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从罗江贵妃枣致富带头人米运达的创业发展 看到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奋斗精神

发布时间:2019-10-10
---访罗江区老科协会员、枣业协会理事长米运达
        
 
       九月的罗江白马大霍山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满山遍野成熟的贵妃枣硕果累累,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人们辛勤播洒的希望。我们怀着激动地心情,前往罗江区品牌产业“调元枣”(当地俗称贵妃枣 )产业进行调研采访。在罗江区老科协会长叶国民等陪同下对白马关大霍山枣子技术协会产业发展、技术攻关、党建引领、对口帮扶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听取了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大霍山枣子技术协会理事长米运达对协会发展的介绍。在对米运达理事长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米老在创业的路上,始终没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从米老言谈的思想理念、思维逻辑、科技知识运用、政策学习理解、信息技术掌握、枣业发展设想等等,给我们留下最为深刻难以忘记的尊敬,自愧不如。我们只能用浅薄的学识,把这位老人的思想品质和为党忠诚的精神传递于众,让更多人们深刻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的内涵,更深更真切认识了解广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那种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精神、依靠科技发展产业,实施现代农旅结合的思路创举,激励全民同心同德,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努力奋斗。
 敢为人先    带头修路
       米运达1953年出生罗江县白马乡大霍山村,也是全国闻名的万佛寺,又称罗真观左旁一个小山村。1981年时任生产队队长的他,为群众生产生活如何走出困境,领悟到“要先富,先修路”的理念,为打通万佛寺至108国道接轨,他与万佛寺主持和周边生产队队长商议,必须打通万佛寺与周边生产队之间通道。米老告诉我们:修路过程中,经过多方筹款募捐,几个队的近百名群众义工筑路,白天有村民义务送茶水、送麦饼的,晚上村民打着手电、提着马灯照明修路,有力出力,有物出物,乡亲们那种精神至今难以忘怀。在一台推土机的配合施工,夜以继日忘我劳动,两个月一条基础村道泥路建成,打通了山区与交通要道,城乡相合道的连接。部分家庭买上自行车,有的家买上拖拉机、小型货车等,山村也人来车往,打破了昔日幽静,万佛寺的香客逐渐增多,香火随即旺盛,村民卖香蜡祭品和一些季节农产品增收,同时也给周边群众带来一些产业创收机遇。
艰难摸索   寻求致富
       米老介绍他从1982年包产到户到1985年万佛寺对外开放,再到2001年退耕还林,带领群众几十年脱贫致富的艰辛,经历了多少次折腾,砍掉万佛寺周边的百年枣树,种金花梨、龙泉桃子、红桔等果类都没有成功,只有贵妃枣树砍了又发芽,仅存下来的枣树果子清脆香甜客人特别喜欢,供不应求。次年村民逐渐都纷纷开荒砍树,采集大量的野枣苗栽植,三年后枣子丰收有成效,很多村民也挖掉梨桃树种上枣树,2005年随着退耕还林234.4亩发展枣树成片。2007年在县科协、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成立枣子技术协会,对贵妃枣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产业规划发展、种植栽培技术都逐步走上轨道。2009年米运达特邀参加北京枣业发展研讨会,结识了全国知名种枣专家,拓宽了种枣发展思路,并应邀到山东、河北、陕西等地学习,通过走出去,米老大开眼见,他通过分析总结万佛寺古枣树的历史和村民多年种植枣树经验,多次拜访万佛寺海灯法师和村里老人,最终摸索到万佛寺周边村的土壤是适宜枣业发展宝地,从而带领全村农民走上了罗江贵妃枣产业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    发展枣业
       米老在介绍贵妃枣发展历程时说:大霍山的土壤适宜枣业发展,很快得到当时罗江县委、政府的重视和精心扶持打造,罗江区白马关大霍山枣子技术协会于2010年8月成立,注册资金300余万元。协会大力推广有机肥、设施栽培、避雨栽培、大棚种植等新技术,严格掌握播种、嫁接、管理、病虫防治,在各个环节把好技术关,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无公害标准种植技术,提高枣子产品品质。历经八年发展,现有会员127户,辐射蟠龙镇、金山镇、慧觉镇种植户867余户。管理人员5人,专业技人员9人。拥有固定资产400余万元,“贵妃枣”种植面积3000余亩,示范种植基地2个,年产枣子4500余吨,产值5400万元,会员户均纯收入3.4万元。协会会员比未入协会农户增收8000元。产品主要销往成德绵地区,辐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中原地区等11个省、32个地区,形成远距离物流销售渠道。稳步扩大的规模、统一的技术管理以及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为枣子带来了良好的荣誉。协会下属专业合社同时被评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下属基地被评为“国家良好农业示范基地”,主要产品“贵妃枣”被2013年中国(乐陵)红枣暨果品产业博览会评为优质产品,被德阳市第三届、第四届农博会组委会评为“消费者喜爱产品”、“名优农产品”。大霍山枣子技术协会拥有“贵妃枣”种植基地2个,有机贵妃枣种植500亩,建立贵妃枣大棚基地3个,贵妃枣苗木基地1个,形成特色生态林产业合作模式,开创亦农亦游发展路子,不断丰富枣子产业链,大力拓展贵妃枣销售渠道,实现了“贵妃枣”由山边枣到精品枣,由本土牌到“洋”品牌,由畅销省内到订单省外的华丽转身。
    科技致富    农旅结合
       米老告诉我们:罗江贵妃枣发展要向农旅结合发展。2017年协会与四川农业大学邓群仙教授签订了提质增效、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等合作协议。2019年协会与四川龙蟒集团、四川农业大学等签订共建“科技小院”四方协议。这些协议的签订,人才和技术的引进,高效推动协会的产业发展。罗江贵妃枣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包括罗江县辖区内的万安镇、御营镇、调元镇、蟠龙镇、鄢家镇、新盛镇、金山镇、慧觉镇、略坪镇、白马关镇等10个镇、107个自然村、2个农村社区居委会。保护面积3000公顷,年产量20000吨。米老住宅二楼设置有协会荣誉产品宣传室,还专门设有专家技术培训中心,每年要开展各种培训。米老说,区里给他任务,要带十名种植名师。他要依靠科技小院的基础,在区市科协、老科协的支持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一是要以提升科学素质为基础,结合实际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有计划、有步骤的抓好科学素质教育,增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二是要以抓好人才培养为突破,抓住农技协的转型升级的契机,充分利用科技小院、专家服务团队下基层活动,做好协会人才培养,以激发协会发展活力;三是要助力乡村振兴,要围绕“质量、品牌”发展战略,把打造绿色、安全、质量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推动产品质量提升,把旅游、观光、休闲一体化产业做大做强;四是开展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利用专家科技小院、专家服务示范站等,着力在解决技术创新、品种改良、产业规划、人才培养、人才举荐等方面发力;五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组织对接,以乡村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为导向,帮助解决制约农业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米老还说:我作为共产党员从入党的那刻起,我的初心就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为人民群众多做几件有益的事。
贵妃枣的传说
       采访到尾声时,米老给我们讲了一段贵妃枣的民间传说。相传,唐天宝十五载“马嵬坡”之变,唐明皇宠妃杨玉环并未“死于尽组之下”。原来,唐明皇处死杨国忠后,羽林军仍逼除掉杨贵妃。唐明皇百般为难,只得采用高力士之计,从随行宫女中择一外貌酷似贵妃者调包替死,派人送贵妃连夜潜逃求生。数日后,贵妃一行进入绵州罗江境内。在一高处小憩,但见群山逶迤,松苍柏翠,更有鸟鸣泉咽,清风送爽。不由心头一动,急问樵夫:“此乃何地?可有庙观?”樵夫答:“此罗江宝峰山。山中一寺,人间佛地也!”贵妃当即定下心念,打发了随从,扮成居士,投身余家庵,过起晨钟暮鼓的僧尼生活。七日后,贵妃对镜梳洗,惊见镜中人已花容失色,形销骨立,不由悲从中来。忽忆行囊中有贡枣一包,便取出食之,每日几粒,惜枣如金。半月之后,自感神清气爽,周体舒泰,重现昔日闭月羞花之貌。说来神奇,贡枣之核更为奇妙,竟落地生根,长出枣树,结出繁果。当地人吃后,惊其甜脆益身,争相引种,繁衍至今。不知何人,探得贵妃身世,知道此枣来历,便将它名为“贵妃枣”。不管这个典故的真实与否,我们不去考证,但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遐想,对“贵妃枣”这个品牌是值得赞赏的。
       我们的采访中,叶国民会长介绍了米运达理事长2015年荣获德阳市科协“先进个人”;2016年荣获德阳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示范个人”:2017年荣获四川科教进步三等奖,同年再次荣获四川省第二届乡土人才创新大赛(德阳赛区)一等奖以及罗江区农业技术名师之称。
       釆访虽然结朿,但我们从米运达理事长身上不仅看到了他开朗豁达,对人生的美好追求,对罗江贵妃枣产业的发展设想,而且感受到了他如何带领村民全面实现小康的决心,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理解,科技信息的渴求等等,领悟到了中国农民身上那种纯朴智慧和一名共产党员身上那种高尚的品质与艰苦创业的精神。
希望本文能对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李家宝、杨晓芸、刘家福)

  • 上一篇:我和德阳市老科协
  • 下一篇:改变我人生观立志的往事