本的侵略。
     (5)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
     (1)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
     (2)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五年计划。
     (3)搞了一系列运动,比如反右和文革等。
      3、改革开放时期(1978-现在)
      政治思想路线重大改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详细情况在“辉煌业绩”中叙述。
     (二)辉煌业绩
      党建立一百年来,走过了艰难曲折伟大豪迈的战斗历程,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可概括为做了三件大事:取得了一个伟大胜和两个伟大成就——既成功地进行了民主革命,并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成功地进行了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辉煌成就。
      简述如下:
      1、第一件大事
      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推翻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这也是毛泽东回顾一生时认为成功满意的两件大事中的第一件。
      2、第二件大事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要着重指出两点:一是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为以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期间还成功地研制了“两弹一星”;二是在寻找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沉重教训。
      3、第三件大事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可概括为实现了三大伟大转变,取得了三个辉煌业绩。
     (1)三个伟大转变
      第一,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第二,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第三,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
     (2)三个辉煌业绩
      第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1年,经济增长迅速,连续保持在9-10%的增长,这不仅赶超了亚洲四小龙,也赶超了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
      第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2011年中国GDP超过了日本经济总量位列世界第二,由经济弱国转变为经济强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体现综合国力的令中国人骄傲的许多世界第一频频在中国出现,比如中国高铁,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等方面都已居世界前列。什么世界第一水电站,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等等。
      第三,人民生活快速提高:由不完全温饱转变为基本小康,2020年全国9980多万农民摆脱贫困,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二、祝贺
      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也在此向伟大的党致以衷心的祝贺,既祝贺党取得的辉煌业绩,还祝贺党创造了历史!
      以下几点可说明:
     (一)从我国王朝更替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夺取政权以来,已执政70余年,与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相比,时间不算很长,但却超过秦隋两朝和中华民国。秦朝是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历时15年;隋朝是公元589年至公元618年,历时37年;中华民国是公元1912年至1949年,历时37年。当然,共产党执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秦、隋、中华民国在性质上有着本质区别旳政权。秦隋是世袭制的封建王朝,中华民国是一个官僚资产阶级政权,两者都是少数剥削阶级对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是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
     (二)从政党政治角度看,一个政党在一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执政超过70年,是创造历史的。综观世界政党政治的历史仅有200多年,最早起源于欧洲英法等先进的资产资本主义国家,后来传播到北美大陆。但无论是英国保守党和工党,还是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很少有一次连续执政超过70年的,因为他们搞的是选举制,轮流执政,一次选举上台一般为4-5年期,即时连选连任也不过8-10年。而且美国在罗斯福总统死于任上之后,美国宪法规定,每届总统任期只能连选连任一次,也就是可以连任八年。
     (三)从无产阶级政党政治来看,无产阶级政党政治时间要晚于资产阶级,大约是150-160多年时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它是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雏形——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无产阶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很长时间里很少取得政权,直到1917年,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才经过暴力革命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其历史是93年,执政75年,从现在看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超过,但苏共及其政权是以失败解体而告终的,这与正在和平崛起,走向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除苏联外,二战以后还有东欧一些国家及亚洲的朝、越、蒙、美洲的古巴等国家的共产党也取得了政权,但这些国家一则很小,二则大多随着苏联解体而宣告失败,政权性质也改变了,由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当然也不能跟中国相比。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历史是不争的事实。
      三、感恩
      我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是老共产党员、离休干部的后代,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知识分子,这些使我深深感到,是共产党解放了我及我的全家,是共产党教育了我,培养了我。说共产党对我恩重如山,并非夸张之词,而是历史真实。
      我是近八十岁的人,对党的百年历史,特别是建国后七十多年的历史,我是亲身经历的。建国前的28年,我也经历了其中的一段,那是在孩提时代,使我感受到党的艰难历程,体会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上世纪40年代,我出生在苏北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可以说我是在新四军和日军激战的枪炮声中出生的,著名黄桥战役就是在苏北打响的。我七八岁时,抗日战争结束不久,解放战争又开始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又在我的家乡苏北爆发了,我的家离淮海战役中消灭黄百韬兵团的碾庄只有几十公里,我听不到碾庄的枪声,但我亲眼看见开往淮海战场前线的解放军部队,在我老家门前过了三天三夜,有的还住在庄上。我的一个叔叔家哥哥还领着我在过兵的大路边,仔细辨认前面走过的每一个士兵,想从中找到我的父亲。这些都告诉我,共产党的政权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大家想想看,中国的许多城市,如东北的四平、锦州,华北的天津、太原,华东的济南、徐州、南京、上海等,如在前面加一个动词“打”字,那里一定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战争故事。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30年中,我是参与者、经历者,但主要还是一个学习者,在1950年至1978年的30年中,我有18年在读书,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这期间我小学读了6年,中学读了6年,大学本科四年,结果在学校呆了6年才离开学校,直到1968年才分配到四川,成为三线建设战线上的一名央企职工。
      改革开放的43年,是共和国欣欣向荣的43年,是经济发展最快的43年,是党取得辉煌业绩的43年,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对我个人来说,也同样如此,这期间也是我个人事业、工作、家庭、生活最美好的时期。
首先我的父亲、岳父两位老党员、离休干部平反了冤假错案,恢复工作待遇;其次我入了党,提了干,评了职称,成了我们家庭中第一个有高级职称的县级干部。
      我的成长史表明,我的进步发展,我的工作事业,我的幸福家庭,都是党给我的。共产党对我恩重如山,感恩共产党是我生活工作的不竭动力。在职是这样,退休后依然如此,上班工作是有限制的,年龄到了就要退休,但共产党员为党为群众做事情、作贡献是没有限制的。想到这些,我身上就有用不完的劲,也不知老之将至。2012年我写了篇文章,“人生第二春”,对八年退休生活做了梳理:60岁上老年大学,学习第二外语;参加老科协,积极建言献策;我应聘党史办,编篡地方党史;还承担单位离退休支部和关工委等社会工作。虽然活动多多,忙忙碌碌,但是心态自然,觉得充实,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我的基本心态。
      最后我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党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再创辉煌!

 

      

德阳市老科协东电组  周  延

      今年四月,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夕,我千里驱车,过成都,下泸州,来到贵州赤水,凭吊当年红军长征的遗迹。
      站在滔滔东去的赤水河畔,我心潮好似奔流的河水,波涛汹涌,激荡澎湃。
      1935年,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同志指挥下,正是在这里进行战略机动,四渡赤水,巧妙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然后昂然北进,踏上抗日救国的伟大征程。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已经走过了86个春夏秋冬;这片曾经充满刀光剑影的土地,经受过了86度雨雪风霜。
      86载沧桑,时光无情,地覆天翻,今天的赤水早已是另一番景象。当年红军走过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宽阔的高等级公路,车来人往,通达四方;当年红军洗涤征尘的河岸,已经建起日夜运转的水电站,把光明送往红军驻扎过的村镇城乡;当年红军充作干粮的野果树,已经培养成郁郁葱葱的果林,果农们正在林中辛勤劳作;当年红军曾经露营的荒凉山坡,已经改造成人们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86年岁月,弹指一挥,白驹过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红军留下的印记仍然历历在目。那高高耸立的山峰,就像红军战士伟岸的身躯,傲然挺拔;那密密排列的树林,好似红军战士雄壮的队列,待命出征;那鲜红似火的丰收果实,恰如红军战士头上的红星,熠熠生辉;那奔腾激昂的波涛啊,就是红军战士冲锋陷阵的呐喊,声震苍穹!
      86度光阴,历史的硝烟渐渐散去,历史的伤痕渐渐平复,赤水这方秀美的山水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在这片土地上,油气井架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山 村花果园星罗棋布,姹紫嫣红;乡镇集市上人头攒动,生意兴隆;美丽的瀑布群风光无限,游人如织!
      站在赤水河畔,听奔流河水的娓娓述说,赤水的古往今来,萦绕耳际;看苍茫大地展示的壮丽景色,赤水的锦绣山河,如画如诗;想赤水86年艰难发展,曲折前进所带来的启示,不由得诗兴勃发,口占一绝:
      千里奔波寻史迹,万般感触在心头;
      光阴易逝情难逝,一江赤水向东流!

                 
为 信 仰 行 走 的 老 党 员

德阳市老科协医卫组  李 淮

      德阳市人民医院的老党委书记董毅,坐在我面前,声音洪亮思维敏捷,言谈举止中还透着个“老顽童”的欢眉喜眼。他,须发皆白、目光明亮、精神矍铄。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他87岁高龄,耄耋之年,在生活中,在行为上,还有着年轻人的活力。他是德阳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创始人之一。我们在一起回忆德阳建市后医疗卫生战线几十年的建设历程,他侃侃而谈,有说不完的话呢。
      一、信念
      “古来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一个人的心灵,一个人的信念,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心路历程。老书记从建国初期参加革命,1951年5月1日入党,一生受党的教育和培养,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                                                                              
      建国初期,老书记还是个毛头小伙子,他说自己不怕死,在当年的清匪战斗中跑得快,总是冲锋在前。下乡剿匪,山间小路,丘陵地带,爬坡上坎,不觉得苦,不觉得累。脸上头上冒汗水,手掌一抹;脚板跑路磨起老茧,照常走路风快。遇上土匪,子弹横飞耳朵边檫过,手榴弹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爆炸,有同志流血受伤倒在自己身边,还有两次子弹飞来,差一颗米的距离就要被土匪打死。他笑了笑,说:“那年月真的是提着脑袋跟共产党闹革命”。停顿一下,他又说:“要坚决跟党走,做党的忠诚战士,就是要不怕流血牺牲。”
      1966年至1971年,老书记长达6年被批斗、站高板凳、被贴大字报、大字报上的名字被红笔打叉、戴两尺长的高帽子、关黑暗牛棚、家庭破裂、开除党籍、在批斗中被飞来一脚踢倒在地,昏死过去。当时心理压力非常大,处境十分困难,没有人敢出手帮助,吃不上一口热饭,喝不上一杯开水,就连说句暖心话的人都没有一个,熟人、朋友见面都绕道走。但不管处境多么难,老书记坚信,共产党的性质不会变,黑暗总会过去,光明就在前面。                                                                          
      1983年德阳建市,老书记调任德阳市卫生局副局长兼德阳市卫生防疫站站长和党支部书记,为建设德阳市医疗卫生系统,跑东走西,做了许多前期工作。并理顺了德阳卫生防疫站的人事班子,做好日常事情,使防疫站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1990年4月,担任德阳市人民医院第一任党委书记。工作辛苦事情多,杂七杂八。老书记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千条线万条线,抓住主题是关键。他抓政治、抓医生护士的思想工作,办好每月一期“医院动态”,重视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文化建设,带动医院文化建设,以医院文化促进医院各方面工作。自己带头写文章、编文章,发动医院各科室的年轻人当通讯员,写自己身边发生的救死扶伤先进事例编入医院动态,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来搞好医院建设。因为他知道,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必将结出丰硕的物质文明之果。
      市医院初建条件艰苦,连他所在办公室办公桌前的藤椅都是一把破旧烂藤椅,没有坐几天就散架了。他找来粗麻绳,根据藤椅横竖结构修了又修补了又补,还就勉强能够再坐一坐了。当时《德阳日报》记者到医院采访,看见修补后的藤椅,撰写了老书记勤俭办院的事迹,这把藤椅成了报道对象。                                              
      1992年,德阳市人民医院开始创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用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耕耘。全院职工在老书记为首的院党委班子领导下,创造了最佳的精神风貌。院党委提出了全院职工发扬四种精神:主人翁精神、奉献精神、进取精神、协作精神。当时全院六百多名职工,大家没有休过工休假、探亲假,没有休过完整的星期天,有的医生护士加班加点熬更宵夜,甚至吃住都在科室。争创“二甲”,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大大加强,医院的医学科技得以进步,医院的服务态度明显改善。现在回忆起来,医院在达“二甲”时,比达“三甲”费劲多了。正是有了达“二甲”医院时,各个科室各个系统各个方面老书记带领大家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后来达“三甲”时,德阳市医院才会那么轻松过关。现在,许多老同志在回忆当年艰苦创业时都有这样的感概。在这上面,老书记是达“二甲”医院的有功之臣。他的总结性文章《重塑“白衣天使”形象》,对德阳市人民医院争创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给予纪实性总结。这篇文章在当年的《德阳日报》刊登,并在德阳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                                
      二胸怀
      “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老书记的胸怀开阔无边,胸襟博大容人。                     
      参加革命之初,17岁的他是当时县土改工作队最年轻的组长;在省城《四川日报》工作时,他是最年轻的科长;在安县任县委副书记时,他是全省最年轻的县委副书记。论资历,讲能力,老书记当一把手是没有问题的。但他淡泊名利,调动到德阳市工作,没有计较自己正县级待遇,从党的事业出发,积极推荐一位比自己年轻、有学历、懂业务的同志担任德阳市卫生局长。            
      在对待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时,以豁达、大度、包容的态度待人。有个年轻人,在1967年时曾经对老书记大打出手,犯下错误不能当兵。老书记知道情况后,不计前嫌,专门去有关部门说情,解释年轻人一时犯错要谅解,让人家有改正的机会。后来此人被批准当兵,年轻人找到老书记,激动得下跪表示感谢。                                         
      担任德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一切以党的工作为重,自己受点委屈不要紧,党的工作是大事情。有坐在一个办公室的领导同志与自己发生矛盾,生气了,一下子把办公室东西都搬走,意思是表示不干了,老书记想了想,走到那位同志的家里,登门做工作,轻言细语讲道理,说原则问题不让步,小事情小矛盾可以包容可以不计较。那位同志思想通了,把东西又搬回到办公室,继续履行他的职责。
      老书记能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工资待遇。2012年以来,他拿的生活补贴比后来的同级、下级都低,爱人的待遇也低于同年参加工作的人,他不斤斤计较钱与物质的享受,自知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常乐,没有因为自己是领导就去争钱争待遇。                     
      三境界
      “身飞天外山如镜,人到云中海似杯。”老书记的眼光独到,精神境界高尚。           
      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做领导,老书记能看到人才,能无私的帮助医院里普通的医生护士。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把握好党的政策。老书记退休快30年了,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一说起老书记,还记得他对人对事的无私奉献,伸出大拇指赞扬。                                                            
      在培养年轻人上能大胆出新,为年轻人压担子,为年轻人的成长铺平道路。一位年轻人在北京某大学读管理学回医院后,有领导要求他回原来的科室工作。老书记在院党委会议上力排众议,坚持说培养年轻人就要让他们有适当的工作岗位,要压重担子,挑重担子,建议安排在医院医务处做管理工作。年轻人到职后,他给与指导、关心,扶上马还须送一程,年轻人后来成为医院的优秀管理工作者。在他看来,扶持、培养年轻一代,以老带新,是老同志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有医生调科室,思想不通,不愿意动一动,老书记说服他,多接触患者,多了解病种,对自己业务有帮助,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老书记打比喻讲道理的说服下,医生愉快到了新的岗位。
      有医生、护士在与患者的治疗或者沟通中发生矛盾,他总是站在患者的立场,替患者着想,对医生护士严格要求,做得不对的地方严厉批评。
      四余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04年12月28日,德阳市老科协正式成立。老书记当选为德阳市老科协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健康保健分会副会长(现已更名为医卫组)。参加老科协活动17年,为老科协医卫组发展壮大做了许多工作,撰写了多篇有价值的建言献策文章和纪念性文章。
      老书记退休了,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退休,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很坚定。老书记没有坐在家里,他把时间用在了关心和关注德阳市医疗工作,普通老百姓就医问题上面。他去医院档案室,翻阅病例病案、查资料、整理文案;他去社区,走访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疾病患者家庭;他去乡镇卫生院,病床前、治疗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留下了他的身影。
      2020年7月9日,86岁的老书记与德阳市老科协医卫组专家们一起,顶着初夏的太阳,坐了两个来小时的汽车,到中江县龙台中心卫生院,开展乡村医疗振兴,助力乡镇医院的活动。到了龙台中心卫生院,顾不得坐下来休息休息,喝上一口热开水,就与龙台中心卫生院主管业务的副院长一起,去了卫生院的门诊部、四个住院部科室。上楼爬梯,扶着楼梯慢慢走,进病区,入病房,见患者,与医生、护士、患者交谈,并做了记录。
       从2011年开始,老书记每年都有一篇重量级的建言献策文章:“关于加快市级医院改革发展的建议”“三年内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关于建立我市老年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优化服务质量 让老年人感受到医改的成效”“从数字看市医院发展”“相信党热爱党,不忘党恩”“勿忘国耻,保卫和平,反对战争”“关于我市健全健康扶贫长效机制的建议”“德阳医疗系统怎样应对全国抢才大战”“关于我市巩固和发展医联体的建议”……这些文章都是经过老书记实地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才动笔写作的。
      2017年老书记撰写“关于加强市级医院改革发展的建议”,他对医院的等级、各医院的门诊量、住院患者数、医生护士人员数量、年收入等都有数据。有了这些数据,经过反复思考,看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切合实际可操作的具体措施。这个建议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贴近实践,符合客观规律,有预见性,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他们就注意改进。如“发展特色专科”的建议,德阳市三医院的口腔科、四医院的中医科都办得有声有色。二医院的老年病专科受到好评,并取得了成效。市医院不仅扩大了专科范围,现在专科门诊有了新的发展,为提高疑难重症患者的需求,以院长麦刚为首的一级专家(主任医师)的知名专家团队,为精准治疗,麦院长限10个号,其余专家各限20个号,受到患者的欢迎。
      “加大医院体制改革”的建议文章出来后,市二医院与社会资本共建健康体检管理中心;上海宏信集团与市五医院共建综合性医院。“规划玉泉小区医院”的建议,已经由旌阳区确定在那里建个县级医院。
      共产党员的心里永远以人民为重。一次,老书记参加市老科协活动回家路上,遇到安县农业局一位退休老人昏迷在三轮车上,立即将他带到市医院请医生进行救治。经过抢救转危为安,医生说送去及时,晚一点就没法子救了。他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既防止自己发生意外,还可以抢救别人。有次出门,遇到一位老人突然倒在椅子上,他马上掏出“速效救心丸”给她服下,立即叫救护车把她送往医院。他们身体康复了,来向老书记表示感谢,老书记摆摆手,乐呵呵地笑了,他觉得自己这样做是非常快乐非常幸福的事情。
      人生亦老天难老。老书记年事已高,还积极参加老科协活动和退休支部党组织生活。2021年1月2日,又撰写了建言献策文章“关于加强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建议”。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热爱老科协工作者”“老科协优秀会员”,并获德阳市“建言献策”奖,为德阳市的医疗建设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老书记家里,有一幅德阳著名画家为贺他八十高龄画的国画,画上有两只鹤,鹤颈长歌,紫槐茵茵,祥和大气,有仙风道骨之感觉。画随我愿:董毅老书记为信仰而行走,祝愿有70年党龄的老人健康长寿,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广汉市老科协  叶文定
 
      在“天府之国”西北,一条大河从龙门山中奔腾而出,过彭州穿什邡,进入“遥拱神京,近接省会”的川西明珠广汉。她从深藏神秘的古国古都遗址三星堆北面流过,很快进入广汉市区,穿城而过,奔向东南方向的金堂。
      这条大河就是湔江,由于它在什邡马井镇边与鸭子河汇流,因此在广汉境内又称鸭子河。几百年来,每到汛期,怒涛翻滚的激流沿着古城北面,冲刷着起伏的乱石堆,窒息着低矮的芭茅丛,扑打着破败的沙土堤,围困着稀疏的杂树林,夹带着骇人的漩涡,一路咆哮,势不可挡。在洪水无情的冲击下,河堤年年变形,河床越来越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望着北岸那几百亩荒凉的河滩,仍然只能摇头叹息,束手无策。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古老而荒凉的河滩带来了新生。1984年9月,汛期刚过,孤僻的河滩突然热闹起来,机声轰鸣,人声鼎沸。那起伏的沙石堆被推走了,形成了宽大的深坑,推走的沙石垒成了高高的河堤;芭茅清除了,树木“迁居”了,荒滩破堤消失了,绿树青草出现了------
      处于城乡结合部、从没被人看重的这片河滩,突然发生巨大变化,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城里人站在河对岸,乡下人来到工地边,大家眼观耳听,议论纷纷,发挥各自的想象,充满无限的希望。
      光阴荏苒,几度春秋,河滩逐渐展现了新貌:大桥北岸不远处,一座外观简洁明快的大门上,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所书“金雁公园”四个金色大字映入眼帘,特别醒目;笔直、坚固的新堤北面,两百余亩深坑变成了绿树环绕的湖泊(因湖面宽阔,又俗称“水上公园”);湖周边六百多亩沙滩变成了沃土。再后来,岸边垂柳摇曳,湖面碧波荡漾,浪里游艇穿梭,水中鱼群追逐;小岛林木葱茏,水波闪动倒影,鸬鹚枝上跳跃,白鹭空中盘旋。
      满眼绿茵的草坪西面,环绕着神态各异、维妙维肖的声控生肖雕塑群。人们把自己的属相投入塑像,就会听到那特有的声音,龙吟虎啸、牛吼马嘶不时传入游人耳畔。草坪周边步道两旁,有枝条伸展的塔柏、银花翠叶的玉兰、冬日闪金的银杏。再往西行,有热情似火的海棠林、蜂鸣蝶舞的桃花溪、花如飞雪的梨树林、热带风光的棕树群、儿童欢笑的游乐园。穿过修长挺拔的香樟林、名列珍惜的楠木林,就到了碧波拥翠的荷花池。池的周边,有早迎春天的樱花、风送暗香的桂树、深冬凌寒的梅花。两排高大的榕树,沿着河堤傲视涌浪;几笼苍劲的翠竹,顺着湖岸摇动枝叶----一步一景,千姿百态。春看桃花夏赏荷,秋赞金桂冬夸梅,还有紫薇、虞美人、三角梅等色彩各异的鲜花,娇媚诱人,各显神采。景色四季变幻、年年如新,让人如入梦境、流连忘返。
      湖周围建有3. 3公里长的观览铁路,开行“国际列车”。从湖东“北京车站”出发,远涉印度洋,驶往“开罗”;越过地中海,经过“雅典”,进入“莫斯科”;告别“英吉利海峡”,横跨大西洋,抵达“华盛顿”;驶过太平洋,来到澳洲“悉尼”。穿过这些颇具异国情调的微型仿真建筑,绕湖一周,湖光山色,一览无余。走下观览车,漫步园林中,观赏金雁宫、柯林石柱、希腊长廊、卧湖山等景点,不仅能感受中国江南园林的花红柳绿、秀亭曲径,还会惊奇的发现桃林边“西西餐厅”那别具风味的欧式建筑;东大门内那四只展翅腾飞的金雁铜像,会让你难以忘记这处园林的名字——金雁湖!
      金雁湖之得名,一是源于神话传说:仙姑私下凡界触犯天规,被贬为飞雁囚于此地水中,后有盗宝贼闻声而至,谁知一触摸即化为四只金雁腾空而起;二是因湖畔湔江下游不远,有座历史悠久的金雁桥。桥又因河得名:广汉境内的鸭子河,清初曾称金雁水,近代始称鸭子河。什邡(历史上多次与广汉合为一县)古县志称:“河之高岸,冬多藏燕,颔赤如金”。三国时代,刘备引兵入川,兵临广汉县城,守将张任战败,金雁桥头被擒,宁死不愿投降,两千多年以来,深受蜀人敬仰,金雁桥因此久负盛名,金雁湖也引以为荣。
      金雁湖形似葫芦,东宽西窄。葫芦颈处的拱桥,游人或南来北往,或驻足观览。湖边岸柳,春来嫩芽点缀,夏至绿荫掩映,秋深金枝摇曳,冬日阳光透射,游人各取美感,乐此不疲。湖南岸两座高高的兰色古希腊圆堡,六根古希腊圆石柱,临水挺立。300米长的古希腊长廊,时而傍湖延伸、曲径幽雅;时而入水荡涤、浮桥相联。游人过此,或拨柳望景,或溅水湿鞋,情趣无限。廊中心的四方亭边,“昼、夜、晨、暮”4个男女裸体汉白玉雕像,是唯人体美为骄傲的意大利著名雕刻家、画家、诗人、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杰作,世所罕见。
      1991年,金雁湖初步建成,正式对游客开放。金杯银杯不如口碑,金雁湖顿时名闻遐迩,游客蜂拥而至。四川电视台一度在天气预告中把金雁湖作为广汉的地标,成都、绵阳等地领导也慕名而来参观学习,对荒河滩上建成如此规模和景观的公园赞不绝口。公园每年都要举办各类大型活动,春天举办名花展,秋天举办菊花展,规模宏大,人流如潮。荷兰郁金香、德国报春花、洛阳牡丹花和种类繁多的菊花,让游人流连忘返、印象深刻。每年的正月十六,园内开展富有广汉特色的民间活动“保保节”。已经成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拉保保”,是广汉的特产,几百年来都在旧城内“房湖公园”等地进行。金雁湖因为场地开阔、交通便利,那仅有几十亩大的袖珍公园“房湖”就相形见绌,金雁湖颇有喧宾夺主的意味。
      人们至今记忆犹新,金雁湖开放初期,就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洪灾。那滚滚洪峰排山倒海般扑打着宝成铁路湔江大桥,再冲向下游不远处的金雁湖旧桥,很快就要漫上桥面。按照预案,为了保障西南交通大动脉宝成铁路的安全,必须炸掉金雁湖畔的河堤泄洪。炸药已经安放在堤上,上级政府、铁道部门领导催促的电话接连不断。炸吧?不仅市民赞不绝口、声名远播川西的神话般的公园将毁于一旦,水退后呈现的将是更宽阔的乱石滩;不炸?如果铁桥被毁,谁能逃脱那玩忽职守的罪责?在现场指挥的广汉市主要领导心急如焚,责任感真是泰山压顶!冒着巨大的风险、顶着沉重的压力坚持了不久,水位开始缓慢下降,大家无不转忧为喜、相视而笑,为金雁湖化险为夷、死里逃生而庆贺。
      真是祸不单行,谁也不曾料到,公园开放十六年后,又遭遇被肢解的危险。本世纪初,房地产开发进入疯狂状态,一幢幢商住楼紧靠公园东、北两面围墙耸立起来,金雁湖彻底失去扩展的空间。开发商得陇望蜀,贪婪的眼光越过围墙盯住了园内两块林地,不知以何种手段,竟然以近2500万元取得了55亩园地的开发权,要修建高档住宅。如果工程实施,金雁湖将被一分为三,荷花池、楠树林等将装扮富豪们的私家园林;游人只能在临河狭窄的河堤上远望,回忆和叹息!消息传出,舆论哗然,人们对牺牲市民利益为少数人营造安乐窝的做法十分反感。幸而有位对金雁湖的建造费尽心血的老领导,赶往德阳向市领导力陈利弊,为民请命,费尽口舌,终于得到理解和支持,金雁湖才转危为安。
      令人有些遗憾的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曾经颇得游人青睐、深受儿童向往、经常人头攒动的临湖冲浪游泳池、儿童戏水池、成人分区游泳池停用了,孩子们最喜爱的环湖观览小火车、仿真建筑也不见了踪影。那些体验过其中乐趣的人们,每当路过水池、看到铁轨,就会回味那份欢乐,盼望回到那个场景。那四只铜铸金雁,被开发商盯上,被移往鸭子河边某高档居住区,成为提档升级的因素,游人却再也不见踪影,期望何时得以重归故里。
      “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后重建给金雁湖带来了新的机遇。公园东、西尽头,“金雁湖大桥”、“新金雁大桥”两座新桥飞跨湔江,连接新老城区,也使游览金雁湖更加便利:金雁腾飞的东大门南侧,山洪冲击成的危桥变成了桥闸两用、外观巍峨的金雁湖大桥,桥中央那高大的仿古建筑上,展现了具有近四百年历史、誉满西川的“汉州八景”,让广汉人回味古汉州昔日的风采;距花木繁盛的公园西面不远,呈弧形的新金雁大桥横空出世。驻足桥边,近看湔江波光粼粼、湖内林木葱茏;清晨东望,旭日腾空;傍晚西眺,晚霞罩地。
      近年来,湖畔沿河修建栈道,布设彩灯,堤坡遍种鲜花,装点水岸。每到夜晚,大桥下飞瀑入江、五彩缤纷;栈道边灯光闪烁、千姿百态;湖对岸沿河一排仿古阁楼,在霓虹灯的勾勒下,在倒影的映衬下,犹如仙宫神殿,让人遐想无穷。从大街小巷、茶楼酒店出来游玩的人们,在金雁湖内、湔江堤下穿梭不息,感受江边闹市的欢乐气氛,欣赏古城新貌的瑰丽景色。爱好摄影的人,不时拿出手机,选取似梦似幻的美景,留下如痴如醉的印象,传给或远或近的朋友。
 
 
一 个 老 共 产 党 员 的 心 声
德阳市老科协医卫组  董  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100周年,在这伟大而光荣的时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说出:“相信党、不忘党恩、跟党走”的心声!我自1950年1月1日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5月1日参加中国共产党起,我的心灵、我的信念决定了我的心路历程。
      坚定党的信念,跟着党干革命。依稀记得当时清匪形势十分严峻,有两次我差点被活活打死,但,我不畏惧死亡,勇于战斗,冲锋在前。我们一起闹革命的一百人中,有的被土匪打死,有的因为害怕回了家,最后只剩下四十余人坚持了下来。我坚定立场,紧跟党走,不曾动摇!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我没有参加派性斗争,亦不支持造反派的错误做法,在对我长达六年的批斗中,我经历了被抄家,被戴高帽,住牛棚,甚至一度被打昏死过去,后来还被开除了党籍,处境十分艰难!但是不管他们如何想方设法迫害我、批斗我,我都咬牙坚持了下来,从不畏惧死亡!还记得当时中共安县县委有五位书记,其中一位书记和一位副书记因为思想有顾虑,害怕“文化大革命”,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先后上吊自杀。这件事当时震动了全川!我在住牛棚时说过,“文化大革命”的夺权是错误的,我相信党的性质不会改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在最黑暗的时候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相信,并且始终相信黑暗终将过去,光明就在前方!
      夫熟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忠于党的事业,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在“土地革命”工作中,有的地方采用武斗方式斗争地主的,造成有的地主逃跑或死亡。我采用了政策攻心的策略,在政治上把地主搞臭、经济上打垮的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源于此,我写的经验报告,刊登在川南土改专刊上,在当时得到了普遍推广。在土改工作总结会上宣布我为“土改工作模范”,由此选派到《川南日报》社工作。在我到绵阳第二人民医院工作的第七天,一位“川中一把刀”的外科医生向我诉说了他遭受到的政治迫害,要求纠正。由于当时没有纠正类似错误的政策依据,后经党委研究决定派人进行调查,经调查后发现其中确实有误,加之地下党负责人证明,该同志虽然脱离了地下党但并没有叛党行为,报经地委批准平反,恢复了该同志的党籍,并担任医院副院长分管大外科工作。还有一位国防医大毕业的内科医生在三台县工作时,鉴于他父亲曾担任过云南省国民党最高职务,因这层家庭关系,把一次医疗差错定性为医疗事故,决定控制使用。后经调查,没有发现其政治问题,报经地委批准,该同志担任医院副院长分管大内科工作。以上我所提到的两位同志,他们后来在恢复医疗秩序、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积极采取了诸多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地委、行署的表扬。改革和斗争的道路啊,要坚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的信念,才能迎来革命胜利的曙光!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党恩
      感谢党的教育培养,对党忠心耿耿。在参加革命之初,18岁的我就当任了犍为县工作队最年轻的组长,在《四川日报》社工作时是最年轻的副科长,担任中共安县县委副书记时是全省最年轻的县委副书记,曾任绵阳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第一届党委书记,德阳市卫生局第一届副局长兼德阳市卫生防疫站站长、党支部书记,德阳市人民医院第一届党委书记,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兼健康保健分会副会长。曾被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管理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热爱老科协工作者。我自参加革命以来,感恩奋进,主动担当,踏实工作,任职期间出色地完成了党交予的各项任务,为党的事业、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我特别有成就感、自豪感、光荣感,并且乐在其中!
      克己奉公者,亦虚怀若谷。
      淡泊名利,胸襟博大容人。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我以大度、豁达、包容的态度待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记得有位县委副书记使手段构陷我,多次参加我的批斗会,但我不计较,仍然热情友好地对待他以及他的家人。当时县委会有位通讯员,在批斗会上对我大打出手,因此不能去参军,我亦不计前嫌,甚至去到有关部门主动为他说情,后来经批准他还是去参了军。在绵阳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工作时,绵阳地委批准我继续担任院长和书记的职务,为了医院的发展,为了团结更多同志一道更好地开展工作,经请示地委将院长一职让给了一位老同志。我主动为他排忧解难,有表彰会时让他去参加,有荣誉证让他去拿。在成立德阳市之时,上级部门安排我任市卫生局局长,为了党的事业,我主动去市委要求,提拔了一位年轻的同志当局长。我是60年代的副县级、70年代的正县级干部,在调到德阳之时,工资比很多同志都高,但是后来有工龄、党龄、任职时间短的同志调整为了副厅级待遇,工资都比我高,当时这在全省都是没有的。我也并没有与他们攀比,深知自知仁者智,自知者明,知足方能常乐,就这样尽情地享受生活,这对我的健康也是非常有利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感党恩,要奉献、不索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是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在全国成立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之时,2004年12月28日,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了,我被推选为理事会理事兼健康保健分会副会长。入会以来,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先后撰写了近20篇“建言献策”和纪念性文章。先后刊登在《四川老科协》、《德阳日报》、市委宣传部《我为德阳献一策》、《德阳老科协简报》、市老科协《建言献策》专辑上,并在有关会上发言。我写的“建言献策”聚焦了当时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内容贴近百姓,贴近实践,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其中很多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有的也已经实现了。我为四川和德阳的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的同时,也增强我的归属感、使命感、荣誉感!
日忽忽其将暮,叹:守初心,沐夕阳,践使命!
 

      
 
旌阳区老科协  冯忠荣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多么雄壮的声音,这是一位世纪伟人高昂的声音,这是中华民族自信的声音,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天下坐江山,解放中国;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建设中国;改革开放,砥砺前行,发展中国;挺进新征程,实现现代化,梦圆中国,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中国共产党鲜艳的党旗上,就牢不可破地筑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证明了以上论断,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实践中,将进一步证明以上论断!下面我们将以:“高擎科教兴国大旗,研发人才战略‘核芯’,挺进圆梦新征程”的理论和实践来更进一步证明以上论断的无比正确。
      高擎“科教兴国”大旗
      “科教兴国”战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来的。这个兴国战略思想是在我们的干部群众中逐步深入人心的。我们清楚地记得,“毛主席去安源”的画面,记得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画面,记得边学习边打仗、边学习边生产的画面,记得建国初期办夜校、扫除文盲的画面,更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普六”、“普实”、“普九”的画面。我们见证了党中央干部队伍“四化”的坚定决心,更加清楚我们的干部队伍“四化”的“提档升级”。我们见证了多个教师节之后,党中央提出了:让教师这个职业,成为最值得尊重的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党和政府经过了将近四十年的努力,教师的地位确实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和经济收入还没有达到党和人民的愿望值;我们公职人员的经济收入确实都还没有达到党和人民的愿望值。然而,我们的科教工作者和所有的国家公职人员都必须明白,我国刚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还不富裕,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我们都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工薪阶层,我们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要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布局,要有全局观念,要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在事业上要有“不足是足”的奋斗精神,在生活上要“知足常乐”。“科教兴国”任重道远,我们科教工作者大有可为!
      研发人才战略“核芯”
      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这是我党一贯的人才战略原则。战争年代,我党一边打仗,一边办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多种多样,“夫妻识字”,子女教父母识字,田间识字,农民夜校,“军队是所大学校”,我们的“革大”培养了众多的工农干部,我们的干部亦官亦教;在建国之后的艰难岁月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办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原则,方式、方法更是“创新发展”,公办与民办相结合,全日制与函授相结合,普教与成教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我们的人民从“文盲”众多的“东亚病夫”,变成了“四有”新人。中国人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文明程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世人的尊重。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
      然而,我们全面实现人才战略目标的道路仍然是十分艰辛,我们培养、留住、引进的人才的“核芯”技术还是不够理想。这里有基础教育的问题,比如人们太过于在乎“应试”,功利心太重,还有实践、创新不到位,我们的教育管理还不够科学,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有高校和科研机构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有产学研一体化的问题;有科技基础研究用力不够的问题,凡此种种。面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积极作为,都在不断的深化改革中逐步得到了解决。比如,我们重奖有突出贡献的高精尖人才,给这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人才回流才会越来越多;支持多种形式培养高级人才的模式,如西湖大学的创办等。古今中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的党和国家抓人才“核芯”竞争力,从来都是有绝招的。比如建国初期的人才引进,我们有了"两弹一星"的人才,我国的民营企业华为,有自己的一大批国际级的科研人才;我们还引进了一大批外籍人才。我们研发的人才战略“核芯”技术是很有竞争力的。
      挺进圆梦新征程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正豪迈地走在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全党全国人民都是挺进在新征程上的圆梦人!
人生是用来奋斗的!为了圆梦,我们挺进!
      只有挺进,我们才能对得起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先烈!只有挺进,我们才能对得起为了建设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者们!只有挺进,我们才能对得起改革开放以来,使中国富起来、中国人民强起来的开拓者们!只有挺进,我们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去全面开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也只有挺进,我们才能沉着应对一切外来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挑衅!也只有挺进,我们才能完成统一祖国的千秋伟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在挺进中实现的,也只有在挺进才能够实现!
 

“三线建设”与“成德眉资”城市群

德阳市老科协社科组  荣鸿琪
 
      一、开国领袖毛泽东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分析与判断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国情都有过准确判断及对当时国内外现代大工业的深切了解。
      1919年7月4日,26岁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创办《湘江评论》杂志并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第一篇政治评论——《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就提到了清末张之洞、盛宣怀创办的中国当代工业“汉冶萍煤矿公司”。1920年11月,毛泽东亲临萍乡考察,并在此地与远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探讨适合中国之情的救国之路。1921年秋,做为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的毛泽东深入安源煤矿,广泛接触工人;……。在建党前后,他十到安源。历史上称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致胜之路,忽视了他在上井冈山之前在安源煤矿的起始点;即使是他发动“秋收起义”,地点仍在安源,且前后有千余名煤矿工人及附近农民参加红军,其中有100名矿工挑着100石炸药参军。即是说:“井冈山”道路是从当时大工业企业“汉冶萍公司”中的萍乡煤矿起步的。有了萍乡煤矿这个立足点,才能一步步把分散在乡村的农民组织起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从产业工人集中的现代化大工业企业中开始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星星之火,在灾难深重的上世纪初已遍布广大工矿、农村;其中农村居多。但这并不能否认毛泽东等同志点火之地是在现代化大工业企业之中。毛泽东传播之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考察中发现的无产阶级真理。这个真理并不是平白无故就出现和存在于世界,而是与马克思所处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毛泽东传播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都是在世界“工业化”浪潮中出现并逐渐传播的。如果没有18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化”浪潮,尤其是在欧、美的“工业化”浪潮,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刘少奇同志1922年到1925年在安源煤矿工作3年并任“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多有建树。建国后,他在不同时期对国际形势与国外的国际大环境也有不同的判断。根据这些判断及他亲身经历的祖国国情尤其是“工业化”的状况,1955年3月21日他明确的指出:“一个六万万人口的东方国家举行社会主义革命,要在这个国家里改变历史方向和国家面貌,要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使国家基本上工业化,并且要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要在大约几十年内追上或赶超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绝不会不遇到困难的,如同我们在民族革命时期所曾经遇到过的许多困难那样,也许还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但是,同志们,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不怕困难著名的”(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41-142页)。
      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参照苏联等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在建国初期,党中央做出了在全国“布点建厂”(其中包括核工业在内的156个大项目),大规模集中性财政投资办厂决策,“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应运在德阳诞生。后党中又做出在全国大规模“三线”建设决策,东方汽轮机厂及东方电工机械厂、四川玻纤厂又先后迁入德阳并扩建、发展。同时,在成都、资阳、眉山三市中亦有“三线建设项目,极大地促进了这4市的形成、转型与发展。
      二、在“三线建设”中的“成、德、资、眉”4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转型)
     (一)成都航空及电子工业迅猛发展,促进其由消费型城市向工业城市兼消费型城市发展。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期间,现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成都东部电子工业基地;现“成飞集团”集团(兴建并发展;国内重点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兴建并提升;成昆铁路快速修建。……。这些“三线建设”大项目落户成都后,不仅使成都获得了国家大量、无偿的集中性财政投资,而且引入了来自全国各地尤其东北、华北老工业基地的先进技术、优秀工匠以及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建设的各种专家。这一大批人才、设备及资金投入极大地促进了成都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消费型城市向工业兼消费型城市发展,使成都之硬实力、软实力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并带动了四川全省尤其是周边县市发展。在“三线建设”中逐渐形成的“攀枝花钢铁(钒、钛、铁等)公司”、“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德阳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绵阳核物理研究院(九院)”、“广元电子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工业又从不同角度与成都工业、消费甚至文化艺术发展配套,为今日成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奠定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如果说,在“八年抗战”中,四川尤其是成渝两市发挥国家战略大后方作用,在抗击侵略者的“持久战”中做出巨大贡献、同时自身经济尤其是工业又获得巨大发展的话,“三线建设”对于成都及其周边城市的发展无疑又是一次重大的历史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历史阶段,显然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由于对中国国情、历史的充分了解,高瞻远瞩,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深谋远虑,下大决定改变中国工业布局与结构,谋求长治久安与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有关。也可以说,在祖国大西部进行大规模“三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这其中有领袖决策,有执行者的魄力,有实施者的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很多已由此成为今日“成都人”的“三线建设者与其子孙”,都不会忘记那个历史阶段。成都物产丰富,人口密集,又是省会城市,在国家“三线建设”中与重庆(时皆在四川一省)获益最多。为今日之“成德资眉”城市群及“成渝两市经济圈”在国家宏观经济格局中有“位”,在西南四省加一市(重庆)中观经济中有“力”,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尤其是大工业基础。
      (二)德阳重大装备制造尤其是能源(电力)设备和大飞机等制造能力在“三线建设”中形成与发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建委、国务院两位副总理薄一波、李富春及四川省委在德阳决策建厂。他们异常精细地考虑到了德阳地质水文、气候物产、人口矿产诸多因素。刘少奇、邓小平亲自到德阳工业区现场视察及具体规划宏伟建设蓝图。国家在德阳建设大工业的投资约占全国“三线”总投资的百分之二;按现有币值计算,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有人民币1000亿元。当时,国家直接动用了外汇、黄金储备硬通货进口相对先进的机(仪)器到德阳县及当时绵竹县山区安装;先后调入来自东北、华东老工业基地的老干部、老技工、老知识分子及他们的家属近4万人。所建成的“国宝级工业企业集中度”全国罕见,值得珍惜。“三线建设”是德阳1983年建市之基。没有“三线建设”,就不会有今日之德阳市。
     (三)资阳市内的“铁道部资阳内燃机车厂”,占地2500亩,职工万人,被称为“十里车城”。
      始建于1966年10月“三线建设时期,1973年投产,是国家在西部建设的第一家内燃机车厂。该厂厂房建面25万平方米,拥有较先进之金属切削机床1500台。其产品“东风4B型机车”替代进口。2006年5月,改制为“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年产量最大的机车制造企业。该企业为资阳建市并一举提升全市“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贡献巨大。
     (四)眉山市青神县境内的“4501厂”属原国家4机部署“三线建设”中二类企业,1969年确定建厂,1971年2月6日始建,1978年至1988年间,该厂“保军转民”,研制之电子器件和制冷设备国内领先,其冰箱压缩机生产技术支撑了企业开拓“上市之路”。
      三、“走进新时代”回顾百年史。我们反思与总结在国家“三线建设”中尤其是与“成、德、资、眉”城市群形成与发展有关的一个又一个大项目诞生的前因后果,对今日及今后经济建设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分析与布局,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尤其是工业化建设),毛泽东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在近百年中所做的独立思考,艰难探索,大胆实践,功在祖国,功在千秋。
      在近代,自1840年以来,我国虽然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但是由于没有强大的现代化工业(其中包括军事工业),饱受西方列强欺凌;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虽然“用我们的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但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军事工业薄弱的状况使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深以为虑;面对着当今世界一些超级大国耀武扬威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没有战略大后方,没有与列强抗衡的经济、军事实力,没有“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导思想,没有当年的“三线建设”与今日之“新时代”的国家大工业尤其是强大的基础工业体系在新的战略局势中不断提升,中国怎么能长治久安地屹立东方?又谈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历史意义随着历史实践深化看的越来越清楚。“以史为鉴知兴衰”。“三线建设”中代价巨大,进程艰辛,前前后后在各地也确有些失误与浪费。但从宏观决策层面上看,从布局及实施的客观效果看:“三线建设”功在祖国,功在千秋。“三线精神”世代相传,激励我们为建设“战略大后方”及祖国工业现代化体系中前赴后继,讴歌百年辉煌,奋进崭新征程。
     (二)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国家“三线建设”概况: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西部13个省(川、贵、云、陕、甘、宁、青)内陆腹地,由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决策,动用国力及巨大民力,在15年中开展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际、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备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在这项建设中国家投入2050年余亿元资金,占同期(三个五年计划)基建投资40%左右,安排建设项目1100多个;在建设高峰时期投入人力400多万人(次)。“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当时举国上下众人皆知的响亮口号。国家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之功具体体现在:
      A、优化了宏观工业生产力布局。从此,国家大工业体系不再仅在沿海、东北。
      B、促进了西部跨越式发展,建成战略大后方工业体系。
      C、留下了宝贵的“三线建设精神”。
      由中共中央中宣部确定的“三线建设”精神具体内容主要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更于创新”。“三线精神”与“井岗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
     (三)“三线建设”在“成、德、资、眉”四市的形成、发展、转型与提升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四川盆地的“工业化、城市化”跨越式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三线建设”的15年是地方(区域)经济尤其是现代化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三线建设”的大规模投入,在今日来看,对于四川、成渝两市而言,恐怕不会完全再重现了。起码说:国家对“西部(含四川)大量无偿的经济投入,项目转移,技术与工匠调入“都难以再有了。西部崛起,四川振兴,成德资眉4城市群发展,主要靠自己“抱团”、“集群”、“链接”、“成圈”,要靠自身敢于在全国竞争、行业竞争、国际竞争中争得产品订单,争得自身地位,争得高质量发展的先机。换言之,如果没有当年的“三线建设”,今日不可能有“成渝”双城经济圈列入国家战略及“成德资眉”城市群列入四川省中观战略。但到了今日,我们若不抓紧新一轮发展战略引领机遇——即“城市群”、“区块链”兴起与提升、整合与重组,势必在宏观及中观经济新一轮发展战略中被淘汰,直至出局!形势变了,我们要看清楚啊!
      四、关于“挖掘与利用三线建设成果,加快成德资眉城市群”建设的几点建议
“发展机遇在于瞬间,发展途径大路朝天”。依托“三线建设”成果建设“成德资眉”城市群的途径很多,前景十分广阔。但若不知历史,找不到已有经济尤其是“四市”工业提升、整合的链接切入点,机遇也就会失去,途径也可以能“迷茫”。所谓“城市群”中之“同城化”,核心是产业尤其是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大工业形成有机融合体系。城际间交通、文化、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几方面固然重要,但根本是“工业、农业、旅游业”的大融合,大发展。当务之急是“摸清家底,认清形势”。
     (一)当年“三线建设”在“成、德、资、眉”打下的工业基础集中在五大研发、制造及销售行业。
      航空工业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制造,能源动力(电机、汽轮机、电站)设备制造,化工密闭容器(潜水、潜海密闭容器)制造。这五大行业的新材料、新机器、新工艺的设计研发等均包括在内。在构建与发展4市城市群的工业体系框架中,摸清家底,认清形势是当务之急。目前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创新发展”,靠“高投入、大路货、傻大粗黑、吨位挂帅、长途运输,远距离现场安装调试”等老套路,成本极高,显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难以“盈利”,也就难以持续发展,什级换代。过去在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中,“三线建设”虽然艰苦,投入巨大(浪费、损失也不小),但有国家战略投入(依靠国家财政,从有农产品“剪刀差”中的高积累及国家黄金,硬通货外汇储备支撑),地方与企业不计盈亏,产品销售也不艰难。当时的情况是,大工企业及其产品只要“有”,不要“优”。“三线企业”上上下下只管流血流汗,不管经营赚钱。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企业自负盈亏,财政分灶吃饭,在区域群里自主发展。这五大行均属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偏高,流动资金的周转缓慢;不单是劳动力密集型,而且是中、高端人才(大国工匠)需求密集型。产品要定型批量生产有较长周期且有多方合作,产品销售及需求又有特定行业、企业、部门与区域。当年靠国家布局,统一调配(“全国一盘棋”)可以做到的事,现在要靠企业、地方、城市群,经济区自身或自己靠市场手段来做,存在着转型艰难,竞争激烈,投入短缺,人才流失或贫乏等一系列大问题。
如今,当年“三线建设”的人老了,设备老化了,技术落后了,有的企业已经人去楼(厂房)空;有的行业已不再兴旺(比如资源型行业);现在再靠铺摊子,钻山洞、军事化等办法来链接,组合,提升这些基础行业现代化工业体系,已不现实了。现在,在四城市中,这5大行业的家底究竟怎么样?现在,这五大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全世界、全中国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要求究竟怎么样?既然要在“城市群”中合作、链接、构建成为大体系,当务之急是摸清家底、互通信息。
     (二)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分兵突破,争获单项比赛获胜(单打冠军)并能长期保持下去。换言之,即是在这5大领域中不强求齐头并进,全面提升,也      很难短期内大面积弃旧图新。必须集中兵力“攻关”,在某些领域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关键环节中有“独门绝技”,有“一招鲜”,以此长期占有较大市场份额,获一定批量的订单甚至大订单(即有定型产品批量生产、销售),企业才有盈利和在不断再投入的基础,才能大幅提升与持续发展。
      省委在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中率先抓“成德资眉”城市群,意在扩大体量,提高质量,形成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等较有竞争力体系。只有以“王牌对王牌”,才能在区域合作、国内合作、国际合作中出手获胜。如今之世界上种种“合作”就是竞争,双方只有实力“对等”“平等了”,才能涉及“互利、共盈”。打铁先要本身硬。“成德资眉”城市群在农业与旅游服务业竞争中,由于地处“天府之国”,文化底蕴深厚,有“三星堆”、“三国文化”、“三苏”故里等独特的历史遗址;且有成都“天府机场(在简阳)”“双流机场”等交通枢纽,竞争优势明显;但在工业尤其是现代化工业体系中相对而言,与重庆及国内各大城市、城市群相比,虽然总体处于劣势,但单项确有领先,“单兵突围,一招求胜”大有可为。以“发电设备”研发制造业为例:目前在“火、水、风、光、核、氢”六个装备制造领域中,“东方电气”(总公司在成都,主要厂家在德阳)公司在“重型燃气轮机、智能车间 、海上风力发电设备、氢能源汽车”等单项亮点中引人注目,可谓“绿色动力,动力十足。”在“14.5”计划及2035年前,中必能获得各方投资及国内外广泛合作,迅猛发展,为“成德资眉”城市群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建功立业。按此推理,“成德资眉”城市群若利用与提升好当年“三线建设”之工业基础,做好、做大、做优若干“单项”,集合起来也就有了几张“王牌”。若由点到面,渐渐就有了“群策、群力”,就有了在国内、国际上的市场竞争优势。
      仅就德阳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问题,我有如下建议:
     (一)组建大公司,实现大转变。
      仿照历史上的“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模式,请省委决策,建成“研发”(成都)、“制造”(德阳)、原料(攀枝花)三大基地,“成飞集成”、“东方电气”、“中 航股份”、“攀钢钒钛”几大公司重组为“成德攀飞行器、电气公司”。“以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为基础,带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市委关于制定德阳市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 远景目标的建设中写明了。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 撑”第一点,也是“首要的一点”。但是,仅就“制造”二字而言,在德阳,也许能行;若就“原材料开发、供应”和“新产品的研发、销售”等诸多方面来分析,恐怕还要加上两市之力—一是成都市,二是冶金工业之稀有矿产尤其是高品位“铁、钒、钛”得天独厚宝藏之地——攀枝花市。目前德阳由于种种因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重大装备”制造能力,但“用什么造?”、“造什么?”、“造出之后能否盈利?”“今后还能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称雄多久?”这都是一个又一个现实问题。纵观二重、东电、东汽三大厂,在建厂几十年中,从 财政、信贷、股市、债市及国外都获得不少投资,但就自身几十年来的资金利润率而言,一直很低。换言之,做为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而言,基本上无利可图或者说“赚钱很少”。这种状况,不彻底改变,很难吸引“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所急需的巨额资金投入;即便在政府干预下投入了,若几大企业不转型,过几十年又要投,只会更加难以为继。兴办工商企业若无利可图,谁肯投资?若非特殊时期,一般情况下,要有长期巨额的投入才能建成的“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必须要有稳定、长期、高效的投资回报为投资前提;否则,一切皆无从谈起。那么,能不能说:“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根本无法解决“盈利”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呢?如果能,又该怎么办才好呢?一个企业能否盈利?一 是看“成本”,二是看“销售”。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奇货可居”。如果“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从其原燃材料开始,到研发设计,加工装配,其产品均处于世间少有,国内能批量生产、长期销售,就能从根本上扭转此类企业盈利水平低甚至亏损局面。德阳本地无大型煤、铁富矿,所用原 燃料要“大进”;“三大厂”的 产品大多不在本地销售及运用,又要“大出”。德阳在陆上地处川西北,蜀道难,在水上不临江海口岸。重大的装备产品长途运输中产品包装、装卸,调试及售后服务艰难。“大进”、“大出”之成本居高不下,自然难以言利。要降低成本,兴办企业必须靠近优质丰富的原燃料及消费市场。德阳“重装企业”,建厂几十年来,一直守着一个行业,靠财政、信贷投入生产,
      自身积累少,企业经营难,这其中的缘由难道不令人深省吗?不可否认,“三大厂”在生产、制造技术、能力上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可以“称雄”,但做为工商企业,在经营、盈利扩大再生产及社会服务面上还要做出“脱胎换骨”式的努力,否则,即使在各方扶持下,渡过难关,甚至获得了一时飞速发展;再过几年、十几年,又会面临困境,求助于人。工业企业不是“生产车间”,只生产不盈利不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办企业的应有模样。时至今日,不可能再回到建国初计划经济体制,不可能再有无偿投资。
     (二)尽快组建落实“以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为基础,带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大政方针的组织机构
       “以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为基础,带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纲要”,是“总体设计”,是“奋斗目标”,要变成现实还要有人从三个方面组织专门机构开展工作。一是摸清目前德阳“重大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的底细、实情,客观地分析现状,找出“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的优势、劣势、发展方向,存在差距及实际难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包括需要省委甚至国家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的政策建议。二是深入“重装集群”尤其是“二重”、“东电”、“东汽”三大厂具体了解企业目前的装备、人员、厂房、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及对十四五期间的诉求,及时想企业之所想,帮助解决和反映实际问题。三是将德阳现状及构想通过市委研究后,与“成德资眉”四市联合办公机构及“成渝双城经济区”的办公机构联系,及早向省委、省政府详细汇报。着眼今后五十年世界发展趋势,提出自身的《规划及要求》。德阳组织这样的机构还可以在筹建“德阳重装博物馆”进程中,搜集整理有关历史资料,召开有关研讨会,开发“工业旅游”上做些努力。
      我国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北有沈阳,南有德阳”,在陕西、山西、洛阳、重庆等地也较有基础;在国际上更有发达国家(如德国之“鲁尔”工业区)称雄。在今后五年或者 30 年中要达到“世界级”究竟是一个什么标准?在技术装备行业、科学、产品、人员素质及劳资待遇诸方面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相比之下,德阳还有多少差距?今后五年或 30 年国内、国际外循环中“重大装备制作”业的工业景气如何?国家到底急需那些“重大装备”?民众究竟需要哪些民生用品?德阳又到底急需加快研发、制造盈利哪些产品?我市对这些问题要经常了解、比较。“沈阳”、“德阳”两地尤其经常交流。欲达“世界级”,须知“世界事”。
     (三)资本是第一推动力
      及早与“各大银行”“省内外、国内外”有投资意向的各种渠道寻求投入。以贯彻省市委决策为契机,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多方位、多侧面的《招商引资计划书》,报送国家有关部委、省内外各大银行甚至面向世界各“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寻求合作(合资)。资金是“血液”。资本是第一推动力。没有投入,万事皆空。
 
 

 
 
 
 
 
                                       
                                                             

  • 上一篇:“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征稿(摄影篇)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